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節,給辛辛苦苦的媽媽們說一句節日快樂,請學會放過自己

2023-03-08   沫沫的靜好歲月

原標題:女神節,給辛辛苦苦的媽媽們說一句節日快樂,請學會放過自己

身邊有好多孩子在不同年齡段的媽媽們,各有各的煩惱。

綜合算下來,好像只有大學生的父母相對比略微輕鬆一些;

高中生的父母不敢高聲語;

初中生的父母頭疼孩子的初叛逆;

小學生的父母總覺得孩子不應該這麼不完美;

而幼兒園孩子的父母正渾身提勁兒各種企圖向前沖;

學齡前寶寶的父母則心懷忐忑的擔心著孩子的成長,跟不跟得上大家的節奏,或者能不能卓爾不群,會不會耽誤了他的潛能……

其實養兒育女本身就是一種自我修行。在這場修行中,事實就是,父母管與不管孩子,他們的身心都在不斷的茁壯成長。

區別在於,當父母有智慧的「管」孩子,更像是一種陪伴,就是人生的旅途中,作為父母有責任必須陪伴孩子一程,而孩子在自己羽翼未豐的時候,也的確非常依賴父母;

而當孩子逐漸自以為已經長大的時候,就分外考驗父母的智慧了。

說句實話,若是父母不能學會放過自己,學會釋懷,學會與現實和解,那麼就只剩下親子關係中的「雞飛狗跳」與「水火不容」;以及自己給自己尋來的無窮盡的煩惱。

若說幼兒園的孩子是依賴著父母、崇拜著父母的話,那么小學生就是從信賴父母到對父母的能力實力產生質疑的一種過程;

而中學生則會從自己的心中「看輕」父母,哪怕父母在自己的行業中是無可替代的翹楚,孩子依舊會毫不遲疑的認為「你不行」。

沒有辦法,一日三餐衣食住行,父母和孩子之間無法產生距離感,而「距離」才能產生「美」,你張張嘴,孩子就知道你下句話是什麼;若你不能改變,就只能任憑自己這個「初生的牛犢」有自己不成熟的想法了。

就像練習功夫的人,剛剛學會三兩招,就會想當然的認為自己是天下無敵;這是青春帶來的底氣,也是年少自有的輕狂。

只有當他真正功夫入了門,才會產生敬畏之心,才會知道天地之大,高手如雲;才會在不斷地挫折和失敗過程中被錘鍊,從而逐漸了解父母;也許只有當他到了為人父母的時候,才會恍然大悟當初父母的做法,才會逐漸意識到父母的不容易。

這是一個無法跳過的過程,既有歲月加持,又有人生寬度、厚度的不斷加深,所以這對於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講,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對於父母來講,又是一個比較煎熬的過程。

在親子關係中,一般家庭又都是媽媽在「衝鋒陷陣」,從媽媽的單方面發力,到喪偶式育兒,無不體現在家庭教育中,媽媽的舉步維艱與無可奈何。

陪伴孩子成長,從嗷嗷待哺,到蹣跚學步;從牙牙學語,到出口成章;從第一次背上書包,到第一次開始住校……媽媽基本上事無巨細,參與其中。

當然,幸福在其中,委屈也在其中。孩子從心中最依賴的是媽媽,打心底兒最先「瞧不上」的,也是媽媽,尤其是全職媽媽和不思進取的媽媽。

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事實上,孩子雖然也是沒有相同的,但氣人的水平、叛逆的能力卻是大抵一致的。

所以由此媽媽產生的心酸,雖然不足為外人道,但也是大約能夠相同的。

前兩天看了一個媽媽寫出的感悟:

從孩子出生到如今即將18歲,從孜孜不倦的催促孩子學習、進步,到啞口無言的聽著孩子狡辯、牴觸;從動輒就發現孩子天賦的驚喜,到默默接受孩子平庸的無言;從最初親密無間其樂融融的親子關係,到如今相顧無言怒目相視的冰點氛圍……

媽媽的辛酸史,讓她豁然開悟,就讓孩子將來做個「全職兒女」吧,與其寄希望讓孩子進步,不如自己開始奮發圖強。

原來,改變自己,比企圖改變孩子,要容易的多,結果也快樂的多!

其實這也是一種自我的救贖與慈悲。作為媽媽,何必非要去鑽牛角尖?

孩子成功,是他個人的努力;孩子失敗,也是他自己要面對的現實。作為媽媽,可以陪伴,可以守護,可以心疼,就是不能替他做決定、替他過生活。

大數據時代,孩子奇奇怪怪的知識面之寬、之廣讓你無法想像,再加上青春期的躁動,與荷爾蒙的衝動,但凡他想要懟你,就會有無數的「論據」做基礎,三五句話,句句張狂,沒有敬畏、沒有情義,卻能讓你啞口無言、讓你萬箭穿心、讓你萬劫不復!

所以,何必如此呢?

父母對子女,同樣也是一場漸行漸遠的過程。你已經扶他上馬(小學),已經送他一程(中學),之後,就到了要勇敢放手的時候,在他春風得意的時候,靜靜的看著他的背影,開心的過自己的生活;在他搖搖欲墜的時候,若有餘力就搭把手,借把力。

家庭成員間,從最初的照顧與被照顧,到最終的被照顧和照顧,其實是一個輪迴。這種輪迴中,分,則各自美麗,合,則同心同德,這就是家庭的幸福感與凝聚力。

這個世界,每個人擁有的都是一種單程票,孩子有自己的路,父母也有自己的生活;不給自己留下後悔就好。

女神節,願天下媽媽,學會放下,學會釋懷,學會給孩子留下成長的空間,努力讓自己在自己的領域一騎絕塵;學會給孩子的生活留白,積極讓自己的生活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