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縣域共青團改革試點工作的不斷深入,團巴南區委積極整合各方資源,延伸服務觸角,積極拓深拓寬志願服務領域。對接青少年需求,摸清青少年的「急難愁盼」,做到精準匹配社會資源,既能補強共青團的基層工作力量,又能深耕細化共青團的青年服務領域。團巴南區委通過需求收集常態化、志願服務項目化、資源配置方式社會化的「三化」措施,達成志願服務供需兩端深度匹配,凸顯共青團的橋樑引領作用。
女警幫幫團合照。團巴南區委供圖
需求收集常態化
據團巴南區委工作人員介紹,巴南區14到35歲青少年人口34.9萬人,青少年數量眾多且較為分散,團組織的「觸角」在延伸到基層時較為困難,新問題、新需求不能在第一時間被發現。
15歲的小可(化名)父親早亡,母親經常外出務工,在一些「朋友」慫恿下,數次通過語言恐嚇、毆打等方式,向附近學生索要錢財,被逮捕後,才知犯下大錯。隨著社會進步與正確教育觀念的缺失,加強青少年心理疏導,落實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常態化,已經成為服務青少年領域的一個重要內容。
針對現狀,團巴南區委圍繞巴南「一區五城」建設規劃,充分依託村、社區基層團組織,通過走訪調研、問卷調查、開通線上收集渠道等方式,持續收集青少年的差異化需求,匯總整理出一份實時收集又持續更新的青少年「需求清單」。
截至2022年2月,全區已累計收集青年思想道德、青年教育、青年健康、青年婚戀、青年就業創業、青年文化、青年社會融入與社會參與、維護青少年合法權益、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青年社會保障等10個領域需求147條,且仍在不斷增加。
「小紅帽」青年志願者宣傳創建全國文明城區知識。團巴南區委供圖
志願服務項目化
需求在變化,徵集更多適應需求的志願服務項目充實項目庫也至關重要。
巴南區社會資源豐富,擁有青年文明號76個,青少年之家19個,青年突擊隊6支。長期以來,以青年志願者協會、青少年之家、青年突擊隊、青年文明號、青少年維權崗、青年安全生產示範崗為代表的「青」字號品牌項目,一直是共青團工作的重要力量,在長期的拓展和探索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工作品牌與優勢項目。
除此之外,全區共有2147個基層團組織,其中各村(社區)團組織310個,非公團組織373個,高校、中職中學校團組織46個。這些基層團組織在長期的工作中紮根青少年群體,是全區共青團工作的重要基層抓手。
為推進資源配置方式的社會化,充分發揮「青」字號品牌項目與各基層團組織的作用,徵集更多適應需求的志願服務服務項目,團巴南區委開通網上申報渠道並積極動員,取得了一定成效。
例如由巴南區青年志願者協會打造的「小紅帽進社區」創文青年志願服務項目,將全區75名西部計劃志願者劃分為24個小組,深入各個社區基層,採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宣傳創建文明城區相關知識。由巴南區公安分局在崗女警、女輔警組成的巴南公安女警幫幫團,在普法宣傳、服務民生、關注關愛特殊群體等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配合其女警獨有的親和力,更容易受到群眾的認可。
經過長期的探索,針對青年婚戀、青年就業創業、青年文化等10個領域的需求,團巴南區委匯聚基層項目後,共分類整理出對應的10個大類27個小類116個項目,並將不斷完善補充志願服務項目庫。
涉罪涉案青少年正在接受心理健康輔導。團巴南區委供圖
資源配置方式社會化
「服務青年力量應該多元化發展,資源配置方式的社會化仍有提升空間。」團巴南區委工作人員介紹,針對全區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團區委聯合區檢察院、螢火蟲社工機構,吸納大批心理諮詢師志願者,開展「花兒與陽光」關愛青少年心理健康志願服務項目在。理健康團隊輔導和「一對一」個案諮詢等方面積累了大量案例,自項目啟動以來,累計服務550餘人次,開辦心理健康講座43場。
針對姜家鎮鄉村發展資源要素短缺困境,團巴南區委緊扣「人才」重點積極破題,聯合區委網信辦、姜家鎮政府共同啟動「新農人」孵化培養計劃。29天174學時的課程,從工具技術到運營能力,從線下學習到線上比賽,培養優秀鄉村青年,為共建美麗鄉村注入「源頭活水」。
「我們得到了團區委和區網信辦的資金支持,吸引了相關企業參與,目前已經整合項目資金18萬元。通過社會化的資金籌集方式,真正做到讓財政資金撬動社會資本,實現由一次性投入向可持續、滾動發展轉變。」新農人孵化培養計劃負責人苟德線說。
如今,隨著縣域共青團基層組織改革試點工作不斷加深,資源配置方式社會化逐漸成為整合各方資源充實共青團工作力量的重要途徑。「巴南的志願服務優勢項目還有發掘的空間,我們有信心整合更多的社會力量,在服務青少年需求方面做的更深更實更好。」團巴南區委書記余娜說。(趙海國)
來源:共青團巴南區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