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造」《大道薪火》靠什麼贏得口碑

2023-10-19     江南都市報

原標題:「江西造」《大道薪火》靠什麼贏得口碑

「江西造」《大道薪火》靠什麼贏得口碑

央視熱播劇《大道薪火》自開播以來,收視如虹,一度創下同檔期電視劇收視新高。這部「江西造」電視劇靠什麼贏得收視?背後隱藏了哪些「真香」定律?

獻禮毛澤東誕辰130周年的電視劇《大道薪火》,從眾多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劇中脫穎而出,登陸CCTV1黃金檔。該劇一經播出,收視率迅速破1,拿下中央台收視日冠,份額占據6.017%。

這部「江西造」電視劇靠什麼贏得收視?背後隱藏了哪些「真香」定律?

視角新:小切口描繪大時代

該劇在激盪的革命洪流中找准切口,選取獨特視角書繪革命年代的歷史。以建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為背景,講述從1931年到1935年間,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革命家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不斷探索中國革命道路,帶領工農群眾建立紅色政權、在贛鄱大地上點燃燎原星火的宏偉歷史。

同時,著眼小人物,以徐阿婆一家為代表,描繪中央蘇區百姓的生活百態,展現個人在歷史風雲中的命運波折,給觀眾帶來強烈的代入感。

電視劇開頭人們正在紅軍廣場興奮地互相慶祝,人群中卻有異常響動,毛澤東詢問後得知徐阿婆的孫女秀秀的遭遇,直面蘇區「童養媳」難題,趁機完善《婚姻條例》,讓蘇區的婦女能夠真正得以解放。

徐阿婆家的兩個孫子,在毛澤東的影響下加入紅軍,到前線攻打贛州。導演運用了大量鏡頭來表現戰爭的殘酷,真實展現了敵我雙方對峙的畫面,突出了贛州城的「易守難攻」。紅軍戰士的英勇無畏,徐阿婆孫子們的壯烈犧牲,側面展現攻城的艱難。

《大道薪火》依託建設紅色金融視角,全方位地展現了中央蘇區在國土、金融、經濟、根據地、政權、法制、教育、醫療及文化宣傳等方面的探索,全景回顧了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填補了革命歷史題材影視劇對展現金融建設方面的空白。

形象新:立體真實的人物群像

該劇摒棄了刻畫英雄人物「高大全」臉譜化手法,塑造了許多接地氣、生活化的領袖形象,讓人有親切之感。

劇中大量生活化的情節,將人物的多面性通過真實歷史細節進行還原。

毛澤東在山上休養身體時,徐阿婆的孫子小瑞金偷偷在他門前擺一排橘子引起他的關注。得知小瑞金不去上學而來找他玩,毛澤東耐心教育他要學習知識。小瑞金覺得學習沒用,想去前線打仗,毛澤東就告訴他紅軍中也分不同的崗位。

劇中的毛澤東,他會耐心陪孩子玩樂,是溫柔的長輩,亦是嚴厲的老師,形象豐滿生動。去徐阿婆家開天窗、親自下河為幹部們打魚、上山採藥等一系列生活化的情節展現了深厚的軍民魚水情;路線決策會議時的雄辯,展現出對探索適合中國革命正確道路的堅定信念,毛澤東的形象更為真實立體。

劇中女性代表賀子珍、錢希均,每一次出場都帶著深厚細膩的情感,無微不至默默支持丈夫事業,展現出大革命浪潮中的中國女性之美:果敢、溫柔、堅毅、包容。

毛澤民被譽為「紅色大管家」,卻有著種種「摳門」的舉動。掌握動輒百萬銀圓的財政大權,卻不捨得花一個銅板,請上海的大舅哥錢之光來家裡吃飯,僅炒了三個青菜,酒還是借來的。

宏大敘事與生動細節相結合,細膩的人物刻畫、豐沛的情感表達,塑造了立體飽滿、不落窠臼的人物群像。

9月15日開播,央視《新聞聯播》報道截圖

敘事新:雙線並行下的空間寫意

如何把種好治國理政試驗田的故事講精彩,將探尋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重重險阻條分縷析地呈現給觀眾?

該劇獨具匠心地採用雙線敘事並行的方式:一邊是軍事鬥爭路線的激烈博弈,一邊是紅色金融體系建立過程中的反特諜戰,敘事交織中多維度再現經濟、金融、土地及根據地建設等珍貴歷史。

1931年11月,前線激戰正酣,黨內財政卻捉襟見肘,軍餉軍糧怎麼辦?敵人封鎖越來越嚴,根據地該如何正常運轉?

「只有錢袋子滿了,才能用經濟支撐政治建設」,毛澤民同志被任命為國家銀行行長,負責中央蘇區財政收入。採用了統一蘇區貨幣、發行股票、實施銀行貸款政策等各種手段,甚至親自為商界老闆端茶水,動員蘇區幹部群眾把錢存入國家銀行。

蘇區經濟建設之艱、革命先驅面對困境中的智慧表露無遺。

該劇通過寫意手法,增加了作品的表意空間和情感厚度。徐阿婆在昏暗的屋中編織草繩,一道光投射在徐阿婆的面龐,青年毛澤東從光中走來,笑意盈盈地對徐阿婆許諾,一定會找一個好大夫為她治療眼疾。

這道「光」既拉開了該劇故事的序幕,又向觀眾預示著中國共產黨將在毛澤東同志的帶領下為飽受苦難的人民群眾帶來希望。

劇中,臨時中央政府建立後,國民黨二十六軍正式起義,他們脫下象徵著國民黨的軍裝和徽章,表明了他們聯共反蔣的決心。

寫意化敘事空間除了鏡頭語言的體現,還有人物對白、經典詩詞名句的運用。

「鐵山相對望蒙蒙,煙霧霏霏鎖萬重。」毛澤民站在鐵山壠的山坡上望著蕭條的鎢礦坑,對國民黨反動派破壞鎢礦的惡毒行徑憤懣不已,敘事場景空間的詩意化營造,凸顯了劇作的藝術張力。

路徑新:創作本土特色的影視劇

該劇能大獲成功的重要原因:真正尊重歷史,呈現出真實的歷史感。

《大道薪火》能夠正面展現中央和紅軍高層的路線鬥爭,揭示年輕的中國共產黨和工農紅軍成長之痛。

臨時中央在「打不打贛州」的決策上存在分歧,王稼祥與毛澤東在大樟樹下的激情辯論給觀眾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沒有正確的調查同樣也沒有發言權」的語句擲地有聲。

經過贛州一役,實踐驗證了毛澤東的軍事戰略是正確的。這段歷史,不僅僅是毛澤東個人政治生涯的起起落落,更是中國的革命道路的艱難探索。

這部「江西造」電視劇有良好的口碑,背後是紅色基因的覺醒與紅色血脈的傳承。

「紅色基因文化是中華文化中獨有的形態,是中國革命文化的精髓。」該劇深挖江西紅色資源,處處都是江西元素,導演和製片人都是江西人,紅色基因根植於他們的血脈中。

劇組來到江西實景拍攝,搭了兩萬平方米的景,真實還原歷史場景。

精品是靠時間和匠心鑄就的。該劇籌備了兩年之久,於2022年5月開機。拍攝期間的戰爭場面需要招募不少群演。

瑞金市委宣傳部因此招募了放暑假的大學生當群演,老百姓也紛紛前來幫忙,這份「軍民魚水情」讓劇組人員感慨不已,「老區就是老區,這裡和別的地方真的不一樣。既然有這片紅色的土壤,那就一定要讓紅色基因在這裡生長、發芽!」

這部劇詮釋了「大道薪火」背後的深刻含義,回答了「為什麼要發展蘇區經濟」及「如何發展蘇區經濟」的問題,不僅暗喻了每一個革命者都是革命道路中的薪火,更是對紅色基因文化的覺醒與傳承。

近年來,《建軍大業》《信仰者》《鄧小平小道》等一批優秀作品屢獲大獎,江西造影視劇關注度越來越高、口碑越來越好。

未來,「江西造」影視在紮根本土題材、弘揚紅色文化方面,一定會有更大作為。

(江西省文聯文藝處吳江靜、南昌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廣播電視23級碩士焦婉笛、趙茗欣對本文亦有貢獻)

來源: 當代江西

值班編輯:嚴佳成

值班審核:范俊傑

值班編委:游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85d4eaf9ad0bb9c5f504b043621ba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