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立學校開銷大,卻吸引許多「窮人家的孩子」?家長有苦難言

2022-09-06     糖果媽媽

原標題:私立學校開銷大,卻吸引許多「窮人家的孩子」?家長有苦難言

曾有人詢問100個孩子早早輟學的原因,其中40人是因為沒錢讀書,25人是因為沉迷網絡功課被落下。有30人是因為厭學,5人是因為父母離婚後無人管教。

義務教育曾解決許多孩子,因為家庭條件不好而無法讀書的難題,然而部分家長對學校關注點有所不同。

小糖果從幼兒園畢業後,家裡人順其自然給她報了公立學校,而班上有幾個孩子的家長,早已研究好了私立小學。

私立學校花銷很大,卻有許多「窮人家的孩子」

大家都知道,私立學校和公立學校的開銷差距很大,導致不了解實情的人,誤以為只有條件好的家庭才會把孩子送過去。

實際上私立學校中,一部分孩子的家庭條件並不好,家長甚至是父母一起上班,勒緊褲腰帶在供孩子讀書。

反而是公立學校內的孩子,家庭條件好一些。每到上下學的時間,校門被家長的各種車堵得水泄不通。

拿小糖果的同學舉例,家長把孩子送去私立小學一年後,經常感嘆經濟壓力大、身心疲憊,有些後悔了,想把孩子轉回公立小學特別困難。

這一現象十分常見,家長為了孩子學習捨得花錢,可也要考慮家庭的實際情況。

為何大家明知道私立學校花銷大,還要把孩子送去讀書?原因是多方面的。

為何「窮人家的孩子」,會選擇私立學校?

學習不是唯一的出路,但不學習是萬萬不行的。尤其是小學和初中階段,孩子去哪所學校通常由家長來決定,選擇私立學校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認為私立學校「教得更好」

大部分私立學校在宣傳時,主打的就是自身師資力量和「高升學率」,似乎從那裡走出去的都是尖子生。

而公立學校看起來比較佛系一些,教學進度穩步進行不緊迫追趕,家長看著心急。

父母希望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希望孩子的學習成績不斷提升,哪怕自己累一些苦一些也會扛下來,讓孩子去私立學校。

2)正是因為「窮」才選擇私立學校

公立學校一般招收學校附近區域的學生,且名額有限,還需要家長有學區內的房子。

可是房子不是說買就買的,條件差一些家庭買起來確實吃力,最後導致孩子不符合入學條件,或是以「借讀」身份上學。

因此部分家長覺得,暫時買不起房子,倒不如把這份錢先花在孩子的教育上,咬咬牙把孩子送去私立學校。

送孩子去私立學校和公立學校,真的會有如此大的兩極分化嗎?家長需要理智考慮。

私立學校如此吸引家長,但它不是孩子唯一的選擇

歸根結底,學習才是家長們最關心的問題。私立學校和公立學校,到底哪個教得好,不能片面地去評價。

私立學校中有些老師教得好是出了名的,被帶過的孩子確實很優秀,但也存在一部分老師是衝著「高工資」去的。

公立學校的學習氣氛看上去不緊張,但不代表教得不好。能進入公立學校的老師,必須持著教師資格證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並不差。

有一句話說得很現實,再好的學校也會存在一兩個差老師;再差的學校也會有好老師,不能只看學校。

另外,由於私立學校通常離家比較遠,孩子要麼每天起早貪黑趕在路上,要麼從小學就開始住校,無形中增添了許多麻煩事。孩子壓力更大、沒有安全感。

家長不能只從自己的角度,決定孩子去哪所學校讀書,有些情況孩子是不適合讀私立學校的。

私立學校不僅是開銷大的問題,家長不必太執著

在眾多私立學校中,確實有硬體設施和教學都特別好的,但動輒幾萬的費用不是每個家庭都能負擔得起。

首先,別盲目跟風

如果孩子符合公立學校的入學條件,拿到了名額,且學校的口碑並不差,就沒有必要非得進入私立學校。

否則因為孩子上學而讓家庭生活質量下降,家長累到不行,孩子也要在學校省吃儉用。一旦中途負擔不起學費,孩子和家長的處境都進退兩難。

其次,考慮孩子的性格特點

上私立學校可能遇到的都是陌生面孔,還有住宿等情況,適應能力比較強的孩子適應得更快。

對於敏感膽小的孩子來說,過於陌生的環境,和高度緊張的學習氛圍,並不能起到鍛鍊的效果,反而容易無法適應而耽誤學習。

公立的學校離家近,能遇到鄰居、幼兒園同學和好朋友,孩子進入新環境心情相對鬆弛,更快進入狀態。

糖果媽媽心裡話:

怎樣選擇是家長的權利,只要不是盲目衝動和太固執就好。無論孩子進入怎樣的學校,遇到怎樣的老師,自身努力和認真才是變優秀必不可少的條件。

【今日話題】你認為孩子一定要去私立學校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8f65639a933dcdcf5166d07ec7d47d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