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縱觀中華上下五千年,酒文化的歷史源遠流長,古有「詩仙」李白酒後才思泉涌,後有武松借酒打虎成英雄,但英雄也是人,千杯不倒簡直就是天方夜譚。誰又能相信,歷史上有一個人能連續喝酒三天三夜卻面不改色?
這個人就是明朝永樂年間的狀元曾棨(qǐ)。常言道「窮則思變」,曾棨從小家境貧寒,又不受家父重視,年幼時便包攬家中農活,即使生長在這樣的環境下他仍不放棄讀書,終於憑藉自己的努力,在永樂二年一手摘下狀元桂冠,改變了窮苦出身的命運。他作文如泉涌,曾連續答兩萬字卻不打草稿,每當明成祖在朝堂上向重臣詢策時,皆能對答如流,同僚都視其為怪人,但明成祖惜才,命其編纂《永樂大典》。
當時正是明朝最鼎盛之時,每年都有很多藩屬國定期派使者前來朝貢,有一次,來了一個號稱外國使者,他自認為曾棨還有另外一個稱號叫做「酒狀元」酒量能夠證明一個民族強悍與否,此次前來也是想探一探明朝廷的虛實。便對負責接待的大臣說:我唯一的愛好就是喝酒,無奈卻從未遇到過對手,不知是否能在明朝碰到和自己一決高下之人?成祖聽說,便命重臣推舉出一人前去應對,誰知滿朝只有一個下級武士敢應戰。還有一次,英國公張輔想測試一下曾棨的大酒量到底是不是真如傳說中的那樣。他先是用雙手一前一後大概量了一下曾棨的腹部,再根據這個寬度做出一隻差不多大小的木桶,然後將它放在廳堂後面,過了幾日便邀請曾棨到家中做客。曾棨每喝一口,他就往桶中倒入多少酒,一天後,桶里的酒早已裝滿,又換了一桶,結果又溢了出來。只見曾棨仍談笑風生,宛如從未發生過,回到自己家後又設家宴犒勞僕人們,最後僕人們倒了一片,他才去休息。不得不說曾棨真是名副其實的「酒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8f11d5f5f52080a20568d20afb00b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