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世界汽車產業格局!2030年中國品牌將占全球超三分之一市場份額

2024-07-16   華夏時報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溫沖 於建平 北京報道

繼2023年中國汽車年產銷量突破3000萬輛之後,2024年中國汽車產銷總體繼續保持穩定增長態勢,尤其是中國品牌市場份額持續攀升,上半年已達61.9%。近日,艾睿鉑諮詢公司發布的2024年《艾睿鉑全球汽車市場展望》(第21版)預測,中國品牌將在國內保持領先地位,預計2030年將占據超過70%的本土市場份額。

更重要的是,中國品牌的領先將不僅在國內,在國際貿易保護主義不斷抬頭的情況下,艾睿鉑依然看好中國品牌的發展,並預測2030年中國品牌將躋身全球主導力量,境外銷量預計攀升至900萬輛,占全球33%市場份額。

「中國汽車產業體系能力已經成熟,未來的超強競爭力必將逐步改變世界汽車格局。」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

保持領先,2030年中國品牌將占本土超70%份額

「中國車企立足於全球汽車行業的中心,並為這個歷來由西方國家、日本和韓國主導的行業樹立起了新的標杆。」艾睿鉑合伙人兼董事總經理大中華區業務聯席負責人亞太區汽車及工業品諮詢業務負責人戴加輝表示,中國品牌將在國內保持領先地位,預計2030年將占據超過70%的本土市場份額。

中汽協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達到61.9%,上升8.8個百分點。其中,6月份這一數據更是達到了64.6%,上升11.5個百分點。距離艾睿鉑預測的70%本土市場份額已經不遠了。

而在乘聯會公布的2024年上半年汽車廠商銷量排行榜中,榜單Top5中有4個是中國品牌,分別是比亞迪、奇瑞、吉利、長安。「頭部傳統車企轉型升級表現優異,比亞迪、奇瑞汽車、吉利汽車、長安汽車等傳統車企品牌份額提升明顯。」崔東樹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

從原來合資車占絕對主導,到現如今中國品牌引領汽車市場,中國品牌之所以能夠在短短几年內便發展如此迅猛,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中國汽車市場的「卷」,不僅卷價格,更卷技術、卷產品。據統計,過去4年,中國主流汽車品牌的研發投入是4年之前的2.5倍,產品換代周期也從過去的三五年一換代,變為了現在的一兩年。

艾睿鉑報告顯示,傳統車企的新車開發周期一般為40個月,而中國新能源車企的時間是20個月,甚至18個月,這使傳統車企能夠更好應對消費者不斷變化的需求。

中國品牌的快速崛起與趕超,也離不開新能源汽車與智能網聯汽車的快速發展。「汽車產業百年變局源於電動化,並與新一輪信息技術深度融合,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已成為全球汽車產業發展方向。在這一輪轉型發展中,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化發展迅速,吸引了全球先進技術和產品向中國聚集,中國正在成為新的創新策源地。新一輪發展將加深產業融合與生態合作,汽車產業全球化格局正在加速形成。」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鋒在2024中國汽車論壇上表示。

根據艾睿鉑的調查,在美國和歐洲市場,「非常可能」或「可能」購買純電動汽車的消費者占比近幾年未見增長,但在中國市場則持續增長,目前已高達 97% 。「這說明電動化趨勢還將持續,新能源汽車將在未來幾年內占據全球市場的半壁江山,而中國將在這場變革中扮演核心角色。」艾睿鉑大中華區汽車及工業品諮詢業務合伙人章一超表示。

勢不可擋,中國品牌將重塑全球汽車產業的未來

「中國車企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崛起,不僅在國內市場占據領先地位,更將在全球範圍內重塑汽車產業的未來。」戴加輝表示,綜觀全球,預計到2030年,中國品牌將躋身全球主導力量,境外銷量預計攀升至900萬輛,占全球33%市場份額。

中汽協數據顯示,2023年汽車出口量為491萬輛,同比增長57.9%,已經首次超過日本,躍居世界第一。今年上半年,我國汽車出口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出口量達到279.3萬輛,同比增長30.5%。

不可忽視的是,中國汽車在國際上遇到了新一輪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一些國家和地區將貿易問題政治化、工具化,試圖割裂全球汽車市場,成為行業所面臨的新問題,需要共同解決。」付炳鋒表示。

5月14日,美國宣布將中國電動汽車的進口關稅從25%提高到100%。6月8日,土耳其決定對進口自中國的汽車徵收40%的額外關稅,每輛車額外關稅最低為7000美元。6月12日,歐盟發布了關於對華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的初裁披露,稱將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徵收臨時反補貼稅,該決定已於7月5日生效,稅率最高達到37.6%。

不過,「雖然美國等採取小院高牆阻攔中國車進入,但未來,中國汽車出口將實現強化根據地建設,實現自主品牌農村包圍城市的海外分布跨越式發展的巨大市場突破,必將成為中國對外貿易的最強名片。」崔東樹對記者表示。

羅蘭貝格管理諮詢公司全球高級合伙人鄭贇也表示:「目前,歐洲的整體形勢對於中國汽車出口的確存在負面因素,但遠不能使中國主機廠放棄出海的計劃。」章一超也表示,隨著全球貿易保護主義的加劇,中國電動車製造商正加速海外本地化生產策略,「許多中國車企要麼擁有成熟的海外擴張計劃,要麼已經在歐洲大量投資建立總裝業務。這些新關稅可能會進一步加速這些本地化生產計劃,為車企提供競爭優勢,推動他們在歐洲進一步發展。」

剛剛在泰國工廠完成第800萬輛新能源汽車下線的比亞迪,於上周宣布將投資10億美元,在土耳其建設了一家年產能為15萬輛汽車的工廠。「中國汽車品牌出海,要真正實現全球化,絕不是走出去,更要走進去。」比亞迪品牌及公關處總經理李雲飛在2024中國汽車論壇上表示。據悉,除泰國、土耳其之外,比亞迪還擁有匈牙利工廠、烏茲別克工廠、巴西工廠、摩洛哥工廠、印度工廠以及越南工廠等海外工廠。

作為交換,土耳其政府公布了一項總統決定,規定對投資鼓勵政策範圍內的汽車進口不徵收額外稅費,並立即生效。這意味著土耳其軟化了對進口中國汽車徵收關稅的決定,在當地投資建廠的汽車製造商無需繳納此前規定的40%的額外關稅,而只需繳納10%的正常關稅即可。

更重要的是,作為通往歐洲市場的門戶,土耳其與歐盟之間享有關稅同盟協議,在土耳其生產的汽車能夠出口到歐盟,則無需額外繳納關稅。遠赴海外本地化生產,也將成為中國汽車品牌走出去重要方式。比亞迪之外,奇瑞、吉利也被傳將在土耳其投產。

「中國主機廠也可能會考慮設立合資企業或尋求收購,從而拓展歐洲市場。」章一超表示。事實上,零跑汽車已經與Stellantis成立合資企業——零跑國際,已經開始在Stellantis位於波蘭南部城市Tychy的工廠生產零跑T03車型,並計劃自今年9月起在法國、義大利、德國、荷蘭、西班牙、葡萄牙、比利時、希臘和羅馬尼亞歐洲九國市場推出零跑汽車。

艾睿鉑預計,到2030年,中國品牌在歐洲的市占率將從2024年估計的6%翻倍至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