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12日刊| 總第3294期
在古偶、現偶扎堆的暑假檔中,硬核的《消失的十一層》引起了我們的注意 。
這部帶有懸疑、刑偵、掃黑等元素的劇集,因原著的現實指涉和潘粵明的參演吸引了諸多關注。我們選擇《消失的十一層》作為我們「新劇測評」欄目的第五部劇,從數據分析、觀眾反饋、評家解讀三重角度的解析,嘗試對這部暑期檔懸疑劇有個細緻的描摹 。
《消失的十一層》由蔣卓原執導,潘粵明、陳數、果靖霖領銜主演,根據武和平原著小說《掩蓋》改編,在愛奇藝播出。
這部劇講述了一樁隱藏六年的礦難背後警匪對決、兄弟較量的故事。
數據分析
各方數據都顯示, 《消失的十一層》是目前唯一一部,從偶像劇大戰中衝出來的作品。
這部懸疑劇7月9日上線。開播4小時,愛奇藝站內熱度破6000,7月11日中午熱度已突破8500。目前,《消失的十一層》登上了豆瓣實時熱門榜單。在抖音劇集榜上熱度超過600萬,已經超過《長風渡》。一部開播前三天才定檔的作品,能達到這種播出效果十分喜人。
根據燈塔專業版,《消失的十一層》開播第一天正片播放市占率為3.39%,而在播出第三天已達到11.28%, 如此明顯的漲幅,極有可能與當下劇集市場懸疑類型缺位有關。
暑假偶像劇專供女學生,但別忘記,男學生也放假了。百度指數顯示,《消失的十一層》搜索人群中男性占比超過60%。
這部劇雖然播出效果不錯,但站外討論度不高。燈塔顯示,相比直線上升的播放市占率,《消失的十一層》的輿情熱度漲得緩慢,目前在燈塔輿情熱度榜單上排名第15,比完結許久的《長月燼明》還要低。
這也和暑期檔的受眾特點有關。目前熱播的《長風渡》《玉骨遙》都是成色不錯的古偶,容易培養出忠實的女性劇粉,這類劇粉在社交媒體上戰鬥力強,能帶火劇集話題。
懸疑劇受眾不同,他們看劇認真,但分享欲低,很少為了喜歡的劇跑到其他平台「做數據」。再加上《消失的十一層》主演中沒有年輕流量,自然劇集討論度趕不上播放量。
觀眾反饋
《消失的十一層》目前更新的到第十集,豆瓣還未開分。把各個平台的評論看了一圈,發現這部劇在輿論場還真是占不到什麼便宜,因為觀眾把期待值調得太高了。
警弟匪哥的兄弟設定以及潘粵明的出演,讓人們普遍拿它與《白夜追兇》和《狂飆》對標,開篇得有多驚艷才能滿足這種心理預期呢?
好評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潘粵明適合這類題材和角色,說「他好適合演警察」;二是覺得題材很好,說是能在現偶、古偶扎堆的夾縫中看到這麼一部非偶,願意無腦給五星。
爭議點就比較多了。 首先,情節故弄玄虛,敘事效率低。不只一個人抱怨轉場和人物對話中的潛台詞設計並不高明,「越看越氣,果斷棄劇」。
其次,人物動機無法讓人共鳴。孟川生(果靖霖 飾)第一集就明反了,形象黑暗,親手殺掉小舅,對曲江河(潘粵明 飾)也不像有真正的兄弟之情,反倒充滿了算計,反派缺乏人物魅力。
有人舉出了《狂飆》里高啟強的例子,說他對別人狠,但對親人至誠,因而讓人共情。這種共情感正是《消失的十一層》所缺乏的。
第三,細節損害真實感。警察追擊到犯罪嫌疑人之後,第一件事情不是讓對方放下武器,還等著對方反擊,結果使其逃脫。這個情節對觀眾來說過於套路了,不止一個人提出來受不了這氣;還有人說自媒體人扛著相機在森林裡追拍警匪槍戰,過於誇大了自媒體的作用,讓人有些出戲。
小作文
鐵皮小鼓
鑼鼓的鼓,不是敲邊鼓的鼓
「 想破圈,要靠「破網拔傘」的表現力度 」
衝著潘粵明來,且想看《白夜追兇》續篇的觀眾對《消失的十一層》可能會失望。
這不是一部展現奇觀和燒腦的懸疑劇。儘管從《逆風追兇》改名成《消失的十一層》,顯得更推理了些,但原著小說《掩蓋》的現實基因,讓這部劇註定更偏向於「掃黑」主題。
但放在掃黑劇的坐標里,《消失的十一層》又登場得晚了點。經過《掃黑風暴》《罰罪》《狂飆》在這一兩年間的輪番洗禮,就算潘粵明和果靖霖輪番設局、黑白雙切,觀眾都很難再有驚艷感了。
兄弟內鬥的戲,《罰罪》里的趙家四兄弟已經演繹到了極致;黑惡勢力危害一方的程度,《狂飆》里的強盛集團已經摸到了尺度的邊界線;論身世埋線,誰還能有《掃黑風暴》「局裡局氣」的吳越更有迷惑性?就連馬仔整人的橋段,唐小龍逼獻血、徐江讓別人也節哀,也一時難以超越。
《消失的十一層》能靠什麼突圍?從前10集來看,主創一直在打明牌。靠懸念,是行不通了。
全劇最大的懸念就在劇名中。在六年前發生的一場礦難中,為了掩蓋傷亡真相,涉事企業負責人孟川生和相關幹部編造了礦井只有十層,沒有十一層的謊言。六年後,疑似當年受害者的頭骨再現。
在觀眾心裡,十一層是一定存在的,重要的是怎麼證明它存在過,為什麼多年來沒人再提起它,以及搞清楚到底有多少礦工在那次礦難中成了犧牲品。市公安局局副局長曲江河自己做餌,通過與孟川生合流,打入敵人內部的局也是一張明牌。反正潘粵明一臉正氣還是一番,說他黑化也沒人相信。
倒是曲江河在「潛伏」過程中,能摸清多少把保護傘、探明多少張關係網,還算能吸引觀眾的點。
至於野人、自媒體記者、「攪屎棍」賣魚的、冷艷殺手助理這些障眼法,不要也罷。
崔汀
資深影評人
「 別把它當懸疑劇,就對了 」
《消失的十一層》不是標準的懸疑劇,劇集中的違法犯罪內容涉及到黑惡勢力、官員貪腐。
觀看了前10集之後發現,這部劇在創作上呈現出三個鮮明的特點:
第一,兄弟極限拉扯。曲江河與孟川生一起長大,如親兄弟。觀眾站在上帝視角,知道孟川生是六年前鑫發礦難的元兇,曲江河對這起礦難也是念念不忘。這樣極致的人物關係,帶來了戲劇張力。
孟川生表面上支持弟弟工作,暗地裡卻不斷設下陷阱。曲江河發現哥哥表里不一,也開始對哥哥曲意逢迎。極致關係生髮出極限拉扯,可以預見,兄弟二人之後的明爭暗鬥會是劇情焦點。
第二,懸念猶如結網。《消失的十一層》看似是開局就亮出底牌,但故事的懸念只給出冰山一角。孟川生一人無法抹殺掉礦難遇害者的全部痕跡,他不是一個人在行動,這背後顯然有更大的黑手。
礦難背後的黑手是懸念主幹,劇情發展中衍生出更多懸念枝幹。譬如,山上的野人是礦難的倖存者嗎?通緝犯邱社會(王錚 飾)為什麼要冒險追殺野人?曲江河的保姆陳美鳳(韓云云 飾),為何偏偏是邱社會的前妻?
劇情中所有的懸疑點,幾乎都是圍繞著礦難生髮出來。這些懸疑點逐漸編織成一張大網,但是也減緩了劇情的推進速度。
第三,角色正邪難辨。劇中,正邪雙方的角色不是壁壘分明,而是呈現黑白交錯的複雜局面。
比如,副市長劉玉堂(王崗 飾)、公安幹警馬曉廬(劉帥良 飾)、自媒體人夏中天(汪汐潮 飾)等角色,都在正邪之間搖擺。他們或是與孟川生有隱秘往來,或是出於個人恩怨針對曲江河。
秘書盛莉婭(萬鵬 飾)、魚販羅海(張譯文 飾)看似站在反派陣營,他們行事中帶著一絲神秘,又不像是盡心在為反派辦事。他們的行為處在黑白之間,構成了人物身份的重重疑點。
《消失的十一層》播出近半,目前凸顯出敘事節奏稍慢,人物衝突存在太多巧合的問題。曲江河已經開始了「臥底」生涯,他正步步接近真相。後面的劇情中,上述問題如果能得到合理解決,劇集或能反轉口碑。
【文/五指山】
家人們,請給影視獨舌標星號
點擊 「閱讀原文」 查看更多歷史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