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合川老農民】
最近,野豬把城裡人給難住了。
10月27日,南京發生了一起因野豬侵入列車線路而導致的嚴重事故,一頭野豬侵入列車線路,與通過的D5515次列車相撞,引發設備故障停車,D5515次隨車機械師下車排查處置故障過程中,被鄰線限速通過的列車碰撞,經搶救無效不幸身亡。
近年來,野豬入侵對我國城鄉造成了極大的破壞,但主要是在農村地區,野豬進村覓食,對莊稼作物吃干抹盡,去時還不忘拱土,加深對於土壤結構的破壞。
2020年,惠東縣古田自然保護區周邊的村莊頻繁遭受野豬侵襲,村民種植的香蕉田在野豬的啃食下幾乎全軍覆沒,地里只剩下枯黃的香蕉葉和被拱翻的土坑。野豬不僅破壞了香蕉田,還對蔬菜和稻田造成了嚴重損害。據村民反應,這種情況已經持續了多年,嚴重影響了他們的生計。
野豬破壞農田
無獨有偶,2021年陝西省漢中市勉縣多個鄉鎮的農田遭受野豬侵擾,玉米、小麥等主要糧食作物受損嚴重。由於野豬常常在夜間成群結隊地進入農田,迫使村民甚至不得不在田間搭建臨時住所,全天候看護農作物,耗費大量時間精力,影響農業生產。
同樣的事情,在福建、湖北、四川等多個省份都有發生。根據統計,全國如今有26個省份都遭受著野豬泛濫的影響。
而近年來,隨著城市生態環境向好,野豬也慢慢「進城」了。
但因為城市相較於農村,人口密度更高,基礎設施更為複雜精密,同時城市人口因為常年遠離大自然,面對野豬時會更加生疏無措,更易陷入恐慌。因而野豬對於城市的襲擾,更令人擔憂。
作為全國最受野豬青睞的南京市,由於其山林茂密、水源充足的丘陵地形,為野豬提供了天然的生活場所。光是2024年10月,南京地區就發生過幾起野豬襲人事件。
野豬入侵城市
2024年10月17日,遊客袁女士在南京紫金山遊玩時,一隻野豬突然從距離她們約2米的地方飛奔過來,袁女士反應迅速側身躲避,但仍被撞傷胳膊。
2024年10月27日,一頭野豬闖入南京一家四星級酒店的大堂,它在酒店內亂竄,引起人員恐慌。
與此次撞擊列車事件同樣後果嚴重的,還有2023年12月8日發生在南京江北新區天潤城十街區小區的野豬撞人事件,肇事野豬先後闖入多個小區,連傷三人,不可謂不囂張。
那麼為何野豬會泛濫?這其中有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使得森林覆蓋率提高,植被恢復,這為野豬提供了更多的棲息地和食物來源。
其次,在食物鏈內部,其天敵如老虎、豹、熊等大型肉食動物對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較弱,數量銳減,甚至在一些地區滅絕。這使得野豬缺少了自然的天敵控制,種群數量得以迅速增長。
老虎捕獵野豬
同時,野豬過去一直被列為國家「三有」(有益的、有重要經濟價值、有科學研究價值)保護動物,禁止隨意捕殺。
當然,最核心最重要的,是野豬固有的特性:
1)自身超強的環境適應能力以及繁殖能力
野豬能夠適應多種生態環境,包括森林、山地、草原、濕地和農田等。它們不僅能在溫帶和熱帶地區生存,還能在海拔高達4000米的高原地區找到蹤跡。
同時,野豬是典型的雜食性動物,食物種類多樣。它們可以吃植物的根莖、果實、葉子,也能捕食小型動物、昆蟲和鳥類的蛋。這種不挑食的習慣使它們能夠在不同環境中找到足夠的食物。
再者,野豬能夠適應不同的氣候條件,從炎熱的熱帶地區到寒冷的高山地帶都能生存。它們的身體結構和行為習慣,使它們能夠應對極端溫度變化。
最後,野豬通常在10到20個月齡時達到性成熟,一年可以繁殖兩次,單次產崽高達十數隻。此種超強的繁殖能力保障了族群的延續,在條件適合的情況下,能夠迅速地擴大族群規模。
民間有言:一豬二熊三老虎。野豬的戰鬥力凌駕於老虎與熊之上,可謂是妥妥的版本T0。
武德充沛的野豬
皮糙肉厚,性情兇悍,適應力極其,善於集群作戰。即便沒有野生動物保護法的庇護,野豬都是一個非常棘手的存在。
如果缺乏狩獵經驗,即便是全副武裝,人也很難是野豬的對手。
野豬如此難纏,是不是就沒有方法防控了呢?
其實也不然,針對野豬的鬥爭一直在持續,比如農村地區就會廣設防護網和圍欄,挖壕溝,抑或是用「稻草人」、聲音或氣味驅趕的方式阻擋野豬入侵。
撞在防護欄上的野豬
此外,一些地區為了避免野豬襲擾,主動改變了種植結構,少種野豬喜愛的食物,多種如土豆、小麥這種野豬不太感冒的作物。
同時,隨著野豬被移除野生動物保護名單,各地高價懸賞捕獵野豬,也使得犬獵這一控制野豬生態平衡的方式逐漸興起。
一個專業的犬獵隊伍,通常配置5人左右的獵人隊伍,10隻左右的獵犬,其中獵犬分為偵查犬(頭狗)以及坦克與輸出一體的戰鬥狗(重託)。狩獵一旦開始,頭狗鎖定獵物位置,形成包圍圈,而重託犬披甲上陣,與野豬展開殊死搏鬥。
獵犬圍獵野豬
在野豬被獵犬消耗得奄奄一息的時候,獵人再上手補刀,完成致命一擊。
並且在現代科技的加持下,為了更精確地鎖定野豬的位置,獵人們甚至用上了熱成像無人機。
寧夏西吉縣在犬獵野豬方面打出了有效的樣板,其中由吳志強率領的西北刀客隊是國內頂尖的狩獵隊伍,成立五年來累計捕殺5000隻野豬。
無人機熱成像下的野豬群
此外,引入野豬的天敵對其族群數量抑制,這也是一個可行的方法。比如雲南當地的豺,就很好地抑制了野豬的泛濫。
但即便如此,當前對於野豬的防範,仍然缺乏系統高效的方法。
對於物理防護,野豬可以日拱一卒,這就使得當地需要投入大量的財力和精力來維護防護設施。
而久經沙場的野豬會徹底免疫掉聲光氣味的干擾,對於稻草人這種假擺設更是會視若無物。
至於犬獵,這終歸是一個高門檻的技術活。
首先它非常辛苦,因為大多數狩獵活動需要在夜間展開,狩獵團隊必須與野豬展開持續的夜戰。而且野豬十分靈活,善於奔跑與利用地形掩護,因此十分難纏。
中國的農村地貌不同於北美,別人可以坐在直升機上,在一望無際的大平原上用加特林輕鬆追獵野豬。國內的山地密林常常令無人機都折戟沉沙,更遑論輕鬆平推。
其次,狩獵用的獵犬培養成本極高,單犬價值上萬,精英犬更是接近十萬。這種獵犬培養起來不容易,一旦在與野豬的搏鬥中夭折,對於團隊來將是巨大的損失。
與野豬搏鬥的獵犬
就以寧夏西吉縣定下的300頭野豬的指標來看,單靠西北刀客隊這樣的孤狼佼佼者,那是難以完成的。就當下來看,頂尖的狩獵隊伍永遠都是奢侈品,而在粗獷繁殖的野豬面前,它更是杯水車薪。
特別是當前對於獵殺野豬的懸賞金額相對較低(2600元/一頭),收益難以覆蓋狩獵隊運營成本,這將可能大大降低民間狩獵隊參與其中的積極性。
出於維護生態環境平衡的考慮,對於野豬狩獵的數量也需要嚴格且科學的控制,這種動態平衡的閾值往往很難精確把握,這也加大了人與野豬鬥爭的難度。
綜上所述,野豬泛濫在當下註定是一個治標難治本的事情。但並不代我們就要對這個問題躺平。
首先,整體來看,野豬泛濫的根源仍然在城市之外,是自然環境下的生態平衡出現問題的結果。
而針對與自然接壤的縣域、村域,可以通過持續的控制手段(引入天敵、定期圍獵)來將其族群密度控制在合理範圍內。
野豬的天敵之一,豺狗
一些縣域鄉鎮甚至可以發展圍獵野豬的相關產業,搞狩獵文化,狩獵比賽,狩獵展,結合直播等網絡工具,在磨鍊狩獵團隊能力的同時,又能帶動當地經濟。
吉爾吉斯坦傳統狩獵節薩爾布倫節
此外,對於受襲擾的農村地區來說,老百姓最擔心的是自己糧食作物的損失。為此,應該加大推廣相關保障,引入與野生動物破壞相關的險種。
而對於城市地區的保護,則可以建立在城市周邊設立緩衝區和生態走廊。
深圳首條野生動物專用「生態廊道」,意在野生動物防護、監測
緩衝區的目的是讓野豬就地覓食,減少它們進入城市的機率。
而生態走廊則是連接城市周邊的自然保護區,相當於給野豬修了一條天然的馳道,幫助野豬在不同棲息地之間移動,使其移動路徑不與城市產生交集。
針對城市區域,可以建立野生動物防護系統,通過無人機監測,GPS定位,掌握城市周邊主要野豬集群的動向,對其可能的侵襲做出預判。
上述方法在我國諸如深圳等城市已有實際案例。而在海外,如德國柏林這樣的城市也有相關的實踐經驗。
我在德國的時候就時常被當地人分享「野豬肉」,這也許正是其野豬防治工作的「副產物」。
此外,加強市民對於野生動物防範的教育也尤為重要,特別是面對野豬,如「野豬面前裝死沒用」的基本知識應該得到普及,這樣有助於市民在遭遇野豬時能夠進行應急處理。
相信在現代科技和治理理念的加持下,對於野豬的防控能夠得到循序漸進的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