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可以考清華,我可考北大":真正成功的父母是孩子靈魂的領路人

2019-08-03     小姨媽呱唧呱唧

01

紀錄片《鏡子》里的湖北武漢,有一個改造問題孩子的教育機構。

被送到這裡的孩子,大都是家長眼裡不可救藥,但是又無法放棄的孩子。

十四歲的澤清就是這一期孩子裡,年紀最小的。

他已經輟學很久了,每天沉迷於在網上下棋,把自己一個人關在屋子裡整天不出門。

不僅經常罵自己的母親,還會動手打她。

有次拽著她的頭髮把她逼到牆角里拚命的打,不停的用尖銳的指甲抓她。

有時候也會動刀子之類的。

其實聽完澤清媽媽的敘述,小編就一直覺得這應該是一個暴戾的孩子。

但是沒想到,鏡頭下的澤清看起來少年老成,一臉平靜,還有著同齡孩子沒有的淡定。

他是這些被送進教育機構的孩子中,唯一一個聽說會有節目組跟蹤拍攝,答應自願去的孩子。

他說自己是一面鏡子,將用自己的行動,把家人從夢中喚醒。

這番聽上去和他年齡不符合的話,帶著些許哲學的意味。

小編不明白,為什麼他會說出這樣一番話。

直到看到他和父母之間的相處氛圍,才對這段話有了深刻的了解。

澤清爸爸媽媽之間的關係很差,父母雙方眼裡都沒有對方的存在。

媽媽的脾氣暴躁,不管什麼事情,每次講到最後都是她對。

平時喜歡說一些刺耳的話,而爸爸每次和她解決不了問題的時候,就會使用暴力解決。

有次節目組去採訪的時候,澤清媽媽不在家,澤清爸爸對著鏡頭將媽媽一頓抱怨。

說她每天早出晚歸,很少做家務,而且做事情總是喜歡拖到最後一刻。

有時候自己看著這個吵吵鬧鬧的家庭,甚至覺得它還不如就這樣破碎了。









而澤清媽媽則說,爸爸平時也經常不在家。

甚至在兒子拚命打自己的時候,他居然能在旁邊眼睜睜的看著,冷眼旁觀。

兩個人相互埋怨,沒有一個人讓步。

冷漠、暴力、相互埋怨就是澤清對這個家庭里所有的印象。

最後,澤清終於發現,自己的無論外表還是內心,都和父母是何其相似。

都說孩子是父母三觀的復刻,他們眼裡看見的家庭是什麼樣子,最後就會變成什麼樣的人。

而事實上,很多家長卻是一面要求著孩子去做某件事,一面用自己的行動給孩子做著反面教材。

每個孩子都是一面鏡子,折射出的是一個家庭的樣子。

父母總喜歡把孩子的過錯推給他們自己,但是沒想到,問題的根源往往都是出在自己身上。

02

之前聽說過一個段子。

有一天,母蟹對小蟹說:「孩子,你怎麼老是橫著爬,為什麼不直著走呢?」

小蟹委屈地答道:「媽媽,我是照著您的樣子走的呀。」

是的,孩子其實就是那個踩著父母腳印行走的人。

知乎上的一個網友說道,自己的母親在自己的小時候最喜歡吼人了。

她開始是害怕,後來想靠講道理去說服母親,但無奈的是,都行不通。

後來,她終於找到了一種對抗的方法。

就是當媽媽吼她的時候,她就回吼她,甚至比媽媽的聲音更大。

這種方法出奇的有效,於是後來,媽媽摔碗,她就踢沙發,漸漸的養成了這種性格。

然而,等到和初戀分手時,初戀的一句你憑什麼吼我?讓她猛然間發現,原來自己不知道什麼時候也變成了媽媽這種人。

有人喜歡說,孩子的性格大都是父母的遺傳。

但說遺傳並不準確,只不過都是受到了他們潛移默化的影響而已。

貧窮不一定會帶來教育的失敗,但是精神虐待一定會製造一個問題兒童。

03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之深,往往從嬰兒時期就開始了。

對於小孩來說,他們並不懂對錯,只會單純的跟著周邊的人模仿。

這種模仿慢慢的就形成了性格,變成了生活習慣。

心理學家阿爾伯特·班杜拉曾經做過一個著名的波波玩偶實驗。

將72個孩子分成兩組,分別去觀看帶有攻擊性的角色和溫和一點的角色。

然後發現,觀察過暴力行為的攻擊性比較強,而沒有觀察過暴力行為的攻擊性比較弱。

最後提出一個觀點,說兒童可以通過觀察、閱讀、聽他人講述來學習模仿人類的行為。

孩子通過觀察榜樣的的行為,而去獲取行為方式,所以榜樣的力量對孩子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作為和孩子呆在一起時間最長的家人,父母的行為習慣,對孩子性格的養成影響重大。

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一切,幸運的孩子一生被童年治癒,不幸的孩子一生去治癒童年。

想要改變孩子其實並不太難,往往要從改變父母自己開始做起。

04

都說教育是一條漫長的路,但是榜樣無疑是一條捷徑。

很多的優秀的孩子事跡曝光後,大都不難發現,他們背後往往站著一個優秀的父母。

2017年拿下第二屆《中國詩詞大會》冠軍的武亦姝,今年以理科613的成績被清華錄取。

優秀如她,小時候也是一個不愛學習的差生。

於是父母就在家裡和她一起背詩詞,培養她的閱讀習慣。

一家人經常玩成語接龍,誰輸了誰就做家務。

特別是她的爸爸,在下午四點半之後就不會再玩手機,而是專心的陪孩子學習,或者是看書。

在武亦姝獲得成功的背後,離不開父母的榜樣。

還有去年江蘇的文科狀元劉夢,考出了674的好成績,超過一本線一百多分。

然而,在劉夢的學習中,離不開媽媽的陪伴。

還有人調侃她,如果你女兒考清華,你就可以考北大了。

還有陪兒子一起考研的寢室阿姨。

陪女兒一起博士畢業的年輕媽媽。

每個孩子成功的背後,都有一個以身作則的父母。

宋慶齡說:

孩子們的性格和才能,歸根結底是受到家庭、父母的影響最深。學校對年輕人的發展也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個人身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的卻是家庭。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深深的影響著孩子。

當一個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很多人喜歡從孩子本身去找原因,但其實出現問題的,往往是家長。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身上都藏著父母的影子,很多好或者不好的習慣,都是從父母那裡「言傳身教」過來的。

如果你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就自己先去做什麼樣的人。

真正成功的父母,不是該給予孩子多好的物質,而是要做孩子精神和靈魂路上的領路人。

因為教育的本質,就是一棵樹晃動另一棵樹,一個靈魂,去喚醒另外一個靈魂!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8wJQWWwBUcHTFCnfk1P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