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組國際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生產更高品質小麥的方法。來自阿德萊德大學和英國約翰英尼斯中心的科學家們已經確定了一種遺傳驅動因素,可以改善小麥的產量性狀,出乎意料的是,它也導致蛋白質含量增加高達 25%。
「我們對小麥生產中產量和蛋白質含量驅動因素背後的機制知之甚少。」領導這項研究的阿德萊德大學農業、食品和葡萄酒學院的斯科特·博登博士說,「發現控制這兩個因素的基因有可能幫助培育出更高質量穀物的新小麥品種。由於小麥占全球蛋白質消耗量的20%,這項研究的影響可以通過提供更高蛋白質含量的穀物來造福社會,從而有助於生產更有營養的食物,例如麵包和早餐麥片。」
這項工作是第一個已知的實例,其中突變種群的前向遺傳學篩選被用於識別控制小麥生殖發育的基因;並且這項研究的見解有可能幫助提高小麥的營養和經濟價值。
「我們發現的遺傳變異為田間種植的植物提供了 15-25% 的蛋白質含量增長。這些品種還產生額外的小穗,那被稱為配對小穗。」博登博士說。
「我們還沒有發現額外的小穗會增加產量,但我們希望農民種植的優質品種可能會增加產量。蛋白質含量的增加不會以減產為代價,因此這一發現更有可能為育種者和種植者提供經濟利益,而不僅僅是增加營養價值本身。
「除了對小麥育種的未來的重要影響外,這項研究本身對科學界也具有巨大的價值,因為它為小麥研究提供了新的典範。」
該團隊預計新的小麥品種將在 2-3 年內提供給育種者,然後在 7-10 年內轉化為農民的利益。
該團隊的研究結果發表在《科學進展》雜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