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燕子每年繁殖而不見數量增加?

2022-08-28     動物奇趣社

原標題:為什麼燕子每年繁殖而不見數量增加?

一位70歲的農村老人告訴我:燕子的繁殖能力極強,而且農村人也從來不吃燕子,因此在20年前,農村家家戶戶都有燕子窩,然而如今的燕子卻變得十分稀少,有些地方更是瀕臨絕跡。

那麼,燕子的繁殖能力究竟如何呢?它們的數量為何越來越少呢?

燕子的繁殖能力有多強

燕子古稱玄鳥,是最親近人類的鳥類,它們善於飛行,體長在13-18厘米左右,主要以蚊、蠅等害蟲為食,平均一天可以吃掉500隻害蟲,是名副其實的益鳥。

作為候鳥,燕子在冬天來臨之際,會成群結隊地飛到南方過冬,直到春暖花開的時節,再從南方飛回來,在這裡尋找配偶,生兒育女、繁衍生息。

燕子的繁殖能力極強,每年可以產卵兩次,第一次產卵4-6枚,第二次產卵2-5枚,而且幼鳥的成長速度也很快,半個月就能出殼,20天就可以飛行。

此外,燕子還是一種十分勤勞的鳥,它們捕食能力極強,在哺育期的時候,一對燕子夫婦每天能捕食上千隻害蟲,這些害蟲除供自己所需外,大部分都用來喂養幼鳥了,因此燕子的幼鳥成活率極高。

最重要的是,燕子與人類的關係很親近,在農村更是福氣的象徵,因此很少有人會去傷害它們。

那麼,燕子的數量為什麼還會越來越少呢

近年來,人們環保的意識越來越強,許多動物的數量都在增加,但與人類關係密切的燕子,種群數量卻急劇減少,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1.農村的老房子逐漸消失,導致燕子陷入「築巢難」的困境

燕子喜歡在農村老房子的屋檐下築巢,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農戶都拆掉了老房子,建立更加高大的新房,使得能築巢的老房子越來越少,導致燕子陷入「築巢難」的困境。

而且新房的建築材料,大部分都是光滑的水泥,泥巴很難粘上,這極大地增加了燕子築巢的難度,而且有些新房還會貼上光滑的瓷磚,這讓燕子即便築好了巢,也會慢慢脫落。

不僅如此,新房油漆和裝修材料的氣味,也會對燕子的身體產生不良影響,而且燕子築巢的材料也越來越難找,使得燕子的築巢成功率驟降,數量也大規模減少。

除此之外,現在的麻雀實在太多了,它們經常憑藉身體優勢,搶奪燕子為數不多的巢穴,使得燕子的生存環境越來越惡劣。

2.燕子的食物大量減少,導致生存困難

無論什麼動物,想要生存必須要有充足的食物,否則只能滅亡,因為食物是繁殖的基礎,也是決定種群數量的重要因素,而燕子作為益鳥,一般都以農田、樹林的害蟲為食,但隨著農業化的發展,害蟲的數量大大減少。

因為現在很多農村都種起了經濟作物,而且紛紛採用了大棚栽培,並且大量地使用農藥和除草劑,這樣雖然能殺死害蟲,但也對燕子的覓食產生了極大的限制,導致燕子捕食越來越困難。

而且,燕子一旦吃了有毒的昆蟲,其毒素就會在體內累積,時間一長,就會對燕子的身體和繁殖造成極大傷害,嚴重的甚至會威脅生命。

所以這片區域內的燕子,只能遷徙出去,否則就會影響種族繁衍,嚴重的還會導致區域性的滅絕,因此燕子的數量才會逐漸變少。

3.農村人口越來越少,導致燕子失去了庇護

燕子之所以在人類的屋檐下築巢,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為了得到人類的庇護,因為有人類的地方,其他動物都不敢貿然入侵,這樣燕子才能安心繁衍後代,撫育幼鳥。

而且以蒼蠅、蚊子為食的燕子,還能幫助人類消滅這些害蟲,所以人類一般不會討厭燕子,反而會認為燕子是一種福氣的象徵,對它們喜愛有加,在某種程度上還提高了對燕子的庇護。

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許多農村人都前往了城市生活,平時很少回老家,導致農村的房屋大多數都空無一人,只有過年的時候才會有點人氣。

而這樣的房子是無法對燕子提供庇護的,因此燕子也就不會過來築巢了,畢竟空蕩蕩的房子和野外並沒有太大區別,而無法築巢的燕子,自然也無法繁衍後代,導致現在的燕子越來越少見。

4.燕子在遷徙的時候,會產生大量的死亡

燕子是一種遠距離遷徙性候鳥,它們每年都要進行上千里的遷徙,而遷徙則是燕子死亡率最高的時期,因為在遷徙中,一些年老的、生病的燕子都會被天敵吃掉,導致燕子的數量無法增加。

比如美國的倉燕,它們每年都會飛往阿根廷越冬,這麼長的距離,會導致一大批倉燕被天敵捕食,也會有很多倉燕因力竭而死於途中,讓種群出現大規模折損。

我國的燕子也是如此,它們也有南飛越冬的習性,只不過這裡的南飛,指的是飛往東南亞或者非洲等地區,只有等到明年春暖花開,它們才會飛回來,繁衍後代。

在此期間,這些燕子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危險,而且有些非洲人還有吃燕子的習慣,比如奈及利亞,當地人特別喜歡食用燕子,雖然燕子沒什麼肉,但對他們來說依舊是一道美味。

5.水域污染,導致燕子生病或者死亡

水是生命之源,水源一旦為污染,就會給動物帶來嚴重傷害,甚至滅頂之災,雖然燕子不是水生動物,但燕子經常前往水邊銜泥築巢,因此水域一旦被污染,燕子的身體一定會受到影響。

因為水域被污染後,周邊的泥土也會帶有毒性,而喜歡用嘴巴銜泥築巢的燕子,自然會把毒素吞食到肚子裡,而且燕子築巢還是一個巨大的工程,所以毒性會越聚越多,直至蔓延全身。

不僅如此,農藥和除草劑的使用,也導致各種化學元素進入水田,這對經常在農田捕食的燕子來說,是一個巨大的災難,因為有毒的水資源會威脅燕子生命,導致燕子數量銳減。

不過幸運的是,現在人們對生態環境越來越重視,對環境保護也很積極、主動,因此農藥排放得到一定的治理,水源也被慢慢地凈化,對動物的影響也逐漸變小。

6.很多年輕人對燕子的態度發生了轉變

現代社會的年輕人很多都遠離農村,更不用說種田了,因此不像老一輩那樣,對燕子抱有特殊的情感,甚至有些怕髒的人無法忍受燕子的糞便,便主動破壞嚴重的巢穴,並對其進行驅趕。

而且,現代社會的人內心也越來越浮躁,聽到燕子嘰嘰喳喳的叫聲,會感到特別吵,便開始驅趕燕子,甚至對燕子進行攻擊,所以無論城市還是農村,燕子的數量都在急劇減少。

最重要的是,有些人缺乏對燕子的保護意識,認為它們不是瀕危動物,不必放在心上,也不值得過分關注,導致燕子的生存環境越來越差。

可以說,雖然我們不吃燕子,但燕子卻因我們而變少,所以應當提高對燕子的保護意識,給予它們一分溫情,這樣才能夠避免它們成為瀕危物種。

天敵的存在,也是燕子數量下降的重要原因

燕子數量下降,並不全是人類的原因,因為燕子在野外有很多天敵,雖然燕子有人的庇護,但它們的戰鬥力實在太差,一旦碰到天敵必死無疑。

1.流浪貓

野化的流浪貓堪稱是燕子最大的殺手,因為在多雨的季節,燕子往往選擇低空飛行,這就給了它們可乘之機,畢竟流浪貓經常處於飢餓狀態,捕食燕子等鳥類是補充能量的好辦法。

比如,流浪貓泛濫成災的澳大利亞,每年都會有100多萬隻鳥類被捕食,甚至還導致很多種鳥類瀕臨滅絕,對生態環境的的破壞極其嚴重,令當地人頭疼不已。

2.小型隼類

小型隼類在全世界都有分布,比如紅腿小隼和白腿小隼,它們的體長只有10-20厘米,跟燕子差不多,但它們的戰鬥力可不是燕子能夠媲美的。

小型隼類的顏色很淺,有利於獵捕中的隱蔽,而且它們的喙和爪非常鋒利,可以輕易撕開燕子的皮膚,它們的視力也極其敏銳,可以在很遠的距離外發現獵物,並依靠飛快的速度,發動致命攻擊。

3.麻雀

麻雀雖然不會像流浪貓和小型隼類那樣捕食燕子,但它們也嚴重影響了燕子的生存,因為麻雀的築巢能力很差,所以便經常占領燕子的「家園」,很多時候,燕子剛剛搭好巢穴,就被麻雀占為己有了。

甚至有時候,麻雀還會偷偷把燕子的幼崽摔在地上,這對燕子造成了很大的傷害,但以燕子的戰鬥力,在地面上根本不是麻雀的對手,只能忍氣吞聲。

總之:

燕子的繁殖能力很強,每年最多可以孵化出10多隻幼崽,但燕子的生存能力並不是很強,一旦離開了人類的庇護,是很難生存下去的,而且燕子的天敵也有很多,所以它們的種群數量一直無法增加。

那麼,你對燕子有什麼看法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8f33edb6b0bcfb40441db3f66ff17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