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略科技吳明輝:生成式AI正在改變營銷生態,大膽擁抱技術紅利

2024-10-21     經濟觀察報

經濟觀察網 李曉丹/文

經濟觀察網 記者 李曉丹 在今年巴黎奧運會期間,明略科技與東華大學合作了一個項目,讓60名大學生利用生成式營銷工具來運營自己的社交媒體帳號。這些大學生的平均粉絲量只有幾十個,卻在整個奧運期間,發布了1000多篇帖子,總互動量達到了20多萬,抖音最高單帖互動量為6000+,小紅書最高單帖互動量為70000+,爆帖率非常高。更重要的是,以往在奧運期間,要達到這樣的營銷效果,營銷投放是不菲的。

「當內容可被測量,營銷創造力將迎來大爆發。」 明略科技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執行長吳明輝表示,一提到生成式AI(人工智慧),人們往往覺得這是非常高深的技術,一般人無法掌握,但其實要用好這個技術很簡單,只要洞察消費者的需求痛點,利用好社交媒體的洞察工具就可以做到。

讓內容可以被測量,這就是AI工具要做的第一件事。吳明輝給出了一個簡單的函數公式:y=f(x)。「當我們和大模型應用對話時,x就是Prompt(是用於激發或引導消費者做出購買決策的一系列信息),大模型反饋的信息就是y。這個函數可以進行多輪對話,可以給它第二個x、第三個x,把上一個y作為新的x繼續疊代。過去一年,我們看到很多企業有落地生成式AI的決心,但效果卻沒有達到預期,問題就在於大家還沒有為生成式AI做好準備。」吳明輝說。

吳明輝進步一解釋,對於企業而言,要把生成式AI引入到企業內部成為生產力,首先需要生產資料和生產工具,f就是生產工具,x是生產資料,從內容生成的場景來看,只有洞察到消費者的需求,才能寫出準確且有價值的Prompt,調用大模型的內容生成能力,產出消費者喜聞樂見的內容。

生成式AI提升了效率,但是另一個問題接踵而至,在提高數量的同時如何保證內容的質量?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如何讓機器可以生產千人千面式的營銷內容。以社交媒體的KOS(關鍵意見傳播者)的內容投放為例,與傳統的電視台、戶外廣告不同,消費者在信息流的環境下擁有了可以隨時划走視頻的權力,如果信息流平台不賦予消費者划走的權力,就拿不到消費者真實的需求,沒辦法更好地做內容推薦和分發。在真實的媒體環境下,品牌方需要生產大量內容,如果內容只是小幅度的修改、重複度高,消費者可以隨時把這些內容划走。

「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就是,讓觸達消費者的信息顆粒度更細,這也是內容營銷差異化的關鍵。」吳明輝表示,從去年開始已經有了一個明顯的變化,信息端從單一模態逐漸進入到多模態,大模型對語音、圖像與視頻的識別、理解和生成也越來越強,隨著AI推理能力的不斷提升,營銷成本已經在逐步降低,這讓增加信息顆粒度變得更加容易。

上一代人工智慧在媒介、流量、採買,以及智能分發等方面已經較為完善。很多客戶建了DMP(數據管理平台)、CDP(客戶數據管理平台)系統,可以很好地劃分人群,但最終難以達成千人千面的目標,問題在於品牌把人群分為成百上千種後,缺少豐富的內容素材用於投放。

「我們通過三個維度幫助品牌挖掘到更為精細的x:一是解碼內容詞元,從客觀內容看廣告創意內容的描述對象;二是激發受眾反饋,從消費者主觀視角出發,把握不同的消費者看到相同內容的主觀感受差異;三是對齊品牌價值,基於品牌的價值理解,了解不同品牌對於內容的差異化要求。」吳明輝說。

吳明輝強調,在機器互動產生大量數據之後再去投放,這將是未來新範式的發展趨勢。

網際網路發展到今天,品牌之間競爭的是消費者心智,而不僅僅是生產管理的能力,內容將成為人、財、物之後企業管理的第四大要素,未來每個企業都需要一個由生成式AI驅動的新一代CMS(內容管理系統),積累內容生產所需的核心資源。吳明輝表示,內容成為繼人、財、物之後企業管理的第四大要素之後,每個企業都需要一個由生成式AI驅動的新一代CMS,積累內容生產所需的核心資源。

「我們做產生任何一個創意之前,都可以讓機器與機器互相博弈,看看這個創意另一個機器怎麼看。」吳明輝表示,所有的人工智慧都要依賴於數據,每一個企業在應用人工智慧時也一定要利用好自己獨特的數據,而數據來自於交互和互動,它既來自於品牌,每一支廣告創意與消費者之間的溝通,消費者與品牌之間的互動;也來自於人和AI之間的互動,還來自於機器和機器的互動,機器與機器的互動,未來可能會成為B2B(Business-to-Business)行業的主流。

對於由AI所帶來的營銷範式更迭,吳明輝認為,新範式到來的時候,需要重新思考生成式人工智慧的生產關係問題,思考新的生產力如何與上一代的生產關係更好協同以及AI與人的協同,「人」既包含消費者,也包含了營銷者,要積極擁抱AI所帶來的營銷新範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8598703cac19d17c7c78bc97c320cba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