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就絕經!姨媽越來越少,小心你要卵巢早衰了

2019-09-19     護你

近年來,卵巢早衰的發生率逐年升高,並且越來越年輕化,以低雌激素及高促性腺激素為特徵,表現為繼發性閉經,常伴圍絕經期症狀。

最近在微博看到一位博主發了這樣一條內容:


這種現象臨床稱為卵巢早衰,卵巢早衰是指婦女在40歲以前因某種原因引起的閉經、不育、雌激素缺乏,以及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為特徵的一種疾病。據相關文獻報道,40歲以前卵巢早衰發生率為1%,30歲以前發生率為1‰,原發性閉經患者中卵巢早衰(POF)患病率為10%~28%,繼發性閉經患者中POF發生率為4%~18%。

如果說子宮是女性生殖系統中的皇后,那麼卵巢就是太后。作為女性生殖系統中的老大,卵巢長得像一顆葡萄,扁平的橢圓形狀。卵巢擁有生殖(排卵)和內分泌(主要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兩大功能,是女性散發「女人味」的基礎。卵巢的年齡,會隨著時間的增長而增長,經歷發生、發展、活躍、衰老,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

但近年來,卵巢早衰的發生率逐年升高,並且越來越年輕化,以低雌激素及高促性腺激素為特徵,表現為繼發性閉經,常伴圍絕經期症狀。雌激素特徵為高促性腺激素水平,特別是FSH升高,伴雌激素水平下降。一起來看看,目前全世界公認的卵巢早衰的診斷標準:

年齡<40歲。 

閉經時間≥6個月。

兩次(間隔1個月以上)血FSH(促卵泡生成素)>40mIU/ml。

卵巢早衰診斷標準的普遍應用,讓越來越多的卵巢早衰得以發現和治療。

不少女性有這樣的困擾:大姨媽沒有規律,而且量越來越少,甚至兩三天就結束了,一包姨媽巾都用不完。


為什麼這麼年輕卵巢就老化了?卵巢早衰的原因有很多:

1.遺傳因素

部分有卵巢早衰,或早絕經的家族史的女性,有著較高的家族遺傳傾向,姐妹數人或祖孫三代都有可能患上卵巢早衰。

2.免疫性因素

當免疫系統發生異常時,會產生抗體攻擊自身的組織和細胞,比如破壞卵巢、卵泡或相關腺體的結構和功能,導致卵泡無法發育、成熟。例如「穩噹噹的C位」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炎,就是最常見的卵巢早衰相關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3.感染因素

病毒、細菌、結核桿菌等壞傢伙侵入卵巢,引起卵巢炎症或者免疫性卵巢炎,容易發展為卵巢早衰。

4.精神因素

劃重點,心情抑鬱是卵巢早衰的高危因素。具有明顯精神創傷,精神脆弱、敏感,經常因爭吵而生氣的女性,如果長期在這種情緒不穩、心情抑鬱、焦慮等不良情緒困擾和刺激下,導致促卵泡素、黃體生成素異常分泌,出現排卵功能障礙、閉經,嚴重者可能會發生卵巢早衰。

5.不良生活習慣

吸煙、飲酒、失眠是卵巢早衰發生的危險因素,吸煙的女性相比普通人更容易發生卵巢早衰。

6.過度減肥

過度減肥會導致體內脂肪含量急劇降低,雌激素合成不足,出現月經紊亂或閉經現象。非自然閉經又會反過來抑制卵巢的排卵功能,造成卵巢功能進一步衰退。

 如何降低患上卵巢早衰的風險?

千言萬語彙成一句話:日常生活中健康飲食,保持正常體重,積極鍛鍊,舒緩精神壓力,放鬆心情,戒煙戒酒。

參考資料:

1:《婦產科學》第八版第三十三章第354頁

2:實用婦產科雜誌2003年4期《卵巢早衰的臨床表現和診斷標準》

3:約苗微信公眾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8NqWTW0BJleJMoPMx_m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