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各地疫情又嚴峻起來,為了更好地防控疫情,很大一部分學生再次重啟「網課模式」。
然而,網課不僅折磨學生,更是折磨老師和家長。就有家長曾精闢詮釋網課現狀:老師講得口乾舌燥,學生聽得雲山霧繞,家長急得連蹦帶跳。
更有一些老母親每天在清醒與崩潰之間反覆橫跳3000次,總之,咱也不敢說,咱也不敢問。
01
上網課,父母崩潰了
有一位媽媽在陪著孩子上了幾天網課之後,崩潰大哭,甚至還一度上了熱搜。
——「咱就一整個虛脫無力的狀態,飯也吃不下去了」
——「我就眼睜睜看著他在那摳橡皮、摳鉛筆摳本子」
這位媽媽在崩潰敘述之後還不忘呼籲大家一定要配合防疫工作:
——「希望大家一定要遵紀守法 不讓你出門就別出門,哪裡也別去,為了我多活兩天,為了各位媽媽少上兩天的網課,我希望廣大的市民,一定要好好配合啊」
因為疫情宅家配合孩子們上網課造成這樣崩潰的事件明顯不止一個。有的甚至寧願去上班也不想在家輔導孩子了:
——「我一直以為他會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沒想到他根本就不認識」
——「我讓他學,他說你揍我吧」
有人可能還不了解上網課意味著什麼,江湖傳聞,孩子上網課至少需要成立6個保障組:
1、技術支持組:資料下載列印、網絡調試、視頻切換
2、監督管理組:不准出聲、禁止走動、不能摳橡皮
3、服務保障組:端茶倒水、準備道具、做飯收碗
4、攝影攝像組:負責給正在完成課題作業的孩子拍照
5、聯絡通訊組:微信、釘釘等各種app線上打卡
6、安全保障組:保障孩子上課安靜不被打擾,不允許家裡寵物或者家庭成員的打擾
特別是為了孩子需要在各種app上打卡,真是讓父母不勝其煩。
因為每天上課的時候都需要在群里打卡,完成作業也需要拍照打卡,如果家裡有幾個孩子的,往往還需要下載不同的app進行打卡。
有的家長被打卡折磨到,連夜裡做夢都是被各科老師追著要作業:
——「我連晚上做夢的時候,我都夢見你老師在我床前站了一圈,都跟我要作業,連體育老師都來了!」
上網課的這些天,估計很多父母嗓子也啞了、血壓也高了……
恨不能立即解封,把孩子送去學校。
02
輔導作業,父母崩潰了
上網課僅僅只是家長崩潰的開始,輔導作業,才是真正讓家庭矛盾爆發的導火索。
因為孩子數學題轉不過彎兒來氣到大哭的:
——「兩桶油108,現在買二送一,108能買幾桶油?」
985博士媽媽輔導孩子做作業,氣到要脫離母女關係的:
——「我不想做她媽了,就幾個生字寫了三個小時,我也想控制我自己,我也不想罵她。」
因為孩子的「美好祝福」,差點讓20多歲的老爸英年早逝的:
——「爸爸的心臟跳20下需要5個小時?!你已經成功的把你爸爸送走了!你爸爸才20多歲!!」
氣到開始胡言亂語的,管孩子叫爸爸的:
——「昨天一模一樣的題目,就數不一樣了,就錯了???」
——「爸爸你別著急」
——「你別管我叫爸爸,我沒有你這樣的爸爸!」
被邏輯自洽的孩子氣到失聲的:
——你怎麼寫的啊,洗衣機高1厘米,15米長的鉛筆,你信不信我抽出我40米的大砍刀?
——你40米的大砍刀剛好削我15米長的鉛筆
—— 一(?)風?
—— 一(股)風。
—— 一…一股風?你哪兒來的一股風啊?
—— 東北來的……
鑒於這樣一個無解的、現在又客觀存在的一個家庭狀況,有熱心家長給出了溫馨提示:誰身體好,誰陪孩子上網課。
03
孩子們的奇葩作業
有的時候真的不能怪父母暴躁,而是有的時候你真的會被他們的天馬行空給整笑。
孩子們的腦洞千奇百怪,做作業給出的答案,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他們答不出來。
雖然說「小明」在課本里幾乎無所不在,但是他真不是萬能的,比如,此刻他真不是一個偉大的詩人。
看來這孩子對「家禽」的理解,全都放在了「家」上面。
小朋友腦洞有的時候真的很大。咱就是說寫得挺好的,下次不許再寫了。
完了,我已經想不起正確的成語意義了。
—— 看破不說破,小朋友下次不許再說了。
04
上網課,老師崩潰了
其實不僅僅是家長不想上網課,很多老師也覺得網課非常令人窒息。
特別是當你上課,不僅要被學生全家圍觀,偶爾還要被空降直播間的領導視察的時候……真·大型社死現場。
不少老師在經歷網課的磨練後紛紛表示:我本只是一個老師,病毒卻把我變成了主播…
當你在家裡又唱又跳的時候,不要懷疑是因為宅家自我崩潰了,很可能她只是一個幼兒圈老師,她正在熱情洋溢的上課……
當你問他們有沒有哪裡不懂的時候,看著滿屏的贊,有一瞬間在想,真的有人在聽課嗎?
還有線上批改作業,真的讓人暈眩……
若問老師開啟直播後的完整心路歷程……大概都在下面這張圖里了。
停課不停學
唯願疫情早日退去
孩子們都能安心坐在教室里好好上課
家庭生活再度恢復一片祥和
限時228頁的英語高頻常見句子綜合練習寶典
國家中小學網絡雲平台(小學到高中各學科同步精品課回覆:雲平台)
限時看動畫學奧數,38節奧數重難點視頻一看就通
限時19套詞族共1400多頁,搞定自然拼讀中全部詞族
每天和孩子一起進步,共同見證孩子的成長
每天和孩子一起進步,共同見證孩子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