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騎手下跪之後,警情通報中為什麼有這9個字?

2024-08-14     愛濟南新聞客戶端

8月12日,杭州西溪世紀中心物業保安與外賣騎手衝突一事引發關注。當天晚間,杭州市公安局西湖分局發布警情通報表示,某外賣平台男性外賣騎手將小區欄杆踩歪後,被園區保安攔下,外賣員因擔心影響其他訂單派送遂下跪,後引發現場人員聚集。警方已對涉事人員依法開展調查,後續還將依據調查情況依法處理。

隨著警方介入,事件暫告段落。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警情通報最後特別提醒網民「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而這9個字已多次出現在近期有關熱點事件的警情通報中。

這是為什麼呢?

一線工作者頻成謠言主角

答案顯而易見——熱點事件儼然成為網絡「流量黨」的造謠基礎。

以「騎手下跪」事件為例,網絡上出現了不同版本的謠言。比如,根據警方通報,當事外賣員是男性,可在謠言中,涉事外賣員變成了女性,還有了「兼職大學生」的身份,部分「標題黨」「流量黨」更是以「保安欺負女性騎手」「下跪騎手是兼職大學生」等為主題,妄加議論。再比如,網傳糾紛發生後外賣平台暫停了相關地區的配送服務,還要封禁一批外賣騎手帳號,可相關外賣平台紛紛闢謠,媒體實測也發現配送服務正常。

以上種種恰恰體現出網絡謠言的規律之一:造謠者利用性別、職業、地域等,製造矛盾,挑動情緒,通過博取關注,引發共情、共鳴等,發酵話題,最後利用謠言的關注度和傳播量謀取利益。

網絡空間中,絕大多數網友都對保安、外賣員、快遞員、環衛工人、外來務工者等一線工作者抱有善意,也願意表達對他們的關心和尊重。結果,造謠者也瞄準了一線工作者群體,將他們作為謠言主角;甚至假冒一線工作者,誇張生活和工作環境,捏造悲情故事,以騙取旁觀者的善意,為自己博眼球、拉流量。在「騎手下跪」事件中,由於同時出現了騎手和保安兩個一線崗位,更是吸引造謠者蜂擁而至,「八仙過海」編故事。

面對這一趨勢,善良的網民有必要提高警惕,避免被誤導、被利用。最簡單的做法是,看到那些以一線工作者為主角的網絡信息時,不輕易相信、不隨意轉發,而是「讓子彈飛一會兒」,待事件原委清晰後,再給出自己的態度。

警惕謠言中的虛假細節

警情通報中的「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還反映出造謠者有了「新技巧」:為真實事件增加虛假細節,在亦真亦假中誤導公眾。

以前,網絡謠言雖然冠以「最新消息」,但缺乏時間、地點、人物等要素,相關細節更是模糊不清。現在,造謠者以真實發生的熱點事件為基礎造謠,不僅實現了時間、地點、當事人等「細節真實」,還通過「腦洞大開」的虛假細節,增加了謠言的迷惑性。

這一現象說明,對於網絡謠言的認知需要「與時俱進」,除了不能單純地以為「有圖有真相」「有視頻有真相」,也不能認為「有細節就有真相」。就近期各地披露的謠言看,在人工編造的細節之外,還出現了造謠者利用人工智慧生成工具,用圖片、視頻等為謠言增加可信度的做法。

對此,既要呼籲用技術手段從源頭制止造假傳假外,也有必要提醒網民,面對新的造假手法和造假工具,應當提高自己的上網素養,擦亮眼睛。

別被製造話題牽著走

「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屢屢出現在警情通報中,還因為部分熱點事件變成謠言後,能發酵出新話題,造謠者可藉此牟利。然而在實際生活中,這些發酵出的話題並不能解決實際問題。

仍以「騎手下跪」事件為例,事件起因是騎手與保安之間的糾紛,由此出發,可探討的話題並不少,包括外賣配送與小區管理之間如何平衡、外賣員在工作中損壞他人財物如何處理、外賣員遇到意外後如何進行後續服務,等等。這些都在正常的探討範圍中。但目前的一些謠言卻將公眾視線轉移到「一線工作者為什麼為難一線工作者」「男保安為什麼欺負兼職女大學生上」等話題上,完全是違背事實,上綱上線製造話題。這種夾帶私貨的探討,不僅不能推動問題解決,反而會製造新矛盾。

可見,面對熱點事件以及之後的各種傳言,還是要多一份理性。「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9個字不僅適合於某一起熱點事件,更應當成為每個網民的上網基本素養。

來源:上海網絡闢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83ba4cc3c7bbb9d646e9ce9e95149c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