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愛加醋的人,血管真的會健康嗎?

2022-05-18     健康160

原標題:吃飯愛加醋的人,血管真的會健康嗎?

人間煙火氣,除了花好月圓,歲月靜好,當然還少不了柴米油鹽醬醋茶。

而在這龐大調味料家族中,醋的隊伍尤為龐大。

什麼陳醋、米醋、白醋、鎮江醋、餃子醋......各種各樣的醋,種類五花八門。

醋作為廚房裡不可或缺的調味品,我們每天做飯幾乎都要用到它。

不管什麼飯菜來點醋,再與其他調料排列組合一下,總是給人的舌尖帶來新鮮的驚喜。

比如涼拌菜、涼拌面里上一勺醋,不僅能夠開胃解膩,還能讓食物變得非常美味可口。

那麼,經常吃醋,到底是健康還是不健康?市場裡這麼多種類的醋,該怎樣挑選口味合格的醋呢?醋儲存和食用又有何講究?

一起和小編來了解一下「吃醋」的學問吧!

一、

人類吃醋簡史

俗話說,酸甜苦辣,各有不同:吃甜是幸福,吃辣是解壓。

而吃一口酸,哪怕酸得人齜牙咧嘴,依舊令人慾罷不能,整個人都精神了,越酸越來勁。

比如火遍全國的螺螄粉,不僅要夠臭,還要帶點酸才行,那突然的渾身一激靈,才夠入味。

而論最能酸的調料,就離不開在我們中華大地「土生土長」的調味品——醋。

傳說,醋是因為酒的出現才誕生的,據說杜康在發明了酒的製作方法以後,每天都出產大量的酒,但是釀酒所用的酒糟,卻因為沒有什麼用處而被丟掉。

杜康覺得可惜,為了不浪費這些酒糟,他便準備了一個大缸,每天都將用剩的酒糟扔進裡面,久而久之大缸里裝滿了用剩下的酒糟。

但是令誰都沒有想到的是,過了許久之後,整個大缸里開始散發出一種奇異的香味。

杜康將手指頭伸進缸里品嘗糟汁,發現味道酸甜可口,於是他把整個缸里的糟汁都逼了出來,放到了另一個缸里進行售賣。

喝慣了酒的人們,舌頭原本已經習慣了酒的辛辣之氣,突然品嘗到酸甜的糟汁,胃口大開,這種糟汁也很快就售罄了。

還有的民間傳聞,是說醋起源於竹林七賢中劉伶的妻子吳氏。

劉伶的著作《酒德頌》中,有說:「其妻吳氏因夫嗜酒敗事,欲其節飲,每釀酒則以鹽梅辛辣之物投之酒內,致其酸蓋不欲其飲,後人效其所為,因以作醋。」

大概意思就是,劉伶的妻子吳氏擔心他喝酒誤事,在劉伶所喝的酒里偷偷加了一些味道較為刺激的食物,酒就多了一層酸味,後來的人效仿這一做法,把這種東西叫做醋。

事實上,關於醋的最早歷史起源,可追溯到西周時期。

《周禮·天官·醯人》:「醯人掌共五齊七菹,凡醯物。以共祭祀之齊菹,凡醯醬之物。」,其中的「醯」就是醋的雛形。

人,就是專門釀醋的這一類人,說明那時,食醋釀造就已經不單是一種民間的生產活動,在朝廷內更是設有熟悉制醋技術的「醯人"之官,以專門負責釀醋生產。

而在西方,醋和酒也有著不解之緣。

很久以前,巴比倫尼亞的人們喜歡用椰棗的果汁、樹液和葡萄乾釀酒。由於酒暴露在空氣中,空氣里的酸菌落到了酒桶中,美酒就這樣變成了醋,成為了人們喜愛的調味品。

醋在英文中稱之為vinegar,來源於法文vinaigre,意思是酒(vin)發酸(aigre)。由此可知,醋來源於酒的酸敗。

事實上,釀醋的本質,就是把食物中的澱粉分解成糖,糖轉化成酒精,酒精再變成醋酸的過程。

而這個關鍵在於一種叫醋酸桿菌的微生物,它可以製作成為醋酸,這也是酸味的來源。

所以,任何富含澱粉、糖或酒精等可發酵物質的食材,只要放入醋酸,都可以變成醋。

之所以醋的味道不一樣,是因為用了不同的原料,如五穀雜糧、水果等,不僅釀造出來的風味不同,食用功效也不一樣。

現在,大家對醋有一些了解了嗎?

二、

吃醋的人,更健康嗎?

醋,作為廚房中的必備調味品,能烹調出各種美味佳肴。

而江湖上,關於醋的傳說也不少:能殺菌、軟化血管、預防魚刺卡喉嚨……

那麼,經常吃醋的人,就會更健康嗎?這些說法哪些是真的?醋的真正功效是什麼?今天,小編把這些問題都講清楚~

1

醋到底能不能殺菌?

相信不少人都聽過醋能殺菌的說法,其實這個說法是有一定道理的,酸性物質,都具有一定的氧化性。

理論上來說,具備強氧化性的化學物質很多都有消毒的作用,例如5%的普通食醋,可以使得一些對酸敏感的食源性致病菌的生長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不過,醋的氧化性遠不如酒精等物質,而且在流感等傳染疾病爆發時期,用熏醋的方式對空氣進行消毒是沒有用的,反而還可能會引發呼吸道的不適。

2

魚刺卡住就喝醋的做法靠譜嗎?

關於魚刺卡住就喝醋這個生活小竅門,相信是90%人的共識,因為他們認為醋能軟化魚刺。

其實,這種做法並不科學。魚刺被軟化需要在醋里長時間浸泡,而我們喝下去的醋與魚刺接觸的時間極短,根本來不及軟化。

而大量喝醋不僅對取刺無益,還有可能造成咽喉黏膜損傷,從而加重水腫和出血,加重傷口疼痛,影響癒合。

3

經常吃醋,可以防癌、軟化血管嗎?

一般來說,血管硬化指的是血管內的粥樣斑塊形成,血管彈性降低。

可是,我們吃進去的醋不會直接進入你的血管,因此吃醋能軟化血管的說法並不科學,也不準確。

更不用說,做出這些研究結果的實驗本身非常初步,大多都是細胞、動物實驗,而且多年過去,並沒有更多更可靠的實驗結果發表,所以不要因此不就醫服藥,耽誤了病情。

那麼,醋是不是就沒什麼好處,只是單純的增加食物口味呢?

其實並非如此,醋的功效可多著呢。

首先醋的酸味能增強人對鹹味的感知,炒菜時添加少量食醋不僅可改善口感,也有利於減少食鹽的攝入量。

做飯時,醋更是其他調味品的最佳拍檔。

比如炒菜時加少許醋可防止維生素流失,燒魚放醋可使魚骨中的鈣質更容易被人體吸收;燉肉放少量醋可讓肉更爛更香;油炸食品蘸醋吃可除油膩;

其次,醋還能幫助消化,如果吃飯的時候感覺胸滿腹脹,可用醋50毫升加水至100毫升沖淡服下,增加胃酸,促進消化。

生活里,醋也有許多小妙用。

餐後的食具,如果使用1%食醋液煮沸消毒,可防止病毒性肝炎、痢疾等傳染病。

外出容易暈車的人,假如症狀不是很嚴重,可以喝下不是很酸的食醋水,減輕暈車症狀;如果有人發生昏厥,可把手帕浸過食醋後捂在昏厥者的鼻子上,刺激患者清醒。

現在看完,是不是覺得經常「吃醋」,還是挺好的呢?

三、

吃好醋,先要會挑醋

《中國消費者報》記者日前曾進行過一次網上微調查,數據顯示:

最受歡迎的醋是酸味醇厚的陳醋,接下來是清爽純凈的米醋,還有很多人鍾情解腥去膩的香醋......

每個人的口味各不相同,那麼如何從諸多醋瓶中找到中意的那一款呢?

1

先看配料標準

食醋是生活中做菜常用的醋,也是70%的人都使用的醋。

購買食醋的時候,先看總酸數值,總酸數值要≥3.5克/100毫升,如果是香醋和陳醋,總酸一定在6克/100毫升以上。

若小於這一標準,說明是品質比較一般的甜醋或調味汁。

接下來看產品標準號,如果是食醋的話,要選產品標準代號為GB/T18187的產品,GB是國家標準,T是推薦,18187是食醋的標準。

如果是陳醋,可以選用山西地理標誌產品的標準GB/T19777,也可以選用國標的GB/T18187。

香醋的話,最好認準產品標準號GB/T18623,以及固態發酵的產品類別。

2

醋的類別怎麼選?

醋的類別,大概分為固態發酵和液態發酵。

固態發酵食醋是採用糧食發酵,發酵時間長,醋的香味濃,營養價值高,因此日常生活建議挑選固態發酵食醋。

液態發酵,一般都是以糧食、水果為原料,液態發酵食醋通常顏色較淺,色澤清透,烹飪中不影響菜色。

3

看外觀,搖瓶子

如果對於醋的種類無所謂,大家挑選的時候可以通過外觀、味道等方面來進行質量辨識和挑選。

醋的顏色既有棕黑,也有濃褐,既有淡淡的琥珀紅,也有接近透明的無色。無論哪種顏色,看起來都應澄清光亮,無污濁感。

但是醋發酵的時間越長,產生的胺基酸與風味物質越多,因此在搖晃後泡沫會產生的更多,更豐富,所以搖晃後起來的泡沫多且持久地不退的食醋質量會更好。

市場上的醋,因為原料、生產工藝的不同而「酸」得各有特色,我們可以根據口味和烹調目的不同各取所需。

除了食用,小編再說幾個醋的儲存方式。

因為醋酸度較高,含有較多的醋酸、乳酸等有機酸,存放於質量不合格的容器中,可能會對人體造成危害,所以最好用玻璃瓶來存放食醋。

醋最好和灶具保持一定距離,以做飯時影響食醋的品質;開蓋使用前,建議把醋放置於陰涼潔凈的環境,用完後隨時加蓋,以免醋味揮發。

醋,對於中國人來說,不僅僅是調節食物味道的工具,在一口醋中,更是能品味到當地風俗的特色。

喜歡吃醋的朋友,可一定要細細品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87b7c3799c450c54c4dec71a3fd46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