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才子林森浩:投毒殺害舍友被判死刑,為何數百師生為他求情?

2023-11-18     一畫書畫

原標題:復旦才子林森浩:投毒殺害舍友被判死刑,為何數百師生為他求情?

林森浩出於1986年出生。他家中一共有兄弟姐妹五人,林森浩排在老二。早些年,林森浩的家庭條件並不算優渥,他的父親在一家服裝廠打著散工,母親則是一個非常普通的農村婦女。平常除了下地種菜便是拉著一輛木板車在鎮里的工廠中收廢品。經過林森浩父母的不斷努力,後來他們家中的條件比以往要好了很多。

林森浩知道自己的家庭條件不算特別好,只有通過努力學習才能在將來把它改善。刻苦奮鬥的他在高考時考出高分,輕鬆進入中山大學就讀。在中山大學的四年大學生活中,林森浩並沒有將自己的目標忘記,仍然保持著以往的刻苦態度。

2010年,林森浩憑藉自己異人的成績和在學校中優秀的表現,順利被保送進復旦大學的上海醫學院。在研究生階段,他發表了8篇核心期刊級別論著。讓人最為吃驚的是這其中5篇的第一作者署名都是林森浩。這足以說明他在這方面的研究有多深入。

到了研究生的最後一年,原本可以順利直博的他選擇了放棄,轉而到廣州市的一家三級甲等醫院超聲科面試,並且順利通過。

此刻,林森浩的目標已經近在咫尺,只要他伸手就能夠著。可他卻在一念之間踏進了深淵,讓自己這些年來所有的努力有付之一炬、功虧一簣。其結果也是讓人可恨、可悲、可氣又可惜。

惡念釀造出的惡果

隨著人類歷史的不斷變遷,人類的社會也從原來的愚昧封建轉向理智、包容。能夠讓我們的社會變得更加健全的原因之一絕對少不了素質教育的大力推廣。「讀書」這件事不再是家境優越的人的選擇,甚至是貧苦的家庭也依然擁有讀書的權力。

我們都知道,讀書並不是我們所能夠選擇的唯一出路,但不可否認的是,它確實是一條成本最低、收穫最高的一條路。它需要的「啟動資金」並不多,就算是因為家庭條件實在太差而拿不出來,政府也有政策幫助你繼續完成學業。

可以說,只要你是真的一心想讀書,那很多的外在因素導致的困難都是可以被輕鬆解決的。在學校中讀書學習得著一個過程,它並沒有告訴我們步入社會以後該如何賺錢,因為它是想把我們培養成一個會主動思考問題的人。

林森浩花費了二十多年的努力,最後終於成為了自己夢寐以求的復旦大學研究生。接下來的三年研究生生活中,他本可以活得瀟瀟洒灑,可卻在一念之間墮入深淵。

剛進入復旦大學的時候,林森浩特別開心,他覺得自己這麼多年來的努力終於要有一個好的結果了。只要在這三年中,他把自己的醫學專業順利完成,那之後的日子可就舒服多了。林森浩心中懷抱著對未來的美好幻想開始了自己年復一年的努力。

最初,林森浩和黃洋並不是居住在同一個寢室之中,黃洋是在林森浩入住一年後才搬進來的。後來,林森浩經常因為黃洋的一些生活瑣事而對他漸生不滿,雖然沒有發生過特別大的矛盾,但心中的怨恨卻是逐天增加。

時間來到2013年的3月29日,對愚人節特別期待的黃洋早早地就在這一天與同學開始商量大後天的愚人節該如何整蠱朋友。

林森浩並沒有參與討論,只是稍稍注意了一下黃洋等人的討論。看著黃洋大聲歡笑的面容,林森浩不知怎麼的心裡特別惱火,想要狠狠地將這無名的火給發泄出去。

31日,林森浩找了一個藉口將自己做實驗後剩餘並存放在實驗室內的劇毒化合物帶到了寢室,並且注入飲水機槽。他默默注視著黃洋起床,從飲水機接水喝下這所有的過程。

他本有機會挽救這一場悲劇的發生,但我們也無從得知他當時的所有心理過程。出現乾嘔現象後,黃洋因為身體不適進入醫院治療,並於數日後去世。

2013年4月11日,上海市的公安局接到復旦大學的報案,立即對黃洋中毒這一案件展開細緻的調查、取證。

上百人聯名向法院求情

案發後,黃洋周圍的同學與朋友都被警察例行詢問過。雖然大家都不敢相信,這一切竟然都是黃洋朝夕相處的室友林森浩所為。

可在後來警方調查出的證據中,林森浩的嫌疑無疑是最大的。最初的時候,林森浩面對警察的逼問故作鎮定,拒不承認自己的一切行為。他的心中認為,只要警察掌握不到足夠的證據,那他只要不承認,最後警察也拿他沒有什麼辦法。

可是他萬萬沒有想到,現在警察的效率竟然會這麼高,短短几天內便把充足的證據擺在了他的面前。蒼白的辯駁再也掩飾不了他內心深藏的恐懼,林森浩顫抖著對自己的罪行供認不諱。

眾所周知,在無特殊情況下,故意殺人罪是要被判處死刑的。雖然林森浩的父母多次聘請律師為其辯護,想要讓他從輕審判,可林森浩並沒有任何「觸發」特殊情況的條件,所以該怎麼判還得怎麼判。

但是,在判決結束之後,170多名復旦學子及一名教授,出於仁愛之心,聯名寫了一封書信為其求情。

信中大概的內容是對黃洋表示萬分可惜,也對林森浩表示非常的不舍。每一個高智商的人才培養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黃洋的死林森浩有著不可饒恕的罪,但我們無論再做什麼,死者都不能復生。如果林森浩被執行死刑,那他的家庭也會變得支離破碎,他的父母也將變得痛苦萬分。與其讓兩個家庭都變得一樣支離破碎,不如讓林森浩去撫養黃洋的父母以此來減免死刑。

不過,這一聯名求情並沒有得到法院的寬容。2015年12月11日,林森浩被依法執行死刑,終年29歲。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法律是我們追求正義的一個程序,不能隨意因他人的意願而改變自身。既然犯了罪,那就應該承擔相應的處罰。我們所有人站在法律的面前都是一樣的,只是有罪與否的區別而已。

筆者不知道這些聯名求情的人是否考慮到黃洋父母的心情,讓一個我恨的人來撫養我,這放誰身上能過得去?每個月打來的那筆撫養費都是在提醒他們,自己的兒子就是被打來這筆錢的主人給殺害的。

對於這種行為,筆者能理解,但是不認同。

小結:

我們的是非善惡不過就是在一念之間。心中如果積攢了太多的負面情緒應該及時將它化解、排除,不然最後可能會做出一些讓我們自己都難以想像的事情。

大學生的心理素質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高,一直生活在象牙塔中的他們還沒學會好好地與這個世界相處,心靈崩潰的那一瞬間也不知道向誰傾訴。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83ae408e4638072052912a3023c3e74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