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侯度聖火廣場, 用當代設計詮釋天人合一

2022-06-08     《藝術與設計》雜誌

原標題:西侯度聖火廣場, 用當代設計詮釋天人合一

在中國,跟體育有關的建築有很多,但西侯度遺址 的聖火廣場公園可以說是最特別的一個。西侯度 遺址位於晉、陝、豫三省交界處山西省芮城縣風陵 渡鎮,北望中條山,南望華山,西臨黃河,是世界上 最重要的史前人類活動考古點之一。西侯度遺址 屬於舊石器時代早期,由此可見黃河中游古人類 的生存狀態,是中國最早的人類文化遺存之一,也 是人類第一把火燃起的地方。2020年,義大利權 威設計雜誌《THE PLAN》也將此地評為2020年度 設計景觀類別大獎,1個月後,法國《人類學》雜誌 2020年第11期刊登了山西芮城縣西侯度遺址最新 測年數據及相關研究成果,判定該遺址同位素年 齡為距今約243萬年,早於西方普遍認為的人類從 非洲「走出」的時間。兩項國際權威的認定,更為 此地增添了神聖的色彩。

西侯度古人類遺址,2019二青會聖火採集點

2019年,山西省承辦第二屆全國青年運動會,要求通 過改 造西侯 度「人疙瘩嶺」上已有的聖火 廣 場以舉辦「二青 會」聖 火采 集儀 式,改 造 方案由 URBANUS都市實踐團隊設計。對於設計師來說, 聖火廣場的設計挑戰是不能拆除現有的取火台、 點火台及廣場等設施。解決方案是用大地景觀的 手法把聖火廣場和周邊環境整合為一體,形成一 個神奇的、靈性的、哲理的場所,用當代設計在這 個獨特地段上重新解釋天人合一。

極短的工期和惡劣的嚴寒條件倒逼出設計團隊在 仿本地生土的GRC材料的創意性運用,材料上以 當地黃土為對標樣本,採用寶貴石藝的仿土裝飾 混凝土,協調了文物本體與環境的自然關係。

傍晚從洞口看洞內的聲音裝置

參觀從原文物陳列館開始,拾級來到半山腰的山 頂體驗展示廳,通過深長的山洞將觀眾從現代場 景中脫離出來,帶入到原始質樸的境界。原取火台結構保留,外觀重新設計,並被包裹在山洞中,用 光營造出洞裡神秘的氛圍。

「火的發現」是開天闢地的人類文明宣言,鬼斧神 工的「一線天」剖切,意喻著人類做為盜火者與動 物的徹底脫離。通過推算太陽高度角與建築的軸 線角度,使得「二青會」聖火採集中取到聖火的時 刻,太陽光角度與「一線天」正好重合。

山頂體驗展示廳聲音裝置

火使人類從露天進入穴居,聲音也從呼喊變為細 語和絮語。以塤為原型設計聲音裝置,讓音腔打通 洞穴內外,聲場連接天空與大地,成為人們訴說的 場所與容器。

「火的禮儀」廣場上的看台利用了從原聖火廣場 拆除的大塊砂岩,借用周圍地形特徵,圍繞原紅色 點火台,形成了觀看周邊景色的層層觀景台。這裡也是「岳瀆相望(『岳』指華山,『瀆』指黃河)」的 最佳觀看點。

一線天夜景

本工程還治理了在2016年工程的建築垃圾堆砌 場,用溝壑的形式最小限度地投入工程量,既恢復 了自然景觀,又形成了一個迷宮般的路徑,象徵著 在人類在「火的馴服」史上文明的艱難旅程。這裡 將是未來的開放的露天博物館。北側巷道的端頭 自然形成五個挑台,眺望壯觀的黃土高原,體會粗 獷的考古場地,欣賞美麗的花椒樹林。

山頂體驗展示廳一線天

重新設計的聖火廣場質樸自然,充滿神秘,把參觀 者帶入到原始情景中,體驗黃河最壯闊的一段風 景,以及中國最有世界影響力的一段考古聖地。同 時,作為「二青會」的聖火採集地,在我國當代體 育史上留下了值得記憶的一頁。(編輯:九月)

文 Article / 九月 September、都市實踐 URBANUS

圖 Pictures / 曹百強 Cao Baiqiang、曾天培 Zeng Tianpei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8a1a447b3373fc9ef09c328a1c2535d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