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慧
圖/源於網絡,侵權聯繫刪除
一個人的生活總是和「金錢」密不可分,無論一個人自詡多麼清高,把金錢二字看得多麼俗氣,可是誰都沒辦法脫離了「錢」而生存。
「世人慌慌張張,不過是圖碎銀幾兩,偏這碎銀幾兩,可解萬千惆悵」一句話揭露出了金錢和生活的潛在關聯。
張愛玲說:「我喜歡錢,因為我沒吃過錢的苦,不知道錢的壞處,只知道錢的好處。」
一個沒吃過錢的苦的人,往往能夠體會到錢的諸多好處,有錢,你便可以領略到生活當中的諸多風景,活得肆意紛呈。
而一個吃過錢的苦的人,更知錢的重要性,受過了拮据的生活,便想要拼盡全力去脫離窘迫的境遇,過上那種不為錢所困的日子。
一個人的境況如何,其實根本不必多麼深入了解,通過他的外在以及待人接物的言行舉止當中都可見一斑。
一個人的生活層次決定了他對金錢的態度,通過他的金錢觀,就可以窺見出他的生活狀態如何。
從一個人花錢的方式上,就可以看出這個人的生活等級,也可以反映出他的層次高低。
一般來說,一個摳搜的人,生活多半不如意,他們過慣了窘迫的日子,花起錢來往往精打細算,斤斤計較,生活捉襟見肘,以至於讓他們花錢很不舒展。
對待自己很小氣,吃穿用度都是用最便宜的,當然,這也無可厚非,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選擇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才是最重要的。
也有一些人,雖然自己經濟條件一般,但是卻幻想奢靡的生活,寧願花明天的錢來滿足自己當下的慾望,超前消費,過度消費,只為了裝點自己的外在,過看上去奢華的生活,這樣的方式是不可取的,即便外在再光鮮亮麗,內心裡的貧瘠也是沒辦法忽視的。
會花錢其實也是一種能力,一個人花錢的方式上,就可以體現出他的格局,真正的聰明人都很會花錢,他們知道把錢花在刀刃上,有些錢只要值得花,那麼就會毫不猶豫,他們捨得用錢投資自己,只要是有利於自我成長的事情,他們都會捨得,捨得投資人脈,待人接物會很大度。
生活於世,人人都在花錢,處處都需要花錢,有些錢該省則省,有些錢當花則花,這才是一個人最清醒的生活觀。
在這個世間,我們每個人都在負重前行,當你畢業之後,就開始告別被人養的日子,開始了自己獨立闖蕩,開始拼盡全力掙錢。
時間對我們每個人都是公平的,一天24小時,生活對我們也是公平的,給了我們平等受教育的機會,可是未來我們要走什麼樣的路,是掙扎在生活線上,還是大富大貴這些都是未知的。
有人在用力氣掙錢,有人在用錢生錢,有人跨越階層,實現了人生高峰,而有人卻一生碌碌無為,只能蜷縮在一角,過平庸的生活。
真正拉開我們距離的,是認知、格局、眼界和能力,有些人灌輸給他們的思想就是朝九晚五,尋找一個安穩的工作,確保自己衣食無憂即可。
而有些人的眼界卓識註定他們不可能甘心平庸度日,他們很能抓住風口和機遇,知道該如何利用手中的錢實現利益最大化,而不會做一個守財奴,守著那一點點的資金,過安穩平淡的生活。
有人認為錢就是用來守著的,而有人覺得錢就是用來運轉的,有人鼠目寸光,生怕受一點損失,不敢用錢來冒險,有人卻敢於冒險,用自己的全部身家來賭一生富貴。
你怎麼對待金錢,你怎麼運轉金錢,最後的結局是遠遠不一樣的,
你的金錢觀,決定了你究竟能站多高,能走多遠。
一個人的底氣都是錢給得,有錢的人會很舒展,整個人表現出來的狀態會很自信,反之,一個手裡沒錢的人,整個人會有點畏畏縮縮。
受過窮的人,都懂得那種恨不得一塊錢掰成兩半花的拮据,很多事情往往都會因錢受阻,想要的東西太貴,因為沒錢,故作不喜歡,明明很想要做一件事情,礙於家庭境況,便不得不放棄。
有錢和沒錢的人,所呈現出來的精神面貌是截然不同的,那種舉手投足的自信,那種信手拈來的姿態,有錢的人身上更能體現。
沒錢的人,面對生活的那種無力感,通過他的外在,說話的語氣個待人接物的狀態完全就可以看出來。
有錢的人,往往會不在意一些小錢,沒錢的人,往往就是從一點一滴的小錢當中節省出來。
越是沒錢的人,更要注重攢錢,因為要面對生活的種種風險,不至於等到用錢之時,卻發現兩手空空。
至於有錢人,也不要花錢如流水,揮霍一空,不要等到自己錢財耗盡,最後才悔之晚矣。
錢乃生活之根本,雖然它並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錢卻是萬萬不能的,這一點是我們都知道的。
不管有錢沒錢,活法不一樣,但是人格和尊嚴並無高低貴賤之分,選擇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即可。
儘管錢再重要,但是也不要過於把它看得太重,從而讓自己活得很壓抑。
在能力範圍內適度犒勞自己,不要過度節省,人生不易,且行且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