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提醒考生及家長:警惕「高價輔導」陷阱

2024-06-18     京津冀消息通

針對近年來社會上出現的一些「高價」志願填報指導服務,教育部提醒廣大考生和家長謹慎對待市面上的各類志願填報指導服務,切勿輕信「高價」指導諮詢,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和志願填報風險。這裡,梳理匯總了近幾年志願填報市場上的一些典型問題,提醒考生和家長注意防範。

一、「內部數據」並不神秘

【案例】一些機構或個人宣稱擁有所謂的「內部大數據」,能夠「精準定位」,確保考生進入心儀的專業,從而誘導考生和家長購買高價服務。經核實,這些數據並不準確,甚至存在誤導性,多名考生因信賴此類數據而填報失誤。

【提醒】每年高考填報志願前,各省級招生考試機構都會發布當年高考成績統計情況和近年來各高校錄取分數情況,市面上的諮詢機構或個人所使用的參考數據均通過該公開渠道搜集匯總。但由於一些諮詢機構和個人對招生批次、招生政策沒有進行深入學習了解,在使用這些數據時存在盲區和誤區,反而對學生和家長產生誤導。

二、「專家團隊」並不專業

【案例】一些機構打出「高考志願規劃師」「權威專家團隊」等旗號,以此增加自己的權威性,騙取考生和家長的信任。但實際上這些所謂的「高考志願規劃師」並無相關資質和經驗,有的甚至是臨時招募的社會人員,按照總部提供的「台詞」給考生和家長輔導。家長購買這些機構的服務不僅花了冤枉錢,而且可能報錯志願。

【提醒】有關部門從未發放過「高考志願規劃師」這類職業資格證書。今年,各地各高校都組織了各類免費的線上線下招生諮詢活動,並加強對高三年級班主任的培訓,組建專門的工作隊伍,為考生和家長提供細緻周到的志願填報諮詢服務。同時,高考志願填報是高中畢業生的「最後一課」,填報志願的過程,本身也是考生認識自我、規劃未來的重要一步。考生應依據自身的高考成績、興趣志向以及高校的招生政策,自主合理填報,規劃好個人未來學業和職業發展之路,切莫簡單交付於某個機構或個人。

三、服務質量難以保障

【案例】一些機構利用考生和家長的焦慮心理,收取高昂的服務費用,且定價不透明,服務內容「看人下菜」,存在價格欺詐的嫌疑。某機構推出高達數萬元的高考志願填報指導服務,聲稱可以提供「一對一」的專業指導,但多名家長反映只是簡單地提供一些通用的填報建議,服務內容與實際宣傳嚴重不符,且收費畸高,感覺受到欺騙。

【提醒】教育部指導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招生考試機構會同市場監管、公安等部門開展高考志願填報服務專項治理,持續整治高價收費、虛假和誇大宣傳、惡意曲解政策、實施欺詐、傳播不良導向等市場亂象,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同時,考生和家長也要注意甄別,立足自身實際理性填報,切勿盲目消費、衝動消費。

四、渲染焦慮過度營銷

【案例】一些志願填報指導機構過度強調某些專業的就業前景,製造「熱門專業」的假象,甚至發布所謂的「專業排名」,以此來吸引考生購買服務。這種「專業決定論」,刻意渲染出焦慮氛圍,而背後的真實目的還是兜售課程、販賣諮詢服務,以此牟利。有的考生聽信這類指導,盲目追求「熱門專業」,結果入學以後,發現自己根本就不喜歡、不適合所報考的專業。

【提醒】目前,高校在人才培養中,普遍加強通識教育,注重厚基礎、寬口徑,致力於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同時,根據《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高校均制定了學生轉專業的具體辦法,為學生入校後提供二次選擇專業的機會。許多高校還推行輔修專業制度,促進復合型人才培養。因此,考生和家長不必對專業選擇過分焦慮,「熱門專業」並不一定適合每一個人,只有與興趣和志向匹配的專業,才能實現個人的長遠可持續發展。相較於考慮一時的專業「冷熱」,學生更應該將目光聚焦於自身,結合個人志趣與自身所長,追尋適合自己終身發展的職業方向。

源:微言教育

監 審:鍾榮貴

編:梁 鵬

編 輯:王 恩

運 營:石家莊廣播電視台新媒體中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8680f4f15b8014b5cb7786479a69251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