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小康網 獨家專稿
三亞市吉陽區以黨建為引領,通過資源整合、多元共治等方式,持續織密基層治理服務網,掣肘城鄉發展的難題一步一步化解,全區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水平不斷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正加速形成。
《小康》·中國小康網 王際娣
從春天出發,在金秋收穫。在三亞市吉陽區37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40個村(社區),以黨建為引領,通過資源整合、多元共治等方式,持續織密基層治理服務網,掣肘城鄉發展的難題一步步化解,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正加速形成。
圖為吉陽區月川社區打造的「友鄰議事廳」,社區黨員幹部正與業主代表、樓棟長、商鋪代表面對面溝通交流,協商解決小區物業管理事宜。
黨建引領 構建「智」理新格局
基層治理不僅關乎社會安定更關乎百姓幸福。今年以來,吉陽區委主要負責人帶頭深刻踐行「四下基層」,圍繞「吉陽區新時代社區治理探索研究」這一課題,走訪調研了下轄社區,對存在問題詳細摸底。
棋至中局,落子鏗鏘。吉陽區以區委主要負責人調研成果為導向,就過去管理不夠精細、人員職能分散等問題,重新構建基層治理新格局。吉陽區化整為零,將轄區重新規劃,將原有網格293個優化調整至529個,形成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全面覆蓋的網格化組織體系。「針對以前網格員的職能不夠集中等問題,也對配備的網格員重新培訓,並調整薪資架構,讓職能更加集中,服務更加到位。」吉陽區委政法委相關負責人坦言。
基層治理是一項系統工程,點多線長面廣,如何實現精細化管理是關鍵。為此吉陽區搭建了城市運行管理平台,將基層治理的千絲萬縷理通理順。據介紹,該平台是集網格化服務管理、12345熱線工單處置、數字城管、數據分析、職能考核等各項功能於一體的現代化指揮平台,將充分利用智慧治理手段,通過集中辦公、集約管理和集成服務等多種方式,推動相關部門協調聯動,補齊社會治理短板弱項,構建「智」理新格局。
有了城市運行管理平台,專職網格員只需利用城運App上報問題,區指揮中心便轉派工單至各職能部門和村(社區)進行處理。自10月份平台上線運行以來,上報網格工單3680條,每一條的信息處置、督辦、評價、歸檔一目了然。
為民辦實事,落到實處、效率高,這也大大拉近了幹群關係,如今在吉陽區,「有事就找網格員」早已深入人心,群眾遇到問題,事無巨細第一時間先找網格員,家長里短的群眾總喜歡和網格員分享。本著「一崗多責、一員多用」原則,充分詮釋了「俯首甘為孺子牛」這一服務精神,網格員已然成為老百姓的貼心人。
善治有道 探索治理新路徑
11月20日,港門村、南新居拆分成立的新港社區和迎新社區完成首屆居委班子選舉工作,這標誌著這兩個新建社區正式成為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基層自治組織。事實上,這也是吉陽區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一次大膽嘗試。
治國安邦,重在基層。一直以來,大型社區治理是基層治理實踐中的難題,新港社區和迎新社區的成立意義重大,這不僅解決了插花地疏於管理的問題,同時也讓基層治理更加精細化,提高社區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水平,探索出一條基層治理的「吉陽經驗」。
「吉陽區將以社區拆分為抓手,通過科學優化社區規模,合理整合社區資源,解決社區管轄範圍過大、管理人口過多和服務能力見頂的問題。」吉陽區民政局負責人介紹,下一步乾溝村等社區也將實施精細化管理。
村(社區)是組成城市的最小單元,也是基層治理的最後一公里。在月川社區,沿街商鋪都掛上誠信經營星級牌。「我們現在是三星商鋪,內心很是激動的,感覺受到政府的認可。顧客看了都表示吃飯放心多了,我們的生意也好了許多,對未來經營好這個小店信心更足。」甜蜜蜜奶茶小吃店的老闆激動說道。
手中一粒子,胸中十萬兵。社區治理千頭萬緒,作為首批三亞黨建引領社區信用體系建設試點單位暨「契約化+信用」基層治理試點,月川社區不斷深化「信用+」應用場景,將衛生治理、裝修業務等均納入治理範圍,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這是月川社區化基層「末梢」為治理「前哨」的有益探索。
值得一提的是,在社區服務中,吉陽區還就社區老人關懷問題設置了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當前已建成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15個,住在周邊的老人每天白天都可以前往參加學習及各種活動。2021年開設以來,各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已組織舉辦活動近2000場,接待人數近40000人次。
多元共治 打造治理新品牌
支部建在網格上,黨的關懷落在了百姓的心坎里。在南丁村,群眾的滿意度非常高,這源於該村深入推進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建設,通過「1+3+X」人民調解模式,打造了一支金牌調解隊伍,將服務的觸手延伸到居民家門口。
隨著村民知法守法意識增強,「有事好商量,有事找人民調解員」在南丁蔚然成風,通過開展「面對面」「點對點」「板凳會」「話家常」式解紛服務,小事商量著辦,大事大家坐在一起各抒己見,你一言我一語就把事情解決了,這便是人民調解模式的魅力所在,這也真正做到了基層治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區,矛盾不上交,問題就地解決。
解決群眾糾紛是基層治理中重要一環,除了南丁村,吉陽區還湧現出不少特色調解工作模式,如月川社區的「友鄰議事廳」、春光社區的「議事亭」、大茅村的「張霞法律援助工作室」以及博後村的「曹操工作室」等。吉陽區司法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吉陽區還在區級層面不斷升級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建立多元化解糾紛中心,全面提升法律諮詢、人民調解、法律援助、行政複議一站式服務水平。今年以來通過12348線上以及線下共諮詢7939人次,調解化解糾紛近100件,法律援助案件1201件。
「除了將支部建在網格上,我們還將黨小組建在網格上,如大茅村,每個村民小組建立一個網格,把黨小組建在網格上,打造了黨建引領鄉村治理的新載體。」吉陽區委組織部負責人介紹,當前吉陽區不斷強化黨建引領,建成「以區黨委為核心、村(社區、居)黨組織為主體、網格黨小組為基礎」的黨建網格化組織體系,同時推進基層治理從「政府主導」向「多元共治」轉型,不斷推進幸福社區建設。
編輯:麥婉華
作者:王際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