熱點問答|呂特何以成為北約新秘書長

2024-06-27     新華社

  新華社布魯塞爾6月27日電 熱點問答|呂特何以成為北約新秘書長

  新華社記者張章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26日發表聲明說,北大西洋理事會決定任命荷蘭首相馬克·呂特為新一任北約秘書長。呂特將於今年10月接替現任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

  北約這一全球最大軍事聯盟為何青睞呂特?他上任後將有哪些具體任務,面對怎樣的挑戰?

  呂特是誰

  現年57歲的呂特出生於荷蘭海牙。2006年,他成為中右翼政黨——自由民主人民黨領導人,並在塑造該黨的政策和戰略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2010年起,呂特連續四次當選荷蘭首相,先後領導不同的聯合政府應對歐債危機、新冠疫情、俄烏衝突及其引發的能源危機等難題。呂特以務實風格駕馭了複雜的政治局面。

  呂特在任期內進行了經濟改革,實施緊縮政策,減少預算赤字,幫助荷蘭從歐債危機中恢復;在社會政策方面,他致力於醫療和教育改革;在外交政策上,他強調國家財政責任和集體安全,同時強烈支持歐洲一體化,這為呂特在歐盟政治環境中積累了聲譽和影響力。

  不過,呂特從去年11月開始競爭北約秘書長一職以來也受到一些批評。《政治報·歐洲版》網站指出,呂特在爭取東歐國家支持方面不夠積極,這些國家對其曾支持「北溪-2」天然氣管道的立場提出質疑。此外,呂特擔任首相14年來,荷蘭一直沒有達到北約要求的軍費開支占國內生產總值(GDP)2%的目標。根據北約最新數據,荷蘭將於今年達到這一目標。

  為何選他

  北約秘書長負責協調聯盟工作、主持北大西洋理事會和除軍事委員會外的大多數主要委員會會議。北約秘書長並沒有軍事指揮權力,聯盟的政治、軍事和戰略決策權屬於各成員國。北約秘書長與北約軍事委員會主席、北約歐洲盟軍最高司令為北約最重要的人物。那麼,北約為何選擇呂特?

  首先,呂特政治和外交經驗豐富,在歐美政界擁有廣泛人脈,他在領導不同的多黨聯合政府過程中展示出較高超的溝通技巧以及合縱連橫的能力,這對他能出任北約秘書長至關重要。

  其次,呂特一直支持對烏克蘭軍事援助,這與北約戰略重點一致。荷蘭國防部6月發布消息說,2022年以來,荷蘭已向烏克蘭提供超過30億歐元軍事援助。呂特曾多次表示,烏克蘭「可以依靠我們的支持,無論現在還是將來」。

  第三,北約秘書長的任命需要全部32個成員國一致同意,其他競爭者未能獲得廣泛支持。美國總統拜登曾暗示,北約秘書長需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擔任,英國前國防大臣華萊士被排除;丹麥首相弗雷澤里克森曾被視為熱門候選人,但前兩任秘書長也都來自北歐國家;愛沙尼亞總理卡拉斯則被認為對俄羅斯過於強硬;羅馬尼亞總統約翰尼斯最後階段退出競爭。

  諸多挑戰

  呂特上任後的首要任務是繼續援助烏克蘭。呂特曾表示,支持烏克蘭有利於歐洲的繁榮和安全。北約國防部長會議6月14日批准一項計劃,由北約協調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和訓練,接替目前負責上述工作的「烏克蘭防務問題國際聯絡小組」。這一計劃將在北約華盛頓峰會上正式啟動,因此呂特在協調軍援烏克蘭方面的任務將更加繁重。

  呂特還將承擔起帶領北約進一步加強「東翼防禦能力」的任務,包括增加在波羅的海國家和波蘭的軍事部署,提升快速反應部隊能力,確保北約在東歐的「威懾力」和「防禦能力」。

  不過,北約內部就援助烏克蘭存在分歧。匈牙利政府始終反對軍事援助烏克蘭,斯洛伐克對此也不積極,法德兩國則相互指責對方援助烏克蘭力度不夠,義大利、西班牙等國至今軍費開支未能達標令東歐國家不滿。

  與此同時,援烏兩年多的北約國家已逐漸顯出疲態,民意支持率也出現下滑。這些國家普遍在財政上捉襟見肘,軍工能力不足導致屢屢無法兌現軍援承諾。

  此外,美國今年將舉行總統選舉,目前難以判斷是現任總統拜登連任還是前總統特朗普重返白宮。鑒於二人對北約態度不同,北約與美國的關係存在不確定性,這將是擺在呂特面前的未知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900094bd991c42433c48f11d279fbcb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