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A股新規,明日實施!

2024-07-21     愛濟南新聞客戶端

明日,融券新規將正式落地!

自證監會宣布暫停轉融券以來,滬深兩市的轉融券交易便不斷壓降。W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19日,A股轉融券餘額規模已經降至約264億元,而在今年初,A股市場轉融券餘額規模尚超過1000億元,這意味著目前轉融券餘額僅為今年初的約1/4。

自7月22日,融券保證金的上調也將正式落地。按照證監會要求,屆時,證券交易所會將融券保證金比例由不得低於80%上調至100%,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參與融券的保證金比例由不得低於100%上調至120%。W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18日,A股融券餘額已減少至約295億元,創出最近4年新低。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轉融券業務的重要出借方,隨著公募基金2024年二季報披露結束,ETF最新的轉融通證券出借規模浮出水面。Wind數據顯示,自今年2月多家基金公司宣布暫停新增轉融通證券出借規模以來,ETF的轉融券業務已經有了明顯下降,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全市場ETF轉融券出借規模僅剩59.57億元,相比去年末暴降近92%。

融券保證金比例上調將落地

轉融通證券出借業務,是指基金以一定的費率通過證券交易所綜合業務平台向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證金公司」)出借證券,證金公司到期歸還所借證券及相應權益補償並支付費用的業務。

在證監會依法批准證金公司暫停轉融券業務的申請,並自2024年7月11日起實施後,A股市場轉融券餘額規模快速下滑。

W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19日,A股轉融券餘額規模已經降低至約264億元,而在今年初,A股市場轉融券餘額規模尚超過1000億元,這意味著目前轉融券餘額僅為今年初的約1/4。

與此同時,證監會7月10日規定,除了依法批准中證金融公司暫停轉融券業務的申請,同時批准證券交易所將融券保證金比例由不得低於80%上調至100%,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參與融券的保證金比例由不得低於100%上調至120%,自2024年7月22日起實施。融券保證金的上調也將正式落地。

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A股的融券交易。W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18日,A股融券餘額已減少至約295億元,創出最近4年新低。而截至2023年底時,A股市場融券餘額仍超過700億元,這意味著,今年以來A股市場融券餘額已減少超過一半。

ETF轉融券規模暴降92%

ETF轉融券規模也在大幅下滑。

基金參與轉融通證券出借業務開始於2019年,彼時國內融資業務發展迅速,但融券業務發展仍然緩慢,為了增加融券供給、穩定融券券源,2019年6月14日,證監會發布《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參與轉融通證券出借業務指引(試行)》規定,允許處於封閉期的股票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開放式股票指數基金及相關聯接基金、戰略配售基金可以參與轉融券證券出借業務。

而實際參與情況中,僅有以ETF為代表的指數基金較為活躍。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年末,全市場有264隻ETF進行了轉融通證券出借,出借總規模為730.22億元,在全市場基金出借業務總規模800.55億元中占到了91.21%。

但在今年2月,市場持續震盪,「ETF基金通過轉融通出借做空」的傳聞不斷發酵。在證監會加強融券業務監管的指引下,易方達基金、華夏基金、廣發基金、華泰柏瑞基金、富國基金、國泰基金、華寶基金、嘉實基金、天弘基金、招商基金等10餘家公募基金公司相繼發布公告,暫停新增轉融通證券出借規模,穩妥推進存量轉融通證券出借規模逐步了結。

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全市場僅剩19隻ETF仍在進行轉融通證券出借,出借總規模為59.57億元。這意味著近半年時間,ETF轉融通證券出借規模減少了91.84%,即約670.65億元。

具體來看,截至去年末,南方中證500ETF的轉融通證券出借規模曾高達103.66億元,占基金資產凈值比22.17%,是全市場這一業務規模最高的ETF。但截至最新的今年二季度末數據,該ETF的轉融通證券出借規模僅剩下24.71億元,占基金資產凈值比也降至3.34%。

再比如,華夏上證科創板50ETF在去年末時有超50億元的轉融通證券出借規模,但截至今年二季度末,該ETF的這一數據已經僅有10.77億元,占基金資產凈值比也從5.55%降至1.5%。

Wind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全市場僅有兩隻ETF的轉融通證券出借比例在10%以上,分別為鵬華上證科創板100ETF、鵬華中證內地低碳經濟ETF,出借規模分別為10.03億元、0.35億元,占基金資產凈值比分別為20.91%、11.7%。

增厚收益部分受到影響

那麼,暫停轉融通證券出借對ETF生態有何影響?又將如何影響基金投資者?

在此之前,市場上一度有「ETF基金通過轉融通出借做空」「基金通過轉融通砸盤,收益由基金公司享有」等傳聞,但其實,《基金法》和基金合同均有明確規定,轉融券出借收益歸基金財產,即歸基金份額持有人所有。同時,基金公司用基金持有的證券「砸盤」會造成自身管理的基金虧損,對其自身和投資者都會造成損失,這種「雙輸」行為不符合基金管理的常識和邏輯。

「其實暫停轉融券對公募基金來說影響很小,因為本就參與的不多,反而能幫我們澄清一些不必要的誤會。」滬上某基金公司產品部人士表示,ETF參與轉融券出借的規模在最高峰時也僅有700億元,在全市場股票型ETF1.9萬億元的規模中占比不足4%,在A股70萬億元總市值中占比僅有0.1%,無論是對ETF生態還是對資本市場都影響較小。

相反,轉融通證券出借業務反而是增厚基金收益的重要工具。據華泰證券研報測算,基金參與轉融通證券出借業務有固定期限費率與市場化期限費率兩類出借方式,針對非科創板轉融券與非約定申報方式,收益率在1.5%至2%不等,開放式股票型指數基金最多可出借基金凈資產的30%,因此最高可獲得0.6%的資金利息收益;針對科創板轉融券約定申報方式,引入市場化的費率、期限確定模式,因此,資金利息收益對科創板指數基金吸引力更大。這或許也是上述華夏上證科創板50ETF、鵬華上證科創板100ETF參與轉融通證券出借較多的原因。

「以市場需求較大的中證500指數為例,該指數成分股中被納入融券標的的權重超過99%,理想情況下按照法規要求的比例上限30%持續出借,理論年化增強收益可覆蓋大部分ETF管理費,轉融通證券出借業務其實是增厚ETF收益的重要來源。」 上海一位ETF基金經理以中證500指數為例介紹稱。

他認為,A股市場對中小市值標的的融券需求較為強烈,所以中證500、中證1000、科創板等中小盤指數基金參與轉融通的規模相對較多,相關業務暫停後可能對這類基金的影響稍大。

股票多空策略或面臨轉型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ETF外,股票多空策略產品也會受到轉融券暫停的影響,但這類產品主要集中在私募基金,在公募基金中相對較少。

據券商中國記者統計,在公募基金市場,全行業僅有23隻股票多空策略基金,其中17隻都是規模不足2億元的迷你基金,合計總規模僅有87.83億元。

華商基金量化投資總監、基金經理鄧默表示,部分多空策略基金需要通過融券做空來對衝風險敞口,對於這些策略,券源的減少和保證金占用比例提高會增加策略的運行成本,部分策略將轉型與停止,策略規模也將進一步下降。但市場上多空策略整體規模不大,因此對市場中長期的影響是比較有限的。

整體來看,市場對暫停轉融券給出了相對積極的反應,自證監會宣布暫停轉融券以來(7月11日—7月19日),市場止跌回彈,主要寬基指數紛紛上漲,上證綜指上漲1.46%,深證成指上漲2.37%,創業板指數上漲2.31%,科創板指數上漲5.4%。

鄧默表示,「暫停轉融券業務、提高融券成本」等一系列措施,對於當前的A股市場有積極正面的影響。從市場機制來看,雖然轉融券業務目前整體的規模相對較小,但是監管層積極回應投資者關切而限制融券做空的舉措有助於提振市場情緒,限制做空的舉措保障了市場公平交易,給缺乏做空手段的中小投資者創造更公平的市場環境,有助於維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華安基金指數與量化投資部也表示,轉融券業務暫停等因素正在助力滬深核心股指企穩調整。美聯儲降息預期增強、國內轉融券業務暫停等或有利於改善市場情緒與人民幣匯率壓力,滬深核心股指或步入企穩調整甚至反彈期。

鄧默進一步表示,短期而言,當前A股市場估值仍處於高性價比區間,前期超跌且有業績支撐的上市公司在當前位置具有較高的投資價值,將受益於投資者信心的增強和市場情緒的修復。(來源:券商中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8252d53f6a72b4a04da770d49305f4b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