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進行工作,天才進行創造。」——舒曼
這一次要說一個被大家以為是「外國版傷仲永」的故事,主人公是威廉·席德斯,傳說中的「天道私生子」,他的IQ數值經過測試後高達300,而大文豪同時也是解剖地質光學方面的全才歌德,是210;有《蒙拉麗莎》巨作且在建築土木雕刻上的又一全才達文西,才205;創立相對論的偉大科學家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只有160,威廉·席德斯超他2倍。
所以威廉·席德斯被認為是人類歷史上IQ最高的人。他一出生就顯得尤為與眾不同,僅僅只是6個月就能說出英文的「鋁」,8個月後指出地球的衛星是月球,18個月的時候已經能看得懂《紐約時報》;2歲學拉丁文,3歲學習中文,8歲前一共學會了8門語言,並自創了一種叫Vendorgood的新語言。9歲的時候他通過了哈佛大學的入學測試,不過哈佛大學表示不會收他,因為年紀太小,但是11歲1909年還是成功入學,並很快精通高等數學和天體運動,當時MIT教授Daniel F. Comstock預測他在日後,會成為一個偉大的數學家,並且引領這個世界的數學界……這一切被稱為威廉·席德斯的「天才事件」。
這一切還得從他的家庭說起。威廉·席德斯1898年出生於一個猶太人家庭,父親是鮑里斯·席德斯,一個著名的心理學教授,母親是薩拉·曼德爾鮑姆,一個著名的醫學博士,他們都是為了逃避俄羅斯《五月法案》去往美國發展,然後在那裡相識相戀,最終生下了威廉·席德斯。
鮑里斯·席德斯受當時的美國心理學之父威廉·詹姆斯的影響,開始研究風靡歐美的《卡爾·威特的教育》一書,這本書的核心就是「早教」,認為後天的教育非常重要,能夠讓普通的孩子成才,也能讓天才毀掉。所以鮑里斯·席德斯經常在自己的兒子身上做實驗,他說威廉一開始只是普通聰明,經過他的訓練才到了這種程度。不過威廉也因此留下了非常嚴重的強迫症,這種強迫症表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說如果餐廳沒有在約定好的時間上菜,他就會感覺到非常焦躁,會忍不住當著大家的面狂躁起來,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甚至當菜上來之後,他也不能平心靜氣的進食;又比如說他無法忍受每天早上送到餐桌上的報紙是被摺疊好的,他需要完完整整展開的。
這些來自家庭的影響,令他的性格在學校不受歡迎。前面說過他早早就入學哈佛大學,所以身邊的人都是一些比他年齡還大的人,他本來就因為天才的身份備受矚目,所以沒有什麼朋友,而且很多人都嫉妒他,常常以各種方式來嘲笑他,甚至一度對他產生了人身威脅,以至於他的父母不得不將他轉入萊斯大學攻讀博士的同時擔任數學助教。
可是也毫無作用,因為在這裡大家似乎也不怎麼尊重他,他不得不辭職去了新英格蘭,走的時候有人問他為什麼,他說:「我不適合當老師,我也沒有離開,是他們讓我走的。」隨後他又回到了哈佛,但放棄了數學,開始攻讀法學,但在最後一年的時候,他卻僅僅只是以良好的成績退學了。來自父母的壓力讓他對數學生出了反叛心理,他竭力避免接觸數學,仿佛那是他人生中不能看見的洪水猛獸,他也和這個家庭永遠的分裂開來,自己在紐約市工作,從來不聯繫他們;沒有朋友的人生讓他選擇了封鎖自己,他離群索居只是干一些不再動用腦力,也不需要過多交談的工作。1944年威廉·席德斯死於腦中風,年僅54歲。
所以說威廉·席德斯是一個外國版的「傷仲永」,他小小年紀就出名和仲永一樣,因為父母的干涉而走向庸碌也和仲永一樣,但是兩邊的干涉輕重卻不相同,仲永的父母是為了當下的名利和讚譽,而阻止他學習進取,威廉的父母是為了證明自己的理論,讓自己在早教心理學方面有話語權,而讓他過度學習,
可見他們都不知道「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這才是仲永和威廉悲劇的根源,也是不少家長應當警惕的禍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8ec47483533912ef10e5353ec89a3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