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好死不如賴活著。」
是啊,人生幾十年,太短暫了,千萬不要浪費,不要弄丟希望。
在生龍活虎的時候,確實是活得很有憧憬,把時間當成生命。
一旦很老了,自己也不能走了,還拖著病懨懨的身體,很多想法就會改變。
總有一些人,痛苦來臨了,還想儘快結束一生。
認真想一想,餘生的日子可以倒數了,活著還有什麼意義呢?
01
活著,就是希望。
愛國詩人陸遊在臨終之前,告訴子女:「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在北宋滅亡,南宋成立之後,無數的愛國人士,堅持要北伐,把失去的土地奪回來,把宋朝的威名立起來。
陸遊老了,但是心有不甘,因此把追夢的希望,寄託給了天下兒女。
事實上,陸遊在將近八十歲的時候,和同樣愛國的辛棄疾長聊了一次。
離別的時候,陸遊說:「中原麟風爭自奮,殘虜犬羊何足嚇。但令小試出緒餘,青史英豪可雄跨。」
人老了,不能策馬奔騰,好好工作都不能,但是精神狀態如何,會影響到很多人。
作家司湯達說得好:「老人受尊敬,是人類精神最美好的一種特權。」
在現實生活中,一個老人生活不能自理了,帶著怨氣去活,照顧他的人就特別困難。
想一想,子女都是中年人了,忙著去工作,還要顧著老人。難免有不周到的地方,老人卻百般為難,這不是「針尖對麥芒」,把做人的精神弄丟了?
老人對保姆,各種刁難,以為自己花了保姆費,就很了不起。關係搞僵了,應該吃虧的是老人。
看過很多老人,隔三差五換 保姆,中間也有很多的空檔期。子女怨聲載道,保姆也罵罵咧咧。
帶著希望去生活,就不一樣了。老人的注意力會轉移到社會,人生積極面,內心安靜了,和誰都好打交道。
病痛在身上,但是不會很痛苦,甚至在抵抗 病痛的時候,產生了積極的意義,影響了周圍的人。
02
活著,就要放下。
人遲早都要離開的,這是無法 避免的。
最好的活法,就是「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安靜地活下去,這是子孫的福氣,也能滋養自己的餘生。
當然,安靜的前提,就是放下各種雜念,也能隨著時間的推移,帶走仇恨。
北宋的蘇軾,一輩子被貶了多次,最遠到了海南。
六十多歲的時候,他得到了赦免,啟程回京城。
回京的路上,他寫下「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一切都已經不重要了,就像死灰一樣安靜,又像沒有繩索牽著的小舟。
之後沒多久,蘇軾一病不起。
還有王安石,為了變法,操勞了多年,但是變法遇到了無數障礙,他也被守舊的大臣排擠。
不得已,王安石選擇了退隱。
到處都有人評價王安石,言語非常難聽。有人寫詩,不懷好意:「高談道德口懸河,變法誰知有許多。他日命衰時敗後,人非鬼責奈愁何?」
但是王安石的餘生卻很安穩,專注於文學,並且和村民打成一片。
他在臨終前,告訴妻子:「只是散盡家財,廣修善事便了。」
「事皆前定,豈偶然哉」,一切都有定數,何必耿耿於懷呢?
太多的人,一輩子帶著慾望、仇恨、不滿、尷尬、心結等,導致自己的心病,比身體垮了更難受。這是完全沒有必要的。
記住,把人與人之間的仇恨,帶到棺材裡去;把過去的破事,放下,別想了;把得不到的東西,從內心扔出去,無事一身輕。
計較太多,總是覺得內心「很沉重」,那是一輩子都活不明白,真的悲劇。
03
活著,就有真愛。
很多夫妻,在平時吵吵鬧鬧,但是真的要生離死別了,就萬般不舍,感情也達到了極致。
家住瀋陽的谷向東,在妻子高志俠生病之後,就格外關照。
妻子得了癌症,醫生判斷,應該不過三年了吧。
面對生死關口,谷向東決定,帶著妻子去旅行,去看看沒有看過,卻很想看的風景。
經過多年奔波,妻子的病居然 好了。夫妻一起旅行有二十多年之久。
愛的力量,真的很強大。
夫妻一起上了《向幸福出發》的舞台,妻子感慨地說:「感謝他不離不棄、傾情相待的深情和溫柔。」
谷向東卻表示:「只要妻子還活著,就一定要帶著她出去走走,死也要死在路上。」
越是困難之中,越有真愛發生。就像小夫妻一起奮鬥,熬過低谷一樣。
此外,還有兄弟姐妹的愛。比方說,遠嫁的老太太,聽說兄弟病倒,還是要來看看的,不管多難。
還比方說,兒女騰出時間,照顧老人,這就是反哺的愛。
若是一個積極向上的老人,病痛中遇到了困難,還有社會人士來幫忙。也有人為老人解決經濟、生活上的困難。
得到愛,傳遞愛,引發愛,都是人生的意義。
04
小說《活著》中寫道:「死人都還想活過來,你一個大活人可不能去死。」
時間催人老,也催人奮進,關鍵看你如何選擇。
沒有到蓋棺定論的那一天,就有很多的變數,也有人生的拐點。
別做悲觀主義者,別丟了善良的本性。
詩曰:「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知道嗎?落葉凋謝了,還能滋養一片土。人,何嘗不是這樣。
這一生,來時不帶一粒塵,去時肥沃一片土。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