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富蘭克林說過:「從來就不存在好的戰爭,也不存在壞的和平。」戰爭的目的,有時候是為了侵略,有時候是為了反抗,不管他的目的是什麼。當戰爭結束的時候,才是人民最渴望的時刻。當然,對於戰敗國而言,也是最痛苦的時刻。正如老子在《道德經》中所說:「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後,必有凶年。」
1945年,二戰結束。飽受戰爭摧殘的世界,終於恢復了和平。在這一年,國人終於將日本軍隊趕出了國土;在這一年,法西斯主義走向了滅亡;在這一年,寄託人類新願景的聯合國成立了。同樣也是在這一年,美軍做出一個決定——全面占領日本,「奧林匹克計劃」和「皇冠計劃」應運而生。
日本軍官簽署投降書
01
我們先來看看「奧林匹克計劃」的具體內容:美國將會動用幾乎所有的航母,同時派遣軍隊在日本強行登陸,先占領九州,然後和關東平原的美軍會合於東京。而「皇冠計劃」則是前者的備用計劃,如果「奧林匹克計劃」失敗,那麼在這種情況下,美軍將繼續派遣25個師從日本本州登陸,最終目的仍然是和九州的美軍在東京會師。
自然,現在的我們知道這兩個計劃並沒有實施。然而當時的情況是,日本政府卻並不知道。尤其法西斯聯盟的失敗已成定勢,而美國在緊緊相逼,意圖全面占領日本,日本政府似乎已經陷入絕境,沒有任何辦法可以應對。
日本東京
然而失去理智的日本政府,此時已經做好了魚死網破的準備。他們孤注一擲,就算是亡國滅種,也要與美軍決鬥到底。對此,日本政府製作了一個本土作戰方案,包括了很多具體的計劃。而在其中,最滅絕人性的就是「決」號計劃。
這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全民作戰計劃,重點是鼓動當時數量為1億的日本國民,包括孩子和女性,全部參與戰鬥,甚至不惜與敵人貼身肉搏。所以在這個計劃下,很有可能出現的場景是,日本路邊的一個小孩隨時會對你拔刀相向,只要想像一下都令人不寒而慄。
日本人照片
02
日本政府甚至為這個計劃早就開始做準備。他們在1945年6月頒布了《義務兵役》法,規定說15歲到60歲的男性以及17到40歲的女性,都會根據政府需求隨時徵召入伍。按照這個法規計算,日本政府將擁有多達700萬的本土作戰人員。除了徵召人力,當時日本政府還殘存著幾千架飛機,而這些飛機也將用來和他們的敵人同歸於盡。
而更加喪心病狂的是,除了「決」號計劃外,他們還制定了以生化武器為主的「細菌戰」作戰計劃。說起日本的細菌戰,就不得不提一提731部隊。當時侵華日軍一系列慘無人道的活體實驗,整個世界都為之震驚。在日軍投降之前,他們將在中國的實驗基地炸毀,用以銷毀罪證。然而直到現在,哈爾濱平房區還有部分遺址。
731部隊舊照
而在當年,日軍準備將細菌戰用在登陸美軍的身上。日軍的生化部隊,也就是臭名昭著的731部隊,計劃提前將細菌部署在九州島上,先讓鼠疫遍布九州島,以此將美軍重創。值得一提的是,在他們這個計劃里,並沒有將日本國民遷移。也就是說日本政府連自己人都不放過,直接讓九州島上的本國國民和計劃登陸的美軍同歸於盡。
03
除此之外,當時的日本陸軍參謀部還提出這樣一個計劃:殺掉全國14歲以下的全部兒童。理由是14歲以下的兒童,在這個時候除了浪費糧食沒有其他的作用,只能是大日本帝國的包袱。唐代竇皋《述書賦下》有這麼一句話:「君子棄瑕以拔才,壯士斷腕以全質」。日本的軍國主義者們認為他們是在「壯士斷腕」。但是實際上,這些人的人性已經嚴重扭曲,根本不配稱其為人類了。
日本投降儀式
然而,在做好這些「萬全之策」之後,接下來的發展卻令日本軍方猝不及防,兩顆原子彈——「小胖子」和「小男孩」被投放到了廣島和長崎,蘇聯也加入了抗日的大軍。除了宣布無條件投降,當時的日本政府已經沒有了別的出路。
結語
當年的日本政府和民眾,已經被軍國主義思想所掌控,為了取得戰爭的勝利無所不用其極。而這種狂熱的,拋卻人性效忠已經達到一個病態的程度。現在我們回頭看看文章開始提到的兩個計劃,由於戰局變化,特別是原子彈的爆炸,導致「奧林匹克計劃」和「皇冠計劃」並未開始實行,這可能對美軍而言,才是一件幸事吧。
參考資料:
《述書賦下》
《世界近現代史》
《日本戰爭史》
《道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