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軍在莫斯科成片凍死,他們為何不去搶劫蘇聯百姓,原因很簡單

2022-08-23     羲和奇談

原標題:德軍在莫斯科成片凍死,他們為何不去搶劫蘇聯百姓,原因很簡單

1941年,在整個歐洲都被納粹德國的閃電戰攻陷後,希特勒單方面撕毀合約,調轉槍口進攻蘇聯。可是,在蘇聯戰場上,希特勒卻吃了癟。

在莫斯科保衛戰中,德軍士兵不僅沒能拿下這「最後一攻」,還因天氣寒冷軍隊大片凍死,最終被蘇聯擊潰。那麼,為何德軍不去搶當地百姓的東西取暖呢?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這裡面的原因。

希特勒的巴巴羅薩計劃

1939年,納粹德國向波蘭發動進攻,由於準備充分,再加上德國的軍事、戰略都部署得當,所以他們很快就占據了整個波蘭,而後將戰火輻射到了整個歐洲地區。

那時,歐洲大陸將所有的目光都對準了法國這一強國。可惜的是,法國人引以為傲的馬奇諾防線成了擺設,德軍繞過這一戰略要地,短時間內便消滅了法國。

在此之後,德國又向英國發動了戰役,但是因為有英吉利海峽的「天險」,德軍一直沒能實現自己的願望。在這樣的情況下,德軍將他們的下一個目標鎖定為蘇聯。

話說,在1939年,蘇聯與德國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按照條約的約定,德國在歐洲的一些軍事作為,蘇聯會保持中立。與此同時,這個條約還表明德軍不能進攻蘇聯。

只是,在1941年這個美好的願望被打破了,希特勒發動了他的「巴巴羅薩計劃」,要求以最快的速度拿下蘇聯的戰略要地,不讓他們有反擊的機會。

因為歐洲大陸戰局基本已經結束,所以德軍將大量的坦克全部投入到了蘇聯戰場,根據一些數據的統計,德軍部隊的機械化達到了驚人的40%,這在當時可是一個很「恐怖的數字」。

靠著這樣一個機械化的部隊,再加上德軍又是突然襲擊,蘇聯軍隊被打的節節敗退。其實,蘇聯早期戰局的失利,也與史達林的「大意」多少有些關係。

或許是因為《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原因吧,導致史達林並沒有做好準備,在德軍入侵的時候,防禦力低下的蘇聯軍隊根本就不是對手,所以才會連連失敗。

蘇德戰爭徹底爆發後,史達林緊急調整戰略部署,放棄了一些小型的城市,選擇一些重工業城市來防守,以抵禦德軍的進攻,同時也保證自己的重工業。

然而,史達林的這些措施雖然減緩了德軍的步伐,但是作用卻很小。時間來到了1941年,德軍幾乎占領了蘇聯大部分的工業區,莫斯科、列寧格勒等算是蘇軍最後的「堡壘」。

莫斯科保衛戰

一直以來,德軍靠著機械化的速度,閃電戰在戰場上無往而不利。可惜的是,當他們覺得莫斯科等地會輕而易舉地拿下時,命運卻給了他們沉痛的一擊。

戰爭之初,莫斯科的蘇聯軍隊雖然有了準備,但是在德軍的坦克部隊面前,依然被打得毫無還手之力,幾十萬的蘇聯士兵在戰場上失去了性命。無奈之下,蘇軍只能將莫斯科外圍的陣地放棄。

戰爭的緊要關頭,雙方的領導人都在給自己的軍隊打氣。史達林下達了絕不撤離的命令,而且還舉行了閱兵儀式以鼓舞士兵的士氣,同時希特勒也決定在冬季到來之前一舉攻下莫斯科,戰局一觸即發。

回看當時的戰況,莫斯科保衛戰一共打了幾個月之久,雖然蘇軍一度陷入不利的局面,還經常遭受德軍空軍的轟炸,但是他們卻沒有退後一步,保住了首都莫斯科。

在這次戰役之後,德軍不敗的神話,在歐洲戰場上發生了重大的轉折。隨後不久,蘇聯軍隊傾巢而出,將德軍全部擊敗,大量的德軍士兵永遠留在了那片染血的土地上。

話說,莫斯科戰爭可以說是德軍對蘇聯的最後、最關鍵的一戰,希特勒也投入了大量的軍隊,可最後還是失敗了。戰後,有一些人進行了相關的分析,他們發現很多德軍士兵並不是死在戰場上的,而是「凍死」的。

這個事情很不可思議,其一是德軍的後勤保障一直都很好,另外按照日本侵略中國時的所作所為來看,他們完全可以搶蘇聯老百姓的東西來取暖。既然如此,為何又會被凍死呢?

被凍死的原因是什麼

其實,通過上述的講述,我們也可以知道一些原因。上文提到,希特勒準備在「冬季之前」就結束對蘇聯的戰鬥,也就是說他們或許就沒有準備過冬用的物資。

希特勒的回憶錄中這麼寫道:「我們的軍隊(德軍)若是因為寒冷而撤退,可以說是一個天大的笑話」,換句話說就是:「即使天氣寒冷我們也不懼怕」。

奈何,莫斯科的低溫天氣超出了希特勒的預料,莫斯科的冬天,氣溫可以低到零下70度,連莫斯科本地人都難以忍受這樣的天氣,更何況是生活在天地相對適宜的德國人呢?

隨著戰爭的推移,蘇聯軍隊已經穿上了棉衣,但德軍士兵卻在低溫中瑟瑟發抖。輕則,德軍士兵被凍傷,重則,德軍士兵則需要被迫截肢,在寒冷中等待死亡的降臨。

說到了這裡問題又來了,為何德軍士兵不去搶劫蘇聯當地老百姓的東西呢?一方面與他們軍隊的紀律有關,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一點,就是他們沒有物資搶,為何會這麼說呢?

對於這樣的情況,蘇聯歷史上也曾發生許多,拿破崙就是敗給了蘇聯的天氣,而史達林也預料到了這一點。因此,在德軍進攻到莫斯科之前,他就把莫斯科城外的百姓轉移到了城內,甚至還包括所有能用的物資。

曾經,有一位戰敗的德軍士兵回憶說「剛到莫斯科的時候,還嘲笑蘇聯寸草不生,卻沒想到他們先把樹都砍了。」就這樣,所向無敵的德軍在莫斯科遭遇了重創。

那麼,德軍引以為傲的裝甲集群呢?在零下70度的環境里,德軍的坦克根本無法使用,甚至有一些坦克還進入了老鼠,各種電線都被咬斷了,成了無用的鐵疙瘩。

對此,或許希特勒也想趕緊運送物資,但因為距離太遠,再加上兩線作戰壓力很大,所以在物資還沒送到莫斯科的時候,德軍已經戰敗了。

這一戰讓蘇軍打出了士氣,也是德軍由盛轉衰的開始,蘇德戰場徹底發生扭轉。當德軍的鋼鐵洪流一路向德國跑去的時候,德軍根本就無法反抗,最後失敗。

回首往昔的歷史,有多少人是因為「天氣」這一原因,最後在「北極熊」的土地上失敗。可笑的是,希特勒還不吸取教訓,為失敗埋下了伏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8b3399c006a72f5c8dabf899526f4ed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