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雪的五大投資提示:想賺錢?投資者要留意這些

2019-11-11   華盛前哨

編者註:對於像拼多多、蔚來、瑞幸咖啡這樣的成長型公司,我們該怎樣評判呢?或許能從費雪的投資理論中找到答案。

作者/華盛學院Jay

此前,我們已經介紹了《怎樣選擇成長股》中費雪推薦的15條選股原則,這些原則包括對增長前景、管理層以及企業文化的挑選準則在內。然而,15條原則並不是內容的全部,費雪還在書中附上了他對股市的其他思考,其中就包括第八章及第九章中的「投資者的五個不要」。

這些由費雪總結的經驗,今天已經成為巴菲特投資哲學的基礎,其中就包括「集中投資」、「限定能力圈」、「尋找競爭優勢(護城河)」、「考慮時間和價格」等投資理念。

資料來源:公開網絡,華盛證券

下文所談及的內容,與巴菲特當年看到的並無不同。我們始終認為,這些內容是時讀時新的不朽教學,無論你掌握的資金量有多少,都能從費雪的思考中有所收穫。

一、不要過分強調多樣化

「如果你把雞蛋放在很多籃子裡,就會使很多雞蛋沒有放進真正具有吸引力的籃子裡,並且不可能在放進雞蛋之後一直盯著它們。」

沒有一種投資原則比多樣化更受人稱讚,因為這一概念是如此簡單,以至於連股票經紀人都能理解,但這種方法不總是對的。費雪認為,投資者持有25隻或者更多隻股票的行為是非常可怕的,原因是投資者不可能真正了解他所持有的25隻股票。過於分散的投資使得人們遠離他們實際上了解的企業,而買入了大量他們事實上並不了解的企業。

根據費雪的觀點,僅僅熟悉企業公開出具的財務報告,是遠遠不夠的。真正了解一家企業的情況,包括但不限於:了解企業的管理層,以及生產、研發和銷售的具體環節和進度;在合法的前提下,從企業的內部人員、競爭對手、供應商和客戶那裡了解企業的運營情況等。

在這樣的程度上,有多少投資者還認為自己可以勝任25家企業的調研和跟蹤工作?不過,費雪並沒有完全否定多樣化,只是強調不能過度,並在多樣化上給出了一些建議。舉個例子,投資者一共持有10隻股票,但其中8隻為銀行股,這樣的組合顯然是多樣化不充分的典型。相反,如果一個投資者持有10隻來自不同行業的股票,組合的多樣化就會理想得多。

此外,投資者需要考慮的是,部分企業本身在內部就具備多樣化:例如一家生產某種化工品的企業,這種特定的產品將廣泛地用在精密工業、建築建材和汽車工業中,那麼它的業務很難因為三個行業同時不景氣而被影響。內部的多樣化還包括生產不同類別的產品等。

二、不要買入創業型公司的股票

在文中,費雪將創業型企業定義為「正在發展新產品或開發新市場,並且是剛剛成立或者僅成立很短時間的新興企業」。對號入座的話,今天的拼多多、蔚來、瑞幸咖啡都算得上是創業型公司,如果你正準備投資創業型企業,不妨聽聽費雪的看法。

資料來源:公開網絡,華盛證券

從投資的角度看,費雪認為創業型企業存在一個基本的問題:任何成立不足兩到三年,運營獲利時間不足一年的企業,都與一家成熟企業分屬不同類別。在已經擁有較長運營記錄的成熟企業中,所有主要的商業職能都正在運行,投資者可以很容易地觀察到企業的研發、銷售、成本核算、管理層團隊合作的運營的所有方面。或許更重要的是,他能夠通過走訪和調查了解到企業的競爭優勢或者某些缺點。然而,對於初創型企業來說,投資者大多只能看到一個依靠想像繪製的藍圖,對於企業將會碰到的挑戰和競爭、以及具備的優勢或者缺點,都很難得出準確的判斷。

費雪在文中使用「安打率過低」(棒球術語,指成功擊球的機率較低)來形容創業型企業,這也是後來巴菲特在《致股東信》中反覆引用的概念——對大多數難以擊中的球視而不見,僅僅在安打率極高的情況下出手擊球。

事實上,觀察巴菲特的歷史持倉,裡面沒有一家創業型企業或剛剛上市不久的企業,原因或許還是因為發掘一家值得投資的創業型企業太過困難。即使是以風險投資技巧聞名,並且發掘了阿里巴巴的孫正義,縱觀其投資名單,除阿里巴巴外也幾乎全軍覆沒,而目前的WeWork也讓軟銀騎虎難下。

資料來源:公開網絡,華盛證券

三、不要以為一家企業的市盈率很高,就認為未來的收益增長已經反映在價格上

費雪認為,決定某家企業當前估值水平的並不是當期收益,而是市場預期的未來收益。高市盈率的潛在台詞是該企業極具前景,而低市盈率往往意味企業存在某種缺陷。不過,這只是預期,不代表事情必然會發生。

以CXR公司(虛構)為例。根據你的走訪和調研,你認為CXR公司多年來始終符合優秀企業應該滿足的十五點原則,它不僅在30年內始終保持銷售和利潤的增長,同時正在開發足夠多的新產品,一切信號都強烈地預示企業在未來也能獲得足夠的增長。因為它的優秀表現,CXR公司多年來的股價始終是每股收益的20~30倍,幾乎是當時市場平均水平的兩倍。

於是,不少投資者開始認為,公司的股價被高估了,原因僅僅因為公司的市盈率較平均水平更高,而根據均值回歸理論,CXR公司在若干年後的市盈率會隨之下降。然而,費雪認為這種觀點是非常荒謬的,關鍵假設「所有企業的市盈率最終都會逐漸向市場平均水平靠攏」的推測是錯的。原因在於,假如CXR公司在未來的30年仍然保持優秀的運營和強勁的增長動力,那麼公司的市盈率不僅不一定回歸,而還有可能取得更高的估值水平。

僅僅因為一家企業擁有較平均水平更高的市盈率,就認為其股價被高估,並不是正確的推測。優秀的企業可能通過良好的運營繼續維持較高的市盈率,而經營遜色的企業卻可能因為業績下滑使原本較低的市盈率升高。這也是巴菲特強調「以公道的價格買下偉大的企業」的來源。

四、買入真正優秀的成長型企業時,不要忘了考慮時間和價格

20世紀60年代後期,在長期牛市即將觸頂時,費雪犯了一個錯誤,這個錯誤便與支付的價格有關。

彼時,華爾街被電腦的投機狂潮包圍著,幾乎每個投資者都相信,以任何方式服務於電腦行業的任何企業,其未來的前景是無限廣闊的,這種感染性的情緒與今天的區塊鏈熱潮有些類似。儘管費雪一直抵抗著這種誘惑,但由於頻繁地與這些行業內的人保持聯繫,於是也開始尋找一些可能真正具備吸引力的投資。

1969年,費雪找到了一家從事非常前沿的技術設備企業。這家企業擁有堅實的業務基礎和財務狀況,公司的總裁聰明而正直,費雪在與CEO長時間洽談後,終於決定買入這家企業的股票。

接下來的幾年,該企業的確如費雪所預料的那樣取得了符合預期的增長,對於企業潛力的判斷是正確的。然而,這次投資卻是失敗的,費雪最終以微薄的利潤在持有該公司多年之後賣出。失敗的原因在於,費雪在受到衝動的誘惑之下,為企業的前景支付了不切實際的價格。

自此,我們也可以看到,對企業的估值高低是一門非常巧妙的藝術。正如「第三個不要」中表述的,高估值預示華爾街對企業較高的盈利預期,不一定是泡沫,但這種預期可能實現不了,或者即使最終實現,所花費的時間也超出了預期。

五、不要計較蠅頭小利

事業的早期,費雪擁有一位非常優質的客戶,這位客戶不僅擁有很強的投資能力,而且是一位風度翩翩的紳士。彼時,這位客戶在費雪的說服下決定購買某隻在紐交所掛牌交易的股票。在客戶決定買入的當天,該股的收盤價為35.5美元,而客戶希望能以35美元的價格購入,並且拒絕提高買價。此後,該股的價格從未跌至35美元。25年之後,費雪當年推薦的那隻股票的價格在計算紅利和拆股後達到了500美元

今天,我們仍然可以看到很多投資者會有這種習慣,即喜歡看著股價走勢圖表並在心中默默想出一個整數,並拒絕以高於這個價格購入股票。這種貪小便宜的想法很容易招致潛在的損失,對於正在具備潛力的成長股而言,應該「隨行就市」。和錯失買入成長型股票所造成的損失相比,每股多花0.25或0.5美元顯得微不足道。

相反,如果認為一家企業沒有長期成長的潛能,投資者最初就不應該買入。

小結

上述的「五個不要」,僅僅是菲利普·費雪一生中對成長股投資的思考的極小部分,有興趣的投資者可以自行查找《怎樣選擇成長股》以及《保守型投資者夜夜安眠》。

本文的內容不值得沒有系統學習過財務、企業管理以及與此相關的一切關於如何尋找成長股的投資者借用,原因在於其中的要點並不適合投機倒把。費雪可能很難想像一個以蠟燭圖短線交易的人認真地去考慮成長股的前景和價格之間的關係,而且長期集中投資的基本理念也與短期投機有本質區別。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本文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

本文來源於新浪集團旗下港美股交易平台華盛通APP資訊專欄,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