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輪小城市培育試點即將收官 浙江收穫了什麼?

2019-11-05     浙江在線城鎮頻道

自從退休後搬到浙江省嘉興市南湖區,上海阿姨王如珍在鳳橋鎮定居已經快10年。如今,除了處理一些重要事情,她已經很少回上海。在她眼裡,鳳橋這個小城市有著它獨特的魅力,讓自己眷戀難捨。

「和上海比起來,我在鳳橋生活方便很多。我居住的桃源小洲,邊上就是梅花洲景區,每年春夏時節,萬畝桃花盛開,非常漂亮。這幾年,鳳橋建設發展也很快,基本上一年一個樣,城市越來越美,配套也越來越齊全,平常購物、看病、出行都很方便。不像以前,買點生活用品,還要跑趟上海。」王如珍說。

鳳橋鎮轉型蝶變 鳳橋鎮供圖

2016年底,鳳橋鎮入選浙江省第三批小城市培育試點。近3年來,對標培育試點要求,鳳橋鎮奮鞭策馬,不斷在提高全鎮綜合實力上下工夫,促成環境、產業、功能同步提升。這份努力贏來了不錯的成績。11月4日,浙江省級小城市培育試點2018年度考核結果公布,鳳橋鎮成功列席「良好單位」。

在小城市培育中涅槃成「鳳」的鳳橋鎮,只是浙江省級小城市大部隊的其中一員。自2010年啟動以來,浙江省小城市培育試點以三年為一個輪次,目前已連續開展三輪。截至目前,除去「撤鎮設市」的龍港鎮,浙江小城市培育試點總量有68個,其中中心鎮59個、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城9個。

在浙江眾多小城市裡,有講不完的精彩故事。而經過近9年的培育,它們已經成為浙江省人口集中、產業集聚、功能集成、資源集約和農民就近穩定轉移的重要平台。今年,浙江省第三輪小城市培育試點也將迎來收官。此前報道:浙江省級小城市培育試點2018年度考核結果出爐!

樂清柳市鎮是浙江首批小城市培育試點單位 柳市鎮供圖

在烈火中涅槃的小城市

如果對小城市培育試點做一個解釋,它是通過賦予經濟強鎮以現代小城市管理體制和管理權限,破除其成長煩惱和管理困惑;通過財政資金的引導,帶動地方政府和民間資金投入,助推浙江新型城鎮化戰略取得實質性突破。也就是說,由鎮到城,不僅僅是一字之變,更是權限的擴大、發展機遇和空間的增加。

對於普通鄉鎮來說,管理權限不足、監管職能缺位很大程度制約了地方發展,成為它們「成長的煩惱」。天目新聞記者在麗水市青田縣採訪時,就曾有位鄉鎮領導表示,「管理權限收上去,但是把責任放下來,導致政府辦事有心無力,各項事業難以推進。」

小城市則沒有這樣的煩惱,浙江在地權、財權和事權三個方面為小城市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解決「小馬拉大車」問題。建設、規劃、環保、交通等管理部門,都在小城市設立了派駐機構,讓其擁有部分縣級審批管理權限。

與此同時,浙江省政府每年安排15億元資金用於支持試點工作,資金大部分用於提升小城市基礎設施、公共配套和民生事業,使其變得宜居宜業宜游。

搬到鳳橋鎮後,王如珍親眼見證了這座小城的變化。幾年來,鳳橋城市主幹道鳳篁路拓寬了兩次,實行功能分區後,人車混流成為了歷史;一個設施完善的文體廣場拔地而起,成為了周邊居民休憩娛樂的重要場所;大型商超、市場紛紛入駐,讓當地人的生活更加便捷……

這樣的政府財政投入,撬動的是社會資本向小城市聚攏。浙江省發改委的數據顯示,第二輪小城市培育三年來投入45億元專項資金,帶動了7550億元投資,撬動了5700億元的非國有資本投資。而社會資本的進入,則帶動了小城市醫療、教育、交通、商業等各項事業的全面提升。

諸暨店口鎮在小城市培育試點過程中一直堅持「以人為本」 店口鎮供圖

為全國提供經驗的浙江探索

浙江省有1100多個鄉鎮,每個鄉鎮的歷史文化、區域位置、經濟基礎都各有特色,在空間職能上發揮的作用也各不相同。這就意味著,它們的發展路徑也是差異化的,小城市更是如此。

在小城市培育試點過程中,浙江因地制宜、大膽探索,創新出了許多發展模式。

其中,在第二輪小城市培育試點收官之時,浙江總結出的「八大模式」十分典型,包括「以人為本」的店口模式、「民資建城」的橫店模式、「產城融合」的織里模式、「小縣大城」的雲和模式、「建管並重」的柳市模式、「古鎮新城」的塘棲模式、「生態主導」的開化模式以及「均衡發展」的姚莊模式。

這八大模式,對全國範圍內不同類型城市的發展,都有很強的參考借鑑意義。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如今,隨著新一輪試點工作的進行,浙江小城市發展的典型模式也在不斷更新當中。

浙江省發改委副主任翁建榮表示,鼓勵小城市培育模式不斷創新,能夠促進小城市健康可持續發展。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更要推進小城市培育創新發展,為中國新型城市化發展提供浙江探索經驗。

(記者 黃玉環)

  • 來源:天目新聞客戶端
  • 監製:范波
  • 責編:潘潔
  • 編輯:陶朝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8VyCPW4BMH2_cNUgRS2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