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個內存是金子做的嗎?」
大家在購買手機或者電子產品時,是否會像我一樣傾向購買大內存版本,即便不買也會看看其他內存版本及其價格。如果對產品的體驗有要求,還是建議加錢上更大的內存版本,更有利於性能釋放。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價位手機不同內存容量的價格差也不一樣,差距小的只有幾十元,可能只夠一次「瘋狂星期四」,差距大的甚至夠你買2g黃金,所以網友調侃部分手機的內存是金子做的也不是毫無道理。
註:以下涉及價格和內存版本數據截止到2023年7月27日,「/」前後數據分別是原價和優惠後價格。
低端機花小錢辦大事
在今年6月,Counterpoin發布數據稱,百元機銷量同比增長22%,市場份額達到12%,說明這個價位手機的受眾不但沒有減少,還有所增加。
雖然百元機這幾年在體驗上沒什麼明顯進步,但是每個內存版本之間的差價倒是很小,我抽取最近一段時間比較熱門的百元機,例如榮耀暢玩20、Redmi 12C、Redmi 10A、OPPO A36、vivo Y53t。
內存單位:GB,價格單位:元
我發現大家買百元機時往往會把預算卡得很死,基本不存在加價的可能性。或許洞悉到了大家的心思,部分百元機內存容量差價不大,甚至只有幾十塊錢,或者一步到位,直接大存儲起步。
按照原價算,Redmi 12C的4GB+64GB版本是649元,升級到4GB+128GB僅需50元,對比升級到同樣容量的榮耀暢玩20和Redmi 10A則需要100元,而且起售價更高,分別是799元和699元。
相較之下,Redmi 12C的性價比還是有的,但如果是升級到6GB+128GB,同樣要再花費100元,相對性價比就沒那麼高了。
有一說一,無論是iPhone還是安卓手機,64GB的容量都不適合2023年的應用生態,單微信一個就需要占用15GB左右的空間,隨著使用時間延長和信息數量增加,占用空間只會越來越多,這還沒算系統本身和其他App的占用空間。
如果可以的話,還是儘量加到128GB,如果只是接打電話,甚至只裝一個微信,那64GB也未嘗不可。在這5款百元機中,只有榮耀和Redmi有提供64GB版本,而且都有價格優惠。
榮耀暢玩20起步價從799元降到679元,4GB+128GB和6+128GB兩個版本都有100到200元的降幅,價格都壓在800到1000元以內。1379元的8+128GB就不推薦了,因為到這個價位有更好的選擇。
Redmi 12C和10A相對更親民,特別是新出的Redmi 12C,同樣800元預算,12C可以買到6+128GB,10A只能到4+128GB,而這個版本12C目前價格為699元。
OPPO A36直接6+128GB起步,優惠價799元,這個版本性價比可以。vivo Y53t價格相對更高,起步版本價格基本壓著999元,不過性能也會好一些。
就價格來說,這五款手機都是起始版本最具性價比,如果手上剛好有內存卡,那麼也就沒必要加錢上更大的內存容量,因為百元機大多支持內存卡拓展,上限最高也能到512GB。
內存單位:GB,價格單位:元
到了1000-1999元的千元價位,這個價位的手機不同內存容量加價一般在100到200元左右,都是大家能接受的加價範圍,可以從8+256GB版本開始考慮,夠用而且價格也適中,優惠之後,官方零售價基本在1600-1800元左右。
如果要買這個價位的手機,建議到電商平台購買,可能會有額外的優惠以及以舊換新補貼,價格還能進一步拉低。
我要提醒一下大家,從這個價位開始,智慧型手機會有比較明顯的分化,一種是主打性能,另一種是主打外觀、影像,大家各取所需。
處理器是區分兩者的核心,搭載天璣8100、天璣8200,第二代驍龍7+的,基本是以性能為核心,甚至可以玩高畫質的《原神》。
搭載其餘處理器的大多以其他方面見長,像前幾天發布的OPPO K11,搭載驍龍782G,配一顆5000萬像素IMX890 CMOS,像這種就是主打影像的中端機,性能夠用,只是運行《原神》這類大型遊戲比較費勁,在性能上也沒那麼多可玩性。
儘管百元機和千元機在體驗上能否有質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處理器,但不同內存容量的差價不大,128GB和256GB基本就差100元,電商優惠之後的基礎價格也不高,可以考慮上256這樣的大內存版本。
大內存中端機普遍賣出白菜價
與往年不同,今年2000-3000元的中端價位手機開始普及更大內存版本,不僅2000多元就能買到1TB容量的手機,不同容量價格差距小,而且手機本身價格在優惠之後,也很有競爭力。
內存單位:GB,價格單位:元
起售價在2000-2500元之間的手機大都開始從8+256GB開始起跳,部分甚至已經將12+256GB作為起跳版本,像一加Ace 2V、iQOO Neo8、榮耀90、真我11 Pro+等最近比較受歡迎的手機,這些手機起跳版本就可以直接沖,基本可以不用考慮更大的版本。
不過也有例外,比如華為nova 11。倒不是起始的128GB不能用,而是該版本2499元的價格跟別家的256GB相當,256GB版本價格2799元在別家可以買12+256GB,甚至12+512GB。
不過華為nova 11不同容量之間的價格差和其他手機就沒什麼區別了,都在100到300元的區間之內,價格穩定,看自己預算購買即可。
在優惠之後,2000齣頭的價格就可以買到12+256GB的手機,加最高300元的預算,就能買到12+512GB或16+256GB,甚至是16+1TB的手機。
這裡說的就是真我GT Neo5 SE和Redmi Note 12 Turbo,兩部手機的1TB版本在發布之初的到手價都是2599元。到今天,真我的1TB版本降到2399元,Redmi的則是降到2299元。部分地區的用戶通過400元的消費券,1899元就能拿下。
對於這兩部手機,除非預算限制很嚴格,否則1TB版本就是性價比最高的,完全是「釘子戶」
標配。注意,但也不是所有手機的1TB版本都有這麼高的性價比。
按照目前平台優惠後的價格,真我11 Pro+從12+256GB升級到12+512GB需要補300元的差價,但如果從12+512GB提升到12+1TB,就要補600元。相較之下,目前2199元的12+512GB是一個更划算,也是更適合長期使用的選擇,1TB就有些大可不必了。
3000擋價位的熱門機型情況與2000擋相似,但因為配置更高,起步價格相對較高,不同容量之間的差價也基本在200到400元左右。
內存單位:GB,價格單位:元
不過這個價位段可以關注一加Ace Pro、榮耀90、Redmi K60 Pro,前兩款都是直接12+256GB起步,都是那種起始版本就可以直接沖的手機。
Redmi K60 Pro則是因為優惠力度比較大,除了16+512GB,每個內存版本都有700元的降幅,作為一款第二代驍龍8手機,起售價降至2599元,儘管是8+128GB。
這部手機可以優先考慮3199元的12+256GB版本,給MIUI更多的發揮空間。如果通過消費券或是電商平台優惠,把價格壓到3000元以內,那性價比就非常高了。
總的來說,中端價位的手機普遍是「大內存,白菜價」。且不說12GB和16GB運存,1TB內存在過去基本是萬元旗艦的專屬配置,即便是在6999元級的旗艦手機都是很少見的,更不用說在2000元價格段了。
現在1TB手機的價格能做到這個份上,一定程度上要歸功於之前快閃記憶體價格下降,廠商可以用相同的成本,做更大內存的手機,這對消費者無疑是利好的。對廠商而言,中端機是國產手機廠商的基礎,用更大的內存,更低的價格吸引消費者,也是維持和增加份額的辦法之一。
高端機的內存堪比「黃金」
到4000元及以上價格段,已經是高端機的範疇了,更高的配置,更好的影像,更精緻的外觀,有更高的起售價和價格差也在情理之中。
內存單位:GB,價格單位:元
為了降低入手門檻,或是讓價格顯得親民,相當一部分旗艦手機反而保留8+128GB或是8+256GB,大部分旗艦機不同內存容量價格差大多在400到500元左右,如果對體驗有要求,還是優先選擇12+256GB版本。
內存單位:GB,價格單位:元
這裡主要注意三款機型,華為P60系列、小米13 Ultra和iPhone 14系列。
華為P60從128GB升級到256GB,華為P60 Pro從8+256GB到12+256GB,價格差分別是500元和300元,還是合理的價格差。
但是華為P60從256GB升到512GB要足足1000元,按照7月27日的金價595/克,都快夠買2g多的黃金了。更離譜的是華為P60 Art,512GB和1TB版本之間差價達2000元,相當於近4克黃金,都夠打一條手鍊了。
Pro的256GB版本到12+512GB差800元,這個價格差也很高,但相比上面兩款手機反而顯得有些性價比。
該系列手機推薦買華為P60 256GB版本和P60 Pro的12+256GB,這兩個版本價格是相對合理的。如果無所謂預算,建議華為P60 Art直接拉滿。
小米13 Ultra情況類似,三個版本價格差分別是500元和800元,16+512GB和16+1TB之間價格差相對較大,只不過本身配置非常高,讓這個價格差沒那麼難接受。
iPhone 14系列和華為P60系列一樣,內存也是「金子」做的。
內存單位:GB,價格單位:元,iPhone 14 Pro和Pro Max多一個1TB版本
全系從128GB到256GB,差價統一900元;256GB到512GB,差價統一是1800元;iPhone 14 Pro和Pro Max多了1TB版本,與512GB的價格差同樣是1800元。
有一說一,當差價來到1800元,我認為不如買一部大容量安卓中端機,不僅能當半個移動硬碟,還能當遊戲機,必要時給iPhone充當熱點,或是去購買iCloud雲服務,價格相比1800元的差價真的九牛一毛。
如果覺得自己的iPhone真的要裝很多App、文件資料,覺得保存在手機更讓人放心,這時候再考慮上512GB甚至1TB版本。
旗艦機與中端機不同,除了走量,它還有更高的利潤率要求,因此有更高的起始價格和價格差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部分手機的內存加價明顯是不合理的,何況是在快閃記憶體價格普遍較低的2023年。
不同內存組合應該怎麼選?
如果從內存容量的角度出發,不同價位手機的選擇方式也不一樣,百元機更多的還是看預算,在有限的預算內儘可能購買大容量的手機。
千元機和中端機類似,不同容量價格差穩定,可以購買8+256GB或適當考慮加價上12+256GB,這也是一個很有性價比的內存組合。
至於是否需要選擇1TB版本,我的建議是除非是真我GT Neo5 SE和Redmi Note 12 Turbo這種低價就能買到的,否則慎重選擇,其實最高512GB就夠用了。
這裡提一部很特別的手機——Redmi K60,它從8+256GB開始起跳,到手價2099元起,足足有6種內存組合。
12GB+512GB和16GB+256GB怎麼選?我的意見是,選12+512GB。當運存到12GB及以上時,它給多任務處理和流暢度帶來的提升,沒有8GB到12GB那麼明顯,至少目前來說是這樣的,而512GB容量實實在在擴大了手機存儲空間。
至於12+256GB和16+256GB,嚴格來說前者就足夠用了,後者感知不強,保後台能力基本一致,除非像K60這樣差價就只有100元,最多補200元,否則沒必要升級。
另外,Redmi K60也有1TB版本,原價3299元,現在2899元,有性價比,但更適合「釘子戶」用戶購買,一部手機用個3到5年的那種,否則買2199的12+256GB版本夠用了。
到4000價位以上,標準版和Pro版本推薦購買256GB或者12+256GB版本,更有利於旗艦去發揮自己的性能。像vivo X90 Pro+、OPPO Find X6 Pro、小米13 Ultra這樣的影像旗艦,最好512GB,為照片和視頻拍攝留出空間。
華為P60系列和iPhone 14系列除非有特殊需要,否則我都推薦購買256GB版本,因為差價確實有些離譜。如果不差錢,當我沒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