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有糖尿病 這樣來食養

2024-01-18   全科與心理

原標題:患有糖尿病 這樣來食養

糖尿病的危險因素多與不合理膳食相關,包括長期高糖、高脂肪、高能量膳食等。糾正不良生活方式,踐行合理膳食和積極運動,一直是預防和控制糖尿病發生、發展的有效手段。

根據營養科學、中醫理論和目前膳食相關慢性病科學研究文獻證據,在《成人糖尿病食養指南(2023年版)》編寫專家組共同討論、建立共識的基礎上,對糖尿病患者的日常食養提出8條原則和建議。

1

食養原則和建議

(一)食物多樣,養成和建立合理膳食習慣

膳食管理和治療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核心。應遵循平衡膳食的原則,調整適合自己的食物多樣、主食定量、蔬果奶豆豐富、肉類恰當,少油、少鹽、少糖。在控制血糖的同時,培養和建立合理的膳食模式,保證每日能量適宜和營養素攝入充足。

(二)能量適宜,控制超重肥胖和預防消瘦

膳食能量是體重管理也是血糖控制的核心。推薦糖尿病患者膳食能量的宏量營養素占總能量比分別為:蛋白質15%~20%、碳水化合物45%~60%、脂肪20%~35%。

糖尿病患者要特別注重保持體重在理想範圍。肥胖患者減重後可以改善胰島素抵抗、改善血糖控制。合併消瘦或營養不良的患者,應在營養師等營養指導人員的指導下,通過增加膳食能量、蛋白質的供給,結合抗阻運動,增加體重,達到和維持理想體重。老齡患者應特別注意預防肌肉衰減並保持健康體重。

(三)主食定量,優選全穀物和低血糖生成指數食物

血糖生成指數(GI)是衡量食物對血糖影響的相對指標,選擇低GI食物有利於餐後血糖控制,在選擇主食或穀物類食物時,可參考我國常見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數表。主食定量,不宜過多,多選全穀物和低GI食物;其中全穀物和雜豆類等低GI食物,應占主食的1/3以上。

(四)積極運動,改善體質和胰島素敏感性

糖尿病患者可在餐後運動,每周至少5天,每次30~45分鐘,中等強度運動要占50%以上,循序漸進,持之以恆。運動不僅對控制血糖大有益處,對整個身體健康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五)清淡飲食,限制飲酒,預防和延緩併發症

糖尿病前期和所有糖尿病患者都應該清淡飲食,控制油、鹽、糖用量。飲酒會導致血糖波動,並伴隨大量食物攝入,從而引起血糖升高。油、鹽、糖、酒攝入過多,對血糖、血脂和血壓等代謝指標均不利。清淡飲食,限制飲酒、維持血糖穩定,有利於防治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髮展。

(六)食養有道,合理選擇應用食藥物質

中醫食養是以中醫理論為基本指導,以性味較為平和的食物以及食藥物質,通過「扶正」與「糾偏」,使人體達到「陰平陽秘」的健康狀態。堅持辨證施膳的原則,因人、因時、因地制宜。

(七)規律進餐,合理加餐,促進餐後血糖穩定

規律進餐指一日三餐及加餐的時間相對固定,定時定量進餐,可避免過度飢餓引起的飽食中樞反應遲鈍而導致的進食過量。不論在家或在外就餐,不暴飲暴食,不隨意進食零食、飲料。應該進行科學化定量的營養配餐,合理計劃餐次和能量分配。對於病程長、注射胰島素的患者,應進行血糖監測,用膳食調節,保持血糖穩定。

(八)自我管理,定期營養諮詢,提高血糖控制能力

糖尿病患者需要切實重視、學習糖尿病知識和自我管理技能。糖尿病患者應將營養配餐、合理烹飪、運動管理和血糖監測作為基本技能。把自我行為管理、低血糖預防處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應建立與臨床經驗豐富的營養師、醫師團隊的諮詢和隨訪服務關係,主動進行定期的諮詢和膳食指導。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並控制血糖預防併發症發生髮展。

2

食養方舉例

3

不同地區春季食譜示例

以下食譜適合輕體力活動的成人糖尿病患者,一天食譜的能量在1600~2000kcal範圍,使用者可結合自身活動量及其他因素合理調整能量。食譜設計保持食物多樣,儘量選擇低GI食物、食藥物質和中醫食養方。全天限量烹調油25g,鹽5g。

更多食養建議詳見《成人糖尿病食養指南(2023年版)》

來源:中國好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