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讀書日:疫情下,人們的讀書習慣變了嗎?| 書友會

2022-04-23     吳曉波頻道

原標題:世界讀書日:疫情下,人們的讀書習慣變了嗎?| 書友會

點擊上圖立即了解

文 / 巴九靈(微信公眾號:吳曉波頻道)

在世界讀書日來臨之際,小巴面向全國26個城市的書友發起了一個問卷徵集。

我們希望以「人的故事」為核心,徵集你我身邊人的讀書故事,從真實案例出發,與你共鳴讀書的力量。

我們一共收穫了近百位書友的故事,分享者涵蓋了各個年齡層。他們的文字,揭示了個人如何通過閱讀來抵禦生活的繁瑣,如何以閱讀來督促自己,如何通過閱讀與時代共處。

南通書友「施巴拉古大叔」說因疫情導致自己的工作更為繁重,近期養成了睡前讀民國散文助眠的習慣。

天津書友「孫火腿」參加了三期同讀一本書,說社群同讀像浩瀚書海中的一朵晶瑩浪花,令自己非常投入地享受閱讀之美。

杭州書友「趙雨辰」說自己閱讀的時候習慣於多書並行。因為不同的時段、不同的心情、不同的頭腦狀態、不同的書籍內容可以帶來多樣刺激,可以激發求知慾。

小巴將書友們所描述的內容分為了三類主題——「我與書友會」「我與吳曉波頻道」「我與這個時代」。現在,一起去聽他們講述自己與吳曉波頻道的淵源,一起在這個頗具儀式感的日子裡進行多維的閱讀探討。

我與書友會

在吳曉波頻道書友會,由於班委個人魅力、同頻者的吸引,1W+的書友聚集在一起。

書友會以兩種形式來推進讀書這件事,一種是頻道組織的每月一期線上同讀一本書,另一種是班委在線下以圍讀會的形式與書友共讀好書。

截至目前,線上同讀一本書已進行到第十一期。在過去一年的線下圍讀會裡,各地班委也邀請專業老師,與書友一同拆解了近百本好書。

@成都書友 郭劍

「線上同讀一本書是每月一期的,這正好是自己能接受的閱讀頻率,而且這個活動經常會請到作者本人以音頻形式來解讀這本書。我個人推崇一個月通讀四本不如跟著專業人士,放慢速度去讀透一本書。大家每天在群內曬讀書卡片,無形中對自己形成了督促,讓自己更自律,讓自己可以時刻在汲取他人讀書的養分。」

@杭州書友 趙雨辰

「書中的信息是固定的,但人是多元的,每個人帶著自己的視角看書,能夠激發出新的靈感。就比如說金句分享環節,大家在對金句進行發散性闡述時,有一個很巧妙的點,我可以從他們的文字中窺探到這個人的語言邏輯、學識沉澱程度。深入了解後,說不定你就能交到一個同頻的讀書摯友。」

點按鈕訂閱一年《每天聽見吳曉波》

贈同讀一本書十期內容

@成都班委 阿丁姑姑

「成為班委之後,進一步被大家的讀書積極性感染。我們班委一直琢磨著怎樣讓自己的書友會可以有更濃的學習氛圍,所以經常會舉辦各色活動。正好書友中也是藏龍臥虎,我常會邀請一些閱讀愛好者來做分享,而後開放討論,多維度地拆完一本書,書中的精髓之處差不多是刻進記憶里了。」

點圖片選城市加班委 加入同城書友會

我與吳曉波頻道

在書友里,有一部分特殊標籤的人群,他們既是書友,也是《每天聽見吳曉波》會員或吳曉波頻道超級會員。

這兩個產品,沉澱了一批十分熟悉吳曉波頻道的用戶,他們在此又有哪些智識的收穫呢?

小巴覺得有必要轉述他們的故事。

@成都書友 安子

「《每天聽見吳曉波》聊的都是與時代緊密相連的主題。入坑兩年,我的變化是發現自己對政治經濟學有了更多了解,不再憤青,知道社會不是非黑即白。很多分歧只是觀點和立場不同,社會治理和企業管理也要參考經濟學理論,不能憑直覺辦事,處理事情要理性,不要做烏合之眾、人云亦云的事情。」

@天津書友 紫怡

「大學快畢業的時候被管理學老師安利了《每天聽見吳曉波》,當時考研背政治背吐了,有一天就聽到吳老師簡單介紹了幾個中央全會通常的任務分配,我對相關知識點豁然開朗。從那之後便開始一發不可收拾。現在我已經連續收聽《每天聽見吳曉波》快六年了。去年隔三差五有明星出事,微博熱搜、公眾號都是他們的新聞,但是吳老師的視角總是很新奇,不談八卦,不蹭熱點,透過現象看本質,聊了信息繭房、新聞的嗜血本質、私人空間的侵犯等,讓我耳目一新又乾貨滿滿。」

點按鈕訂閱一年《每天聽見吳曉波》

享讀書日專屬福利

@杭州書友 鄭雅芳

「先來彙報下自己的成績單吧,我成為超級會員已經三年了,超會學習時長超1000個小時。怎麼樣?算是妥妥的頻道學霸級人物了吧。在超會學習上,我的付出和收入比是1:10,跟著大咖的思路看書學習,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我在App上可以免費暢學近200門課程,目前才學了二分之一不到,之後的學習歷程,正應了那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啊。」

點擊圖片付定金 搶先享58活動福利

我與這個時代

這個時代需要閱讀嗎?當下的讀書平台是否在迎合個體的閱讀喜好?我們能否通過閱讀來追求一種永恆的平靜?你堅持讀書的目的是什麼?

我們總被問到這些問題,我們也在孜孜不倦地思考答案。

對此,書友們又有怎樣的說法?小巴摘取了他們的幾個典型回答。

@天津書友

「毫無疑問,閱讀是工作生活的調味劑,帶我去抵抗負面情緒的侵蝕。我閱讀習慣的養成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為了面子讀書時,我有很多理由拖拉,即使拿起一本書也是裝腔作勢,盯著文字,思想早就已經遨遊太空;為了里子、出於習慣而讀書時,閱讀這件事見縫插針地走進我的生活,等車間隙我都會去書的世界裡遨遊一番。」

@成都書友

「有了小孩之後,真的是想把所有的美好都搬到她們面前。想到自己小時候,因為家庭環境的原因,課堂之外沒有讀很多閒書,這也減少了我通過閱讀去拓寬認知界限的可能。幸好,初入社會工作的時候,結識了一位讀書引路人,對她的敬佩仰慕也對自己產生了督促,現在自己對經濟管理、社科歷史、文學等各類書籍均有涉獵,嘗過了讀書的甜,深覺這份美好值得延續,於是我陪孩子閱讀,給她們選書,希望她們的童年不留遺憾。」

@成都書友

「這是個日新月異,不斷挑戰人類想像力和創造力的時代;這也是一個熱點資訊轉瞬即逝的時代。我熱愛這個時代,也享受這個時代,我一直叩問自己,當下有什麼是堅固不可摧的?智識是其中一個答案。疫情阻斷了我們行萬里路的決心,唯有閱讀能帶我去看世間萬象和遠方文明,也唯有通過閱讀,我能找准方法,來應對當下的動盪與危機。」

@天津書友

「看見很多愛讀書的人,書桌多凌亂,但也多為亂中有序,而我似乎是反其道而行之,我把自己比擬成『機械化的閱讀者』,即擺設機械、時間機械。書房裡有兩個書架,一個是擺放工作資料和備考專用書,另一個是擺放近期在讀的書。此外,我也把業餘時間也對半等分,工具書和閒書都不落下。」

@成都書友

「曾覺得讀書是為了消遣,雖然身邊的朋友對此不置可否,但他們焉能知我之樂,我貪戀閱讀時候的那種自得其樂、神思遨遊的狀態。但近幾年,在閱讀上的野心似乎大了些,不能忍受每次回想起自己讀過的書,對書中內容只能記住個大概。因此,我又自然形成了做筆記和分享的習慣,勤勉地奔赴在追求『腹有詩書氣自華』的道路上。」

@上海書友

「總被問到紙質書和電子書孰優孰劣?在我心中,這兩者的地位是一樣的,它們各有利弊。紙質書便於回看讀過的章節,便於塗塗畫畫幫自己加深記憶;電子書是碎片化時代的衍生品,為了迎合我們的碎片化時間,也為了貼合我們空間移動的需求,它能隨時隨地滿足我們的讀書需要。所以並非一定要爭個孰優孰劣,適合自己的就是好的。」

書友書架分享滑動查看更

至此,小巴描述了部分書友的記錄。希望全國書友的這樣一份基於學習分享、基於自我求索的閱讀報告,可以讓你以更廣的視角,去探索更大的閱讀可能性。

點按鈕選城市加班委 加入同城書友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8b76aa195259c39a131ef08ca00c53e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