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乃彬醫生在查房。
「19歲的孩子怎麼可能會得肝硬化?他沒有症狀,也不喝酒啊!」近日,面對肝硬化的診斷報告,19歲男孩小軍(化名)的母親覺得「天崩地裂」。
寧波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感染科楊乃彬醫生說,小軍是他接診的最年輕的肝硬化患者,患病原因是長期肥胖導致了脂肪肝,引起的嚴重肝纖維化已無法逆轉。
長期肥胖致19歲小伙嚴重脂肪肝
「又高又壯」,這是楊乃彬對小軍的第一印象。19歲的小軍在讀大學,身高1.90米,體重有95公斤,體格魁梧。他近日因腹瀉住院,接受了肝臟B超等常規檢查,提示「肝硬化,肝周有積液」。肝纖維化等級按嚴重程度分為1級-4級。小軍肝纖維化等級為4級,即常說的肝硬化。肝纖維化的原因有很多,在臨床上多見有病毒性肝炎、酒精肝、脂肪肝、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小軍隨後轉到感染科就診。進一步檢查後,楊乃彬為小軍排除了B肝、C肝、自身免疫性肝病等情況,考慮小軍肝硬化的原因是長期肥胖引起的脂肪肝所致。
小軍的父母急切地問,能不能通過吃藥、打針來治療甚至根治?楊乃彬遺憾地告訴他們:小軍的情況,幾乎沒有藥物可以逆轉,只能控制肝硬化的進展。如果不積極控制病因,繼續發展下去,會有兩大風險:一是容易出現上消化道出血、腹水、肝性腦病等肝硬化併發症;二是容易患肝癌。
小軍要怎麼控制肝硬化進展呢?楊乃彬說,目前沒有有效藥物,主要靠減重。他建議小軍第一階段主要「管住嘴」,通過調整飲食結構,減少熱量攝入來減重。如果靠自律難以實現科學減重,可以在專業人士指導下,通過藥物輔助等手段來減重。效果不明顯的話還可以進一步考慮外科減重手術。
他也特別提醒,在這一階段暫不適合通過運動來減肥,一來容易損傷關節,二來可能影響肝臟供血,加重病情。等減重達到一定效果後,再循序漸進地「邁開腿」來運動。
脂肪肝年輕化趨勢明顯,發病因人而異
作為一名和肝臟疾病打交道的醫生,楊乃彬有兩個明顯感受:一是脂肪肝年輕化趨勢明顯;二是門診患者中脂肪肝患者的比例升高明顯。他認為,這主要和生活水平提高後,人們攝入高脂高熱量的飲食過多,運動量又往往偏少相關。
和小軍的父母一樣,門診中很多家屬和患者不理解,為什麼沒有症狀,卻被診斷出了脂肪肝甚至肝硬化呢?對此,楊乃彬解釋,肝臟是身體中最沉默的器官。肝臟本身沒有痛覺神經,肝損傷達75%-80%時還能照常工作,因此肝臟出現問題,很難被及時發現。
脂肪肝的發病,個體化差異也很大。比如,肥胖是脂肪肝的一大主要病因,但是有的人體重超標也不會得脂肪肝,還需要考慮骨骼肌的含量占比。
楊乃彬特別提醒,這幾類人群,尤其要重視相關檢查,以便及時了解自己是否患脂肪肝。
一是超重肥胖人群。尤其是本來就較胖,且半年內體重有明顯升高或下降的人群。
二是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和脂肪肝這兩個疾病往往互為因果,約有70%的糖尿病患者會同時患有脂肪肝。
三是慢性B肝患者。慢性B肝患者合併脂肪肝,會明顯增加患者發生肝硬化、肝癌等肝臟不良結局的風險,需要更加積極地進行病因治療。
如果已經確診脂肪肝,建議在遵醫囑調整生活方式的同時,每3個月-6個月複查一次,以便及時掌握疾病進展。楊乃彬補充:「如果確診後,沒有積極控制體重,調整生活方式,那麼複查也沒有任何意義。」
記者王穎 通訊員龐贇 文/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83a8b2561aea3da65b8c478adfb6bd0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