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是怎麼一步步成為歐洲最窮國家的

2023-01-21     羲和奇談

原標題:烏克蘭是怎麼一步步成為歐洲最窮國家的

蘇聯解體時烏克蘭所繼承的政治、經濟、軍事資產僅次於俄羅斯。烏克蘭在蘇聯時代就有「歐洲糧倉」的美譽,獨立後的烏克蘭是世界第三大糧食出口國。烏克蘭繼承了蘇聯時代遺留下來的良好的工農業基礎。1991年蘇聯解體時烏克蘭是蘇聯加盟共和國中第二大經濟體。當時烏克蘭的人均GDP是中國的5倍。獨立後的烏克蘭鐵礦石的儲量有275億噸;錳礦石的儲量超過21億噸;烏克蘭最大的頓巴斯煤礦已探明儲量為1090億噸。

獨立之初的烏克蘭從蘇聯繼承了3500多家軍工企業和相當數量的核武器。1270枚核彈頭、2480枚戰術核武器使烏克蘭在當時成為了僅次於美國和俄羅斯的世界第三核大國。那時的烏克蘭擁有製造生產洲際彈道飛彈的能力和三位一體的核打擊能力。獨立之初的烏克蘭就是這樣一個自然資源豐富、重工業基礎強大且擁有全球第三核力量的國家。當時很多人認為烏克蘭會發展成為俄羅斯和西方國家之間的平衡者角色。

儘管烏克蘭不可能成為和美、俄相提並論的大國,但至少成為一個區域性強國看起來似乎不成問題。可烏克蘭特殊的地理位置、複雜的歷史原因卻形成了這樣一種格局:烏克蘭東部靠近俄羅斯的地區生活有大量講俄語信東正教的俄羅斯族,而且這一地區的經濟生活也在相當程度上依賴俄羅斯提供的石油、天然氣等能源供應;生活在烏克蘭西部的人主要講烏克蘭語信天主教,而且這一地區在經濟上主要依賴與歐盟國家的貿易。

兩邊民族結構和經濟基礎的差異導致烏克蘭自從獨立以來就一直在親俄與親西方這兩條外交路線上來回搖擺。烏克蘭獨立後前兩任總統試圖在親俄與親西方之間保持一種平衡。2004年烏克蘭橙色革命後親西方勢力開始抬頭。到了2013年烏克蘭國內親俄與親西方兩派力量之間的對立已高度尖銳化。這時北約和歐盟的東擴已逼近到烏克蘭家門口。身處兩大勢力地緣博弈漩渦的烏克蘭戰略選擇空間越來越小。

2013年底烏克蘭親俄派總統亞努科維奇決定終止和歐盟簽署政治和自由貿易協議轉而強化與俄羅斯的外交關係。這就惹惱了西方國家以及烏克蘭國內的親西方政治勢力。2013年11月22日親西方的政治勢力在基輔展開反政府示威,而後烏克蘭東部親俄的政治勢力也開始抗議示威。雙方的抗議示威活動愈演愈烈並最終升級成為武裝暴亂。2014年3月16日克里米亞地區舉行公投宣布加入俄羅斯聯邦。

克里米亞地區公投入俄以後烏克蘭東部的頓涅茨克、盧甘斯克兩州也有樣學樣舉行公投宣布成立「人民共和國」。烏克蘭緊急調動軍隊前往東部地區鎮壓兩地的獨立運動。戰爭初期烏東地區裝備簡陋的民兵組織被烏克蘭政府軍按在地上打。眼看烏克蘭政府軍即將鎖定勝局時俄羅斯向烏東民兵組織伸出了援手。烏東民兵組織在得到俄羅斯的支持後把戰局扭轉了過來。最終交戰雙方在歐盟的調解下達成了《明斯克協議》。

儘管表面上雙方簽了協議,然而都沒真正打算落實協議內容。從那時起雙方就一直打打停停鬧騰了足足七八年。直到2022年2月24日這種打打停停的小打小鬧升級成為俄羅斯與烏克蘭之間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在2014年克里米亞公投入俄以前烏克蘭經濟本就已存在問題。眾所周知當初蘇聯解體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片面發展重工業導致人民生活所需的農產品和輕工產品嚴重匱乏。烏克蘭和俄羅斯一樣都繼承了蘇聯這種不合理的產業結構。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經濟存在的毛病在烏克蘭身上同樣存在:俄羅斯產業結構不合理,俄羅斯經濟被寡頭架空,俄羅斯缺乏自主創新品牌,,,,,,這些問題在烏克蘭身上同樣一個不少。當年葉爾欽搞了一個休克療法差點令俄羅斯經濟休克,而烏克蘭在蘇聯解體之後的經濟轉型期所推行的經濟政策實際上就是俄羅斯休克療法的翻版。由於推行激進的貨幣主義改革方針使烏克蘭的經濟急轉直下。

當時烏克蘭生產下滑幅度為前蘇聯各加盟共和國之首。到1994年的時候烏克蘭的GDP比蘇聯解體前縮水了三分之二。到了20世紀末大多數獨立國協國家的經濟都已開始復甦,然而烏克蘭的經濟下滑仍未停止。經濟長期下滑導致烏克蘭人的生活水平日益低下。人們對現實生活的不滿引發了2004年的橙色革命。這時原本屬於蘇東陣營的克羅埃西亞、波蘭、波羅的海三國在轉投西方陣營被扶持進入了已開發國家行列。

這樣的現實對一些烏克蘭人構成了強烈的吸引。相當一部分烏克蘭認為跟著北約、歐盟混比較有錢途,加之烏克蘭在歷史上與俄羅斯複雜的恩怨情仇也促使其試圖通過向西方靠攏尋求安全保護。烏克蘭試圖通過接近西方國家實現經濟發展、獲得安全保障,但結果卻因此引起了與俄羅斯以及國內俄羅斯族的衝突。從2014年以來長期的戰爭衝突毀壞了烏克蘭東部地區的重工業基地。這使烏克蘭經濟的發展更加舉步維艱。

2018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統計數據顯示:烏克蘭已超越摩爾多瓦成為歐洲最窮的國家。烏克蘭人的最低工資為120美元。這摺合成人民幣大約相當於800元。烏克蘭的平均工資為368美元。這摺合成人民幣約為2400元。烏克蘭的餐廳服務員一個月大約能掙1100元,煤礦工人一個月能掙2800元,醫生一個月能掙3900元......這樣的收入水平即使在我們看來也不算高,更何況在富國扎堆的歐洲比起來確實就屬於墊底水平了。

烏克蘭糟糕的經濟形勢使得一部分烏克蘭女性開始通過出賣自己身體的方式掙錢。昔日被譽為「歐洲糧倉」的烏克蘭卻得到了「歐洲一流的紅燈區」、「商業代孕產業的天堂」、「歐洲子宮」這樣的稱號。在烏克蘭的公共汽車和地鐵上滿滿的都是招代孕母親的廣告。每年湧入烏克蘭的遊客中不乏有人想以最優惠的價格帶回一個孩子,而另外一些人則是打算在烏克蘭買春的。代孕在烏克蘭已高度產業化。

烏克蘭的「代孕工廠」將女性分為三六九等制定不同的收費標準。這樣的標準是根據身高、長相、學歷、談吐等等進行劃分的:選擇學歷越高、身材越好的女性代孕自然收費越高。在烏克蘭的代孕醫院裡可以看到美國寶寶、中國寶寶、英國寶寶、加拿大寶寶......他們把嬰兒放在嬰兒床上:每個床位做好標籤、血型等。這就好像擺放在這兒的不是嬰兒,而是明碼標價即將出售的商品。

請注意我剛才所列舉的數據和講述的烏克蘭國內狀態是2018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進行統計時的情況。現在又過去幾年後烏克蘭人的生活水平更進一步下降了。2018年烏克蘭雖說生活窮了一些,但好歹走在大街上還不需要擔心自己的生命安全。現在的烏克蘭全國都是戰場。生活在這個國家的人都說不定自己什麼時候就可能會被炸上天。從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對烏克蘭發起大規模軍事行動至今快一年了。

戰火摧殘下烏克蘭各大城市到處是殘垣斷壁。自從烏克蘭炸毀克里米亞大橋以後俄羅斯採取了一系列報復行動。大規模的轟炸摧毀了烏克蘭境內的基礎設施和能源設施。道路、橋樑、發電廠、自來水廠、煉油廠等都在俄軍的打擊範圍內。戰爭狀態下的烏克蘭缺吃少穿斷水斷電。如今的烏克蘭人成天生活在飢餓和恐慌中。戰爭爆發後烏克蘭湧現出多達500餘萬難民,不過話說回來恐怕也有一些早就不想在這個窮國待的人藉機出國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824dd5289783702b2cd74d64ab00254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