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裡22:30,老家在鹽城的夫妻倆,匆匆忙忙地登上了「它」。
夜裡23:05,剛下班的李可頂著冷風,等了「它」半個小時;
凌晨12:42,拖著摺疊車和疲憊身體的於勇,靠在了「它」的座椅上。
「它」是蘇州的夜路公交,當蘇城的深夜降臨後,它們出現在大街小巷,載著一個又一個「夜行人」,演繹著不同的故事。
看蘇州策劃「零點公交」,每周登上不同線路的夜路公交車,紀錄真實、感人的瞬間。
第一個夜晚,我們將目光對準了夜2路公交車。
夜2路公交車
蘇州站北廣場公交樞紐
獨墅湖高教區首末站
21:20-05:30
「你今天賺的挺多啊。」
給朋友發完語音後,
李可探著身子瞟了一眼來車的方向。
時間:23:05
地點:國際博覽中心公交站
現代大道上的私家車和計程車來回穿梭,還在飄著小雨的蘇城,氣溫已經降到了9°C。
剛從凱越酒店「下班」的李可,像往常一樣等著夜班公交車。
「這個點還能到市區的,好像只有夜2路。」
李可在酒店「工作」,要等到宴席結束,做完收尾工作後才能「下班」。
今年39歲的李可,孩子剛上初中,他說學費、生活費、家裡的日常開銷,壓得他有點喘不過氣。
「我這不是什麼體面的工作,有人找我,我就去做,傳傳菜,干點雜活啥的。」
李可告訴看蘇州記者,他一天要是趕兩個場,就可以賺將近300塊錢,
「酒店那邊管吃,我來回都坐公交,基本上是凈賺。」
李可住在觀前街附近,坐公交回去需要20分鐘的時間,但等待的時間就超過了半個小時。
「公交便宜啊,本來賺的就不多,還是不打車了。」 李可笑著說到。
下一站,新城花園,
乘客多了後,
車內的溫度也提高了不少。
這些乘客大部分是在園區工作的上班族,
下了晚班後,坐上夜班公交,
趕回在市區的家。
時間:23:13
地點:夜2路公交車
一對夫妻坐在靠近車門的位置,女人的手緊緊地抓著欄杆。
兩人一直沒有交流,也始終保持著一個姿勢,眼睛直勾勾地盯著公交車行駛的方向。
沉默了很久,丈夫才願意向記者開口:我們到火車站,家裡出了點事,著急趕回去。
夫妻倆是鹽城人,在蘇州園區打工,男的忙後廚,女的做服務員,倆人加起來一個月能賺6000塊錢。
「從蘇州回老家,要先到南京,再轉車回去。」
夫妻倆沒有帶行李,妻子只背了一個小雙肩包,丈夫懷裡抱著一個1000ml的水杯,杯子裡的水隨著公交車來回晃蕩。
「反正回去都第二天了,也不差這一會,還是坐公交車吧。」
妻子自始至終沒有說過一句話。
換了個方向,
夜2路由火車站開往獨墅湖高教區,
已經過了零點,
車上的乘客只剩下三三兩兩,
大部分都是剛過完「夜生活」回家的人。
時間:00:42
地點:相門新村
在相門新村站,一位代駕師傅拖著摺疊車從後門上了夜2路公交車。
他戴著頭盔和口罩,只有眼睛露在外面,防風外套和護膝將他包裹的密不透風。
他慌張地點著手機螢幕,試了好幾次,也沒有聽到「支付成功」的聲音。
「平時都是用公交卡,今天忘記帶了,第一次用手機支付。」
於勇告訴看蘇州記者,他剛跑完最後一筆代駕的單子,現在回園區博覽中心的出租屋。
於勇32歲,做代駕之前,他在公司上班。
「乾的不痛快,不自由。」
辭職之後,於勇全職代駕,晚上七八點出來,做到凌晨一點左右回去。
「一個晚上做3單,最多只能賺一兩百塊,現在做代駕的人多了,錢不好賺。」
於勇表示,他白天就閒著,因為還沒結婚,這些錢養活自己已經足夠了。
凌晨1點,雨還沒停,
蘇州的街上已經看不到什麼車了,
在寒冷的夜裡,
夜2路公交車載著乘客,
正朝著「溫暖」的方向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