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勞傑
2023年歲末年終,全國大部分地區遭遇寒潮侵襲。然而,在凜洌的寒風中,今年強勁復甦的電影市場「熱度」繼續升溫,先後有81部電影在賀歲檔集中上映。
這些影片風格多樣,題材多元。這其中,由八一電影製片廠導演揚虎執導的電影《孤軍》,就是一曲謳歌革命英雄主義的慷概壯歌和令人熱血沸騰的佳作。
這部電影取材於一段真實的歷史事實:1935年2月,為配合中央紅軍主力戰略轉移,中共中央、中革軍委決定建立川南遊擊縱隊,襲擾、牽制圍追截擊中央紅軍的敵軍部分主力。這支隊伍不負中央重託,在川滇黔人民的支持下,以敢於擔當、不怕犧牲的勇氣,同力量數十倍於己的國民黨軍進行殊死搏鬥,孤軍勇戰,最後失敗消亡。
這部電影的主創人員以對革命先烈的無限崇敬之情和極大的創作熱情,深度挖掘這段塵封的歷史,通過電影藝術獨有的表現形式,塑造了紅軍川南遊擊縱隊這一英雄群體,傳播了他們的光輝事跡,昭示中國共產黨人無論是弱小還是強大,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始終初心不改、矢志不渝,為了民族的偉大復興,一往無前的奮鬥精神。
12月初,電影《孤軍》在京舉行首映禮。這部時長近2個小時的電影,給觀眾們帶來精神上的洗禮和心靈的震撼。
它有這樣幾個鮮明的點:
第一、這是一部對長征題材創新和拓展的好電影。
紅軍長征是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和紅二十五軍等組成的中國工農紅軍,四處轉戰,縱橫跨越11個省,行程數萬里的偉大遠征。長征途中的一些戰鬥,如血戰湘江、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越大雪山、攻占臘子口等等,都有影視劇反映和作品。但是,紅軍長征中的游擊隊問題是長征史研究的一個相對薄弱的問題,更少有影視劇反映。事實上,紅軍長征中的游擊隊,也是偉大長征的一部分,在宣傳民眾、打擊敵人、堅持鬥爭、播撒革命火種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電影《孤軍》通過反映川南遊擊縱隊的故事,填補了中國軍史及軍事影視作品上的空白。
第二、這是一部謳歌偉大信仰和犧牲精神的好影片。
任何時代都需要一種堅定的信仰。我們常說,國防使民族強大,信仰使民族偉大。長征精神最本質、最核心的要義,就是革命理想高於天,革命意志堅如鐵,為了踐行初心和使命不怕犧牲、不畏艱難、敢於鬥爭、敢於勝利。電影《孤軍》是不怕犧牲、英勇戰鬥的長征精神的縮影,書寫了紅軍長征史的光輝篇章,向觀眾再現無數信仰者和先烈們前赴後繼、無畏犧牲的光輝形象,展示共產黨人拯救祖國、拯救民族的時代信仰,充分反映了川南遊擊縱隊指戰員為信仰而生、為信仰而戰、為信仰赴死的堅定意志。
第三、這是楊虎導演守正創新的又一部力作。
導演是一部電影的靈魂。一個優秀的導演,他要有出色的的視覺表達能力,他總能通過鏡頭語言將故事主題展現得淋漓盡致。進入新時代以來,我們看到楊虎導演的不懈探索和努力。從《三灣改編》到《信仰者》,再到今天的《孤軍》,我們看到,楊虎導演以一個軍人的情懷,在近年來他執導的作品中,始終突出堅毅與信仰的主題,在表現形式上又與時俱進。電影《孤軍》中,人物形象眾多,但每個角色又都有他的歸宿和自身命運變化的邏輯,他們真實立體、有血有肉,鮮活生動、情感細膩,與當代觀眾有著較強的共情和共鳴力。
電影《孤軍》給人們的啟示是,在我們黨的百年發展歷程中,有無數感天動地的紅色故事。這些故事蘊含著黨的初心使命、彰顯黨的優良作風、展現黨的奮鬥精神。在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的新時代,我們必須著力講好新時代黨的故事。這方面,楊虎導演的電影《孤軍》帶了個好頭。
作者:勞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