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後的青春,從錄像廳歲月開始,再到喝白酒結束

2022-07-24     攝影肖鵬

原標題:八零後的青春,從錄像廳歲月開始,再到喝白酒結束

青春的歲月像條河,歲月的河啊匯成歌。

一支歌,一支消沉的歌,

一支汗水和眼淚凝成的歌,

憂鬱和頹喪是那麼多。——《一支難忘的歌》

這是1982年電視連續劇《蹉跎歲月》主題曲中的一段歌詞,這首歌其實是寫給八零後的父輩們的青春紀念的歌曲。但是江陽沽酒客依然覺得適合做我這篇文章的開頭。

青春是美好的,同樣也夾雜了懵懂與不安,每一個時代的人都有屬於他們的青春,而且都烙印下最深刻的時代印記。八零後一個比較特殊的群體,他們如今最大的都到四十歲了,最年輕的也過30了。特殊不是叫苦和叫屈,這並沒有用,但是大多數都是一個人長大,沒有兄弟姊妹,卻是事實。

十年一個時代,十年承載不了山川的悲哀,十年經不起太長的等待,十年卻留下太多不舍與懷念。

是的,我們已經過了抒情的年紀,我們現在有的算風華正茂,有的卻被生活的重擔壓的沉默寡言,但是無論在怎麼樣的境遇里徘徊,大部分八零後學會在孤獨中堅強,懂得在平凡里進取,我們未必出生在最好的時代,但是我們大多數人也曾經渡過一段無憂無慮,值得懷念的青春。

今天江陽沽酒客,想給我們八零後寫一篇文章,或許它能勾起你我往昔的回憶,或許記憶里的這些過往,早已經模糊難辨了。

或許今天看來,還是幼稚多餘沉穩,但是誰的青春又是老練呢?

貪玩的天性是任何人在年輕的時候,都不能阻隔的。

八九十年代,其他城市如何我不清楚,我印象中,瀘州九十年代中後期,錄像廳遍地開花。今天摩爾背後拆去的文化宮,澄溪口,花園路等等地方,都有錄像廳,有的在地下室,有的則是一些過去的茶館圍起來的。

總之青春點點滴滴地灑了相當一部分在錄像廳里了,甚至有很多人逃學,各式各樣的錄像廳里:簡陋的、豪華的、大螢幕的、小電視的、放錄像帶的、影碟的……學校的旁邊、車站旁、暗狹長的街道中、市曾經繁華處……

儘管今天看來他們很多跟自己父母歲數差不多,甚至更大。但是完全沒有關係,因為光影留住了最好顏色。

其實,有時候不僅會問,青少年時代最應該不是好好讀書嗎?但是有一部分人興趣點不在這裡

當年的錄像廳,並不是給八零後準備的,因為它在某種意義上已經超越了年齡所能接受的範圍。且不說那些限制級的影片,打開很多人潘多拉的魔盒,八零後男人的成長大多數跟這個地方有關,我想這個不言而喻,大家心知肚明。

當年春晚陳佩斯和朱時茂演出過一個《警察和小舅子》就是講改革開放,錄像廳時代的小品,你去看看通篇因為表現上面,沒有太多錄像廳感覺,其實早期因為管理不規範,已經有一部分人沒有拿到文化演出的批准等等,這種背地的播放音響傳播是不合法的,當然還有些人會播放限制級的就更加不能被允許了。

壓抑太久的中國人,並沒有找到合適的宣洩渠道,在那個年代,這不合時宜又非常讓人嚮往,其實錄像廳很多也是允許的,因為辦了正規的手續,就合法了。

但是播放的內容,依然沒有很好的控制,那些充滿了暴力,低級趣味和古惑仔式的江湖,顯然也不如吳宇森和張徹的好大哪裡去。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道理,只要不關自己的事,冷漠處理或者覺得自己站在更高的高度來審視他人,都是可以的。但是今天你可以去問問,那幾個演古惑仔的人,有幾個不後悔的,當年劉德華為什麼拒演也不是沒有原因的。

時代的浪潮,無論是影視還是其他因素,都在相互影響,我們可以看見世間的惡,但是同時應該有一個「上帝」來教會你怎麼分辨和取捨。

大約生命多數時候是平淡無奇的,所以電影和電視至今才有那麼強大的生命力。人們希望去窺視不一樣的東西,只有通過這樣的手法去將它呈現出來並且升華,而且還不至於有什麼冒犯。

進入社會了,你發覺觀影帶給你曾經的那些記憶跟你面臨的社會,有時候那麼近,有時候那麼遠,你開始交集應酬,喝起了白酒,抽起來香煙,有的學會了世故圓滑,有的依然直來直去,而從你開始要為了應酬被迫喝酒開始,你的青春就徹底結束了。

幸好還有些回憶,那麼,請問,你還記得關於你的錄像廳歲月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8686fbab146338dcd5d0f3a19533e2b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