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排量通路踏板車,本土品牌基本都放棄了,除了大陽,為什麼?

2022-08-03   摩托財智

大概兩年多前,我就問過一些摩托車門店的銷售一個問題:在小排量通路踏板車市場,現在本土品牌(本文的本土品牌,不算豪爵,理由看注釋)還有機會嗎?每個銷售員都說應該沒有機會了。我也一直深以為然,別看如今各大本土品牌紛紛推出ADV踏板、復古踏板、大踏板等,但這麼多本土品牌(除了大陽)這兩三年上市了幾款125踏板?你能叫出幾款本土品牌125踏板的車名?

註:豪爵踏板是個特殊情況,因為豪爵與鈴木合資,踏板車一直有打豪爵鈴木商標的,也有打豪爵商標的(近三四年豪爵踏板車才去鈴木化,國四後徹底不打豪爵鈴木商標了),終端形象與陳列也並未把豪爵與豪爵鈴木產品線分割,加上商家的刻意引導,造成多數用戶對豪爵和豪爵鈴木傻傻分不清(到現在還有不少人以為買的是豪爵鈴木踏板),更關鍵的是豪爵超強的品控能力,使得兩個商標的產品,在品質上保持一致,這才是豪爵踏板能成為通路小排踏板車市場主導品牌之一的核心原因。簡單來說,就是豪爵踏板出身就不是純本土品牌,一直借鈴木的橋(品牌和技術),穩步走路(品控好),現在已經壯大到獨立走路,而且走得很好。

小排通路踏板做不過合資品牌的五大因素

我還找了幾個理由說服了自己,那就是做小排通路踏板其實比做個性化中排踏板更難。因為小排通路踏板一定是要做量的,就要面對合資品牌、豪爵踏板的強力競爭,既考驗品質、也考驗發動機技術和成本,市場銷售還考量品牌和網絡實力。

本土品牌通路踏板,品質比不上合資、發動機技術性能比不上合資(到現在基本還是GY6發動機改良,包括豪爵目前的很多踏板依然如此),成本也比不上合資(因為短期上不了規模,就沒有成本優勢),品牌基本沒有正溢價甚至還有負溢價,網絡數量和質量也明顯不及合資品牌(通路車上量,非常依賴商家網絡數量及質量)。這五大競爭維度,本土小排量踏板車一個都比不上日系合資與豪爵,你說怎麼可能還有市場機會?不但本土品牌沒什麼機會,就連光陽也不賣125通路踏板。所以別看小排通路踏板相對簡單一些,但簡單的東西想上銷量規模,就非常非常難。

目前唯一全力開發小排通路踏板的本土品牌

一直以來本土主流品牌踏板車就做得不好,這主要是自身品控差和缺乏踏板動力技術的原因,當然也有市場原因,因為踏板車早期主要賣城市市場,而城市主要認合資品牌。國三時代,本土品牌踏板車還有低價位同質化的台州踏板能走一些量,但國四切換後,台州踏板也全面潰敗,其他本土品牌也都在騎士車領域發力,踏板車的新品開發非常少,小排量通路踏板基本完全放棄,但與此同時,國內踏板車的市場銷量和份額卻在不斷增長。

這個時候,大陽摩托是第一個聚焦踏板產品線的本土品牌,全力突破踏板發動機技術,並大量開發踏板產品,短短2年多時間,就成為本土品牌中踏板車產品線最豐富、銷量也最大的品牌。而直到現在,很多本土品牌踏板車也只有1-3款中排個性化踏板,125/150排量通路踏板基本還是放棄狀態。我們先來梳理下大陽這幾年的產品上市時間線。

2019年12月,大陽在三亞率先發布V銳300,這也是本土品牌的第一款300排量大踏板。

2020年7月,大陽又發布了V銳250。

2020年8月,大陽緊接著又發布了關鍵的Vi-Core1.0混合動力平台,以及對應的V銳150、V銳125,以及一款電摩踏板E-VIBALL。

2021年3月,大陽發布ADV350和ADV150,擴充本土品牌ADV踏板細分市場,ADV350踏板迄今依然是本土最大排量ADV踏板。大陽踏板產品譜系初步形成。

2021年8月,大陽又發布了混動Vi-Core2.0動力平台,發動機本身功率扭矩大幅提升,混動加持時間由一代的3秒增加到6秒,更具市場意義。

2022年4月,大陽發布平踏版的VRC150、TCS版ADV350、升級版ADV150及V銳150,以及通路車款 VPG125/VPC125/VPJ125,大陽踏板產品矩陣初步形成。

2022年6月,大陽再次集中發布8款新品踏板,其中復古踏板VRF150、業內最高技術配置的125踏板VRS125、高性價比通路踏板VPS125為全新產品;同時還發布了混動Vi-Core3.0版,混動助力時間延長到10秒,極具商業價值。大陽的踏板產品矩陣初步已經具有一定規模了。

大陽踏板全面爆發!大小排量均普及混動+TCS+ABS!

從2019年12月到2022年7月,只用了2年半的時間,大陽就建立起龐大又極具競爭力的踏板車產品矩陣,同時在中大排踏板車銷量居行業翹楚,125小排量踏板也在穩步前進,新上市的VRS125、VPS125、VPZ125都很有市場潛力。

怎樣才能與合資品牌踏板競爭?

目前大陽也是業內唯一將所有精力、資源聚焦踏板車的本土品牌。2年半時間,大陽就在本土品牌幾乎難有作為的踏板市場開疆闢土,形成了自家的豐富的踏板矩陣、Vi-Core動力平台、TCS技術,和多款擁有相當市場份額和知名度的代表產品,比如V銳300、ADV150、ADV350、V銳150,以及最近剛發布就很火的VRF150、VRS125。為什麼大陽踏板可以做到這些?

品牌、規模成本、網絡質量數量、品質、產品技術性能,小排量踏板的五大競爭維度,作為企業短期能做的也只有品質和技術性能。提升品質是基本功課,需要長期不斷提升,但要打開市場,更需要提升產品技術性能,打造更高性能更高技術配置的小排量踏板車,否則在原有的產品技術框架內,與合資小排量踏板競爭,是不可能有出路的,必須要在技術和性能上有顯著優勢,才能與合資小排量踏板競爭,這是競爭的必然也是品牌的無奈,如果誰認為只要把小排量踏板質量做好一點,價格做便宜點,就能撼動合資品牌與豪爵的踏板市場份額,那就是太天真了。

大陽踏板的三步走戰略

於是,大陽祭出了三步走戰略:第一步打造出全新的125/150/250/300/350踏板發動機動力平台,尤其是在125/150小排量發動機上,跳出GY6的泥潭,開發出功率扭矩更大的高性能小排量發動機,功率扭矩全面超越競品。

在近乎壟斷的小排量踏板領域,開發出功率扭矩更高一些的發動機,就能幹過合資踏板嗎?顯然事情沒那麼簡單。於是大陽第二步就是加碼動力技術,將油電混動、靜音啟動、怠速啟停、快速充電四大技術整合為一體的Vi-Core動力技術,已經全面運用到125、150、250、300、350各排量動力平台上,打造出大陽獨有的混動發動機平台,混動技術也從一代的3秒加持,升級到二代6秒、三代10秒加持,擰下油門,就能感覺到更強的加速體驗,小排量踏板加速肉的傳統印象得到顯著改善。(摩托車混動技術是本田率先推出的,運用在東南亞市場,目前尚未引入國內)

這樣一來,合資與豪爵125踏板還在賣風冷兩氣門、六七千瓦的動力時,大陽125踏板已經是風冷7.2千瓦水冷四氣門11千瓦,還帶混動、靜音啟動、怠速啟停、價格只與合資踏板相當或略低,這不香嗎?

但是大陽覺得只靠這些還是不夠,於是又有了第三步,與合作夥伴聯合研發出首個國產TCS系統,並將TCS、ABS、隨動大燈等高端配置全面下放到125/150踏板,形成了大陽踏板獨特的風景線,你想要帶ABS、TCS、怠速啟停、混動的125/150踏板,只有大陽一家有。

就在合資125踏板還在賣前碟後鼓鹵素大燈時,大陽125/150踏板已經上了隨動大燈、急剎爆閃、LED透鏡大燈,以及ABS版、TCS版,這難道不香嗎?別說小排量踏板ABS\TCS不是很必要,要知道意外摔車與排量沒什麼關係,甚至與騎行技術關係也不大,我覺得大陽銷售老總說的一句話非常有道理:這些配置只要能為你避免一次意外傷害,就遠不止這幾千塊錢了。

把混動、怠速啟停、靜音啟動、急剎爆閃、隨動大燈、TCS、ABS等這些高端的技術配置,下放到125/150小排量踏板車上,讓原來沒得選的中國消費者,今後也能騎上動力更強勁、制動更安全、路面不打滑的小排量踏板,這不是大好事嗎?如果沒有大陽,中國龐大的小排量踏板車用戶,還不知道哪年可以等到這樣的好事!如果合資品牌小排量踏板也推出這些技術配置,賣再高的價格,也保證全都是一片崇拜與叫好之聲,這真的挺悲哀的。據悉,大陽已經研發出了可變氣門技術了,目前作為技術儲備,為未來踏板市場更嚴重的「技術內卷」做準備。

踏板車已經超越騎式車,成為第一大車種,小排量通路踏板更占據最大市場份額,這塊市場拱手讓出對本土品牌是非常不利的。目前看來,大陽踏板的這條路是走對了,有了更高技術含量更高配置的大陽踏板,給用戶更多選擇,未來合資的或進口的高端踏板想割中國消費者韭菜會變得困難,因此哪怕今後你買了合資或進口踏板,其實也會受益於大陽踏板。誠然,任何新技術的研發都是坎坷的,我們應該給這類努力進步、堅持研發的企業更多尊敬和支持。當然有了這些技術優勢,還需要大陽不斷提升品質做工,這樣才能真正在踏板市場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