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度是糖的60倍!以下食物「隱形糖」含量超標,3歲內的寶寶別碰
「嗜糖之害,甚過吸煙。」
「糖過量可毀全身。」
這兩句話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糖」的出現,給大家味覺上的高潮,令人沉迷,最終又為之付出代價。
對於自控力差的孩子來說,更是難以抵抗住誘惑,一不小心吃太多,容易長蛀牙不說,肥胖、營養不良、骨質疏鬆等都可能接踵而至。
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圖文均無關
作為家長,只能忍痛制止,把家裡的甜品都收走,日常也嚴格控制小朋友的吃糖量。可儘管如此,問題還是沒能解決。這是為何呢?
專家提醒:或許你們只禁住了明面上的「糖」,忽視了那些「隱形糖」。
認清「隱形糖」!
簡而言之,就是「人工後天添加在食物中的糖」,又被稱之為「游離糖」。常見的「登場形式」為:果糖、蔗糖、葡萄糖等。
跟糖果和冰淇淋這些直接帶著「糖」、「甜食」等字眼的食物不同,這類食物更善於隱藏,吃起來不是甜味,甚至冒充「低糖」或者「無糖」的名號,在外面為非作歹,謀得家長們的歡心。
實際上,它們的威力更猛,有些甜度甚至是糖的60倍,也正是令孩子們身體攝入糖分超標的禍首。
實際上,它們的威力更猛,有些甜度甚至是糖的60倍,也正是令孩子們身體攝入糖分超標的禍首。
世衛組織(WHO)就曾提出建議:3歲以下的嬰幼兒飲食中禁止添加游離糖。
新制定的《成人和兒童糖攝入量指南》中也提到,人的整個生命歷程中應儘量減少對游離糖的攝入量,成人和兒童對游離糖的攝入量也需要降低至總能量的10%以內,這樣才能保證身體的健康。
普通糖類對孩子所造成的傷害,例如開頭所說的,加上對孩子注意力、大腦發育的損傷,「隱形糖」都包含。
而且它跟普通糖類更猛的一點是,「游離糖」被身體吸收的速度更快,這也就引起了體內代謝的大幅度波動,攝入得越多,波動就愈明顯,進而導致慢性病的出現。
而且它跟普通糖類更猛的一點是,「游離糖」被身體吸收的速度更快,這也就引起了體內代謝的大幅度波動,攝入得越多,波動就愈明顯,進而導致慢性病的出現。
如今有很多小孩年紀輕輕,就已經出現了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有一部分原因可能就在這。
由此可見,隱形糖害人不淺,父母要學會甄別——
這類含「隱形糖」的食物,3歲以下的寶寶少碰
1、薯片、蝦條、雪餅等膨化食品
雖然看著含油脂少,而且吃起來是」咸「的,感覺跟」甜「沒啥關係。
實際上,它的含糖量可一點都不少,而且裡面的澱粉經過糊化後會轉化出更多的糖分,又缺乏能抑制血糖上升的膳食纖維如果孩子經常吃,不僅容易發胖,還可能影響身體對蛋白質、維生素等營養物質的吸收,進而耽誤身體和智力的發育。
2、部分家常菜
糖是中國飲食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調料,特別是南方地區,很多家常菜中都加了糖。
例如一份紅燒肉,含糖量約為50克,一盤魚香肉絲,含糖量為30克,再加上製作的調味醬汁中也藏著不少「隱形糖」,這些組合在一起,就是「糖炸彈」,3歲以下的小孩還是儘量少碰,3歲以上的也要注意頻率。
另外,專家指出,並不是只有吃起來甜的食物才含糖,酸、辣、咸不同口味的食物,可能也會被隱形糖盯上,如果長期讓孩子攝入,容易出現甜食綜合徵(情緒易激怒)。
3、飲料、奶茶、核桃粉、芝麻糊等速溶沖劑
這些其實都是「隱形糖」藏匿大戶。
特別是飲料和奶茶,小孩子們簡直愛不釋手,但裡面的糖分著實有些高,之前聽說過這樣一個說法,「喝一瓶飲料相當於吃了3~6勺糖」。
還有一些號稱「無糖」、「低脂低卡」的飲料,裡面的果糖含量也是超標的,果糖的甜度高達173,比葡萄糖(74)更高,而且它更易被孩子的身體吸收,所以讓小孩子喝起來並沒有太多的飽腹感,久之便會喝得更多。
長期「把飲料當水喝」影響孩子身體對其它營養素的吸收不說,還可能對肝部的代謝功能造成負擔,導致他們的身體發育受到阻礙。
長期「把飲料當水喝」影響孩子身體對其它營養素的吸收不說,還可能對肝部的代謝功能造成負擔,導致他們的身體發育受到阻礙。
那說了這麼多,究竟該如何才能最大程度上降低隱形糖對孩子身體的傷害呢?
父母要學會下面這些「甄別手段」。
最直接的方式:看營養成分表
一看營養標籤:
一般如果是買給孩子吃的,成分越簡單越好,如果發現配方表中沒有出現天然的水果或者奶的成分,可能說明裡面的甜味來自「添加糖」,這時候就要警惕。
另外,要看配方表中如果含有「糖」或者「蜜」等字眼,也需要謹慎。
二看成分排名先後順序:
也就是說,加入量越多的,在排序時也就放在越前面。如果你發現給孩子買的食物中,果糖、蔗糖、麥芽糊精、澱粉糖漿等排在前幾名,就需要注意裡面含有「隱形糖」,需要適量給孩子吃。
【總結】
當然,「限糖」、「減糖」不等於不吃糖,而是應當合理科學地吃糖。父母在這件事上也不要太過極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