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圖立即報名
從中國經濟3000年中尋找未來答案
百戰歸來再讀書。
——吳曉波
文 / 巴九靈(微信公眾號:吳曉波頻道)
「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這句耳熟能詳的話出自司馬遷的《報任安書》。在這封給友人的回信中,司馬遷用兩千餘字飽含感情地坦陳了自身遭遇與志向。
他認為,研究歷史可以探究天道與人事之間的關係,通曉古往今來的社會演變進程,形成自成一家的學說。為此,儘管慘遭宮刑之辱,他仍要隱忍苟活,直至寫成《史記》,了卻畢生所願。
對史學家司馬遷而言,鑽研歷史是為了「成一家之言」;而對當代企業家和創業者來說,往往是為了更加實用的「通古今之變」。
當我們眼前看不清未來時,可以從歷史中探索規律,推演機率,通過規律和機率來預設我們對未來的看法、投資的方向、產業的前景,甚至可以做好我們的財富安排等等。
正如吳曉波老師在前不久的直播中所說:「今天的世界會變成這個樣子,從某種角度來說,我並不覺得很吃驚。因為我研究經濟史,研究企業史,我知道今天發生的很多事情原本就擁有發生的機率。」
善於從歷史中尋找答案,某種意義上是,給我們直面不確定性時加一根保險帶。
2023年,吳曉波老師希望回到歷史、人文、學術的層面,把過去幾十年的學術積累和企業調研集約在一個課程中,跟同學們一起去推演未來經濟世界變化與企業發展的種種機率,這就是《激盪2023:吳曉波季度講堂》。
2月17日—19日,季度講堂首課「中國經濟3000年」將在曲阜開啟,吳老師將攜手百家講壇名師、復旦大學歷史系副教授姜鵬,帶大家用3天時間縱覽3000年中國歷代經濟變革的來龍去脈。
點擊按鈕報名課程
在這裡,我們整理了吳老師研究歷史的一些觀點,以及開課前的預習資料,來幫助大家更好地了解這門課程。
吳老師研究歷史的一些觀點
與歷史修好
中國的經濟制度變革,若因循守舊,當然不行,而如果全盤照搬歐美,恐怕也難以成全,中國改革的全部難處和迷人之處,即在於此。所以,與歷史修好,在過往的經驗中尋找脈絡,或許是解讀和展望今日及未來中國的一條路徑。能否在傳統國情與普適規律之中探尋出一條中國式的現代化之路,實在是我們這代人的使命。
——《歷史沒有什麼可以反對的》
中國的經濟制度變革,若因循守舊,當然不行,而如果全盤照搬歐美,恐怕也難以成全,中國改革的全部難處和迷人之處,即在於此。所以,與歷史修好,在過往的經驗中尋找脈絡,或許是解讀和展望今日及未來中國的一條路徑。能否在傳統國情與普適規律之中探尋出一條中國式的現代化之路,實在是我們這代人的使命。
——《歷史沒有什麼可以反對的》
可能引起爭 議的兩個結論
第一,最近三十多年的經濟大崛起與其說是「人類行為的意外後果」,倒不如說是兩千年經濟變革史的一次合理性演進,我們迄今仍有陷入歷史的閉環邏輯的危險;
第二,中國經濟制度上的「結構性缺陷」,是一個「建設性結果」,它與維持千年統一的中央集權制度有密不可分的重大關係。
——《歷代經濟變革得失·序》
第一,最近三十多年的經濟大崛起與其說是「人類行為的意外後果」,倒不如說是兩千年經濟變革史的一次合理性演進,我們迄今仍有陷入歷史的閉環邏輯的危險;
第二,中國經濟制度上的「結構性缺陷」,是一個「建設性結果」,它與維持千年統一的中央集權制度有密不可分的重大關係。
——《歷代經濟變革得失·序》
歷代經濟變革的兩極
如果說管仲變法是重商主義的試驗,那商鞅變法則是重農主義的典範。經歷這兩場變法之後,影響中國千年歷史的治國模式便基本定型。他們如同左右兩極,處於歷代經濟變革的兩端,後世變革,無非如鐘擺一般在兩者之間搖擺,竟從來沒有逃出他們設定的邏輯。
——《歷代經濟變革得失·商鞅變法》
如果說管仲變法是重商主義的試驗,那商鞅變法則是重農主義的典範。經歷這兩場變法之後,影響中國千年歷史的治國模式便基本定型。他們如同左右兩極,處於歷代經濟變革的兩端,後世變革,無非如鐘擺一般在兩者之間搖擺,竟從來沒有逃出他們設定的邏輯。
——《歷代經濟變革得失·商鞅變法》
歷代經濟變革的基本衍變邏輯
你若問:歷代經濟變革,其基本的衍變邏輯是什麼?
我可以提供一副六字對聯加以說明:上聯——「發展是硬道理」;下聯——「穩定壓倒一切」。這兩句名言都出自20世紀末的大改革家鄧小平之口。一言以蔽之,就是發展與穩定的辯證史。
歷史從未走出這副對聯。發展經濟必須放活民間,實現繁榮,而繁榮日久,地方勢力就會坐大,商人就會驕縱,中央權威就受到挑戰。此時,便需要進行集權式的變革,加強中央權威和控制力,可是如此勢必削減地方,侵蝕民間,造成生產力的下降,最終仍然會導致政權新一輪的不穩定。
——《歷代經濟變革得失·漢武帝變法》
你若問:歷代經濟變革,其基本的衍變邏輯是什麼?
我可以提供一副六字對聯加以說明:上聯——「發展是硬道理」;下聯——「穩定壓倒一切」。這兩句名言都出自20世紀末的大改革家鄧小平之口。一言以蔽之,就是發展與穩定的辯證史。
歷史從未走出這副對聯。發展經濟必須放活民間,實現繁榮,而繁榮日久,地方勢力就會坐大,商人就會驕縱,中央權威就受到挑戰。此時,便需要進行集權式的變革,加強中央權威和控制力,可是如此勢必削減地方,侵蝕民間,造成生產力的下降,最終仍然會導致政權新一輪的不穩定。
——《歷代經濟變革得失·漢武帝變法》
開課前還需要做什麼準備
在多數人的印象中,往往年紀越大的人越喜歡鑽研歷史,但在已報名的100多位學員中,我們發現了不少80後、90後,年齡最小的竟是位99年的小伙子,這個數據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他們為什麼想要報名參加《激盪2023:吳曉波季度講堂》呢?
在收集到的表單中,同學們提到了鍛鍊思維、開拓視野、尋找賦能夥伴、多一個角度理解商業等原因,而提到最多的還是想建立歷史知識框架,以了解經濟趨勢和周期規律。
可能就像吳老師說的那樣,人們在眼前比較迷茫的時候,需要回到歷史中去尋找定位。
隨著開學時間臨近,吳老師也提前進群跟同學們互動交流,還小秀了一把書法。看得出來,不管是吳老師還是同學們,都已經摩拳擦掌想要趕緊進入開課狀態了。
然而,沒想到接下來吳老師話鋒一轉,給同學們布置起了預習作業,「這本書(《歷代經濟變革得失》)建議所有同學在上課前瀏覽一遍。」
在螢幕前圍觀的小巴,腦海里立刻浮現出當年語文老師和歷史老師的雙重壓迫感。
不過,3000多年來的中國經濟史對很多同學來說都是一次全新的學習體驗,在課前做好一定的預習的確很有必要。
我們給大家準備了電子版的預習資料——《歷代經濟變革得失》吳曉波親授視頻解讀版,所有對季度講堂感興趣的同學都可添加班班微信免費領取。
長按掃碼立即領取
除了重點閱讀《歷代經濟變革得失》,我們還推薦大家提前翻閱吳老師的《激盪三十年》(上下)和《激盪十年,水大魚大》,這兩本書里的近現代知識在課程中也會有所涉及。
最近這兩天,分布在天南海北的同學們,陸續收到了一份極具儀式感的開學禮。大家在社群里紛紛曬出了他們的專屬大禮包,其中就包括上面提到的幾本書。
很多同學表示就像回到了學生時代,激發了一起上學的美好回憶——「開學禮包打開是一個沉甸甸的書包,裝滿了曉波老師的著作和開學通知,瞬間️重回課堂的幸福感。」
作為本次課程的助力導師,姜鵬老師將經由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深入剖析「中國式現代化」的命題,幫助大家進一步理解當下的政策環境。
姜鵬老師也給大家提供了課前預習資料的清單,分別是:袁樞和《通鑑紀事本末》第二十卷<魏遷洛陽>,王仲犖《魏晉南北朝史》(下冊)第七章第二節<北魏孝文帝的均田、遷都與改革>;米華健《絲綢之路》;艾倫·麥克法蘭《現代世界的誕生》。
為了能把課堂上的知識統統帶走,建議大家抽出寶貴的時間認真進行課前預習,若有任何疑惑,可以提前準備好問題,屆時線下做討論分享。
《激盪2023:吳曉波季度講堂》
是一門怎樣的課
在這門課程中,吳曉波老師將帶領同學們回到中國經濟三千年的變革現場,回到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的重大歷史瞬間,分析造就中國民營企業特殊基因的根本原因。
他將通過歷史、周期、戰略、政商與資本五個維度,與大家一起看清今天我們所處的時代位置,找到未來的方向,從而為未來的5年、10年乃至10年以後的種種不確定性做好準備。
具體的課程設置如下:
第一堂課 中國經濟3000年
第一課將回到歷史中去,從公元前7世紀的管仲變法,講述到民國「孔祥熙變法」。看這2000多年來中國的商業處於怎樣的狀態,有哪些獨特的特點,以及有哪些制度上的痼疾和可以留給我們思考的創新之處。
這一堂課特地選在山東曲阜講授,踏入孔府、孔廟,置身歷史現場,或許會對經濟歷史產生別樣領悟。
第二堂課 當代中國企業變革簡史
1978年以來的「激盪四十年」,凝結了中國企業家的光榮與夢想,回溯時代的印記,就是在重拾信心之錨,尋找未來的確定性。
這堂課安排在安徽歙縣,因為徽商是中國農耕文明時期最後一波商人勢力,探尋他們的精神傳統,可以理解當代中國企業家的精神底色。
第三堂課 中國式戰略的範式探究
中國企業在八九十年代初創時,我們從美國、從日本、從德國學習他們的管理經驗。但到今天,在網際網路革命和產業智能化革命的兩個浪潮下,中國的製造企業和消費品市場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這要求中國企業必須要建構中國式的戰略和管理思想。
如果我們對中國的環境以及對中國的產業變革方向了解得不夠透徹的話,就可能出現戰略迷失。所以在這堂課中,吳曉波老師將與大家一起從戰略上梳理未來的發展前景。
第四堂課 資本、政商與民營企業
這節課我們會進入到一個更加具有中國特色的話題——在中國做企業,和政治的距離到底該保持多遠?該怎麼在今天的社會制度下面獲得更多的資源,同時實現自己的商業理想?
同時,我們也將會討論當下企業與資本的關係,討論在過去幾十年里出現的一些新的變量。
就像吳老師說的,「百戰歸來再讀書」,今天成功的企業家都曾經歷過那個「風雲激盪」「水大魚大」的時代。
在GDP高速發展的時期,做企業成功可能只需要四件事:膽子大、人品不錯、勤奮、運氣好。而當野蠻發展的時代已結束,每一個企業家、創業者、管理者都需要停下來,重新思考,把事情想得更加深入,把機率與規律重新梳理,才能夠把握已有的成功,才能找到未來更值得發展的方向。
希望每位在尋找確定性的企業家們,可以試著讓自己慢下來,來到《激盪2023:吳曉波季度講堂》的課堂上,與吳老師一起回望歷史,更好地出發。
點擊按鈕報名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