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難道沒有野心?他真的只想匡扶漢室?你看他4個兒子名字

2023-03-20   百曉生侃歷史

原標題:劉備難道沒有野心?他真的只想匡扶漢室?你看他4個兒子名字

三國時期是一個動亂不堪的年代,漢室分崩離析,王朝頃刻便會覆滅,前有十常侍之亂,後有董卓亂政,東漢王朝顯得一團糟。即便是後來袁紹等人聯盟攻打董卓,可各路諸侯都只顧自己的私利,若上升至匡扶漢室的高度,在當時或許只有曹操、劉備等人有此心愿。曹操在前半生一心匡扶漢室,後來卻看清時勢,東漢王朝已經難以支撐,各路諸侯不懷好意,最終便選擇自立於一方。史學家對於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之事評價極低,可從歷史背景來看,若沒有曹操,東漢王朝早已滅亡,曹操在亂世之中能夠打下基業,憑藉的是自己的實力,並不能上升至「忠奸」的高度。

曹操的野心可謂是人盡皆知,從他的詩詞歌賦中便能夠看出其志向,他渴望在亂世之中建立一番功業。若提到劉備,世人的第一印象便是仁義,劉備能夠建立其功業,除了依靠人才優勢,也憑藉良好的口碑。在創業之初,劉備總是寄人籬下,曾投靠袁紹、曹操、劉表等人,期間也因仁義得到百姓的支持,所以他起事時,百姓無不支持。

劉備素以仁義著稱,世人皆稱他為「劉皇叔」,東漢皇帝也寄希望於劉備,難道身處亂世,劉備當真是沒有野心的嗎?又或者說他真的只想匡扶漢室?從表面上來看,劉備稱帝是無奈之舉,只是迎合時勢,好於曹魏抗衡,可是看到劉備的四個兒子的名字後,或許會有另外的看法。

姓名也是一種獨特的中華文化,中國人在為子女取名字時,往往會寄託自己的期望,有的父母希望子女一生都能夠健健康康,還有的父母希望子女能夠大展宏圖,成為名人。除此之外,也不乏有父母在子女的名字上展現自己的宏圖願望,比如劉備。

劉備有一養子劉封,他原本是羅侯寇氏之子,長沙郡劉姓人家的外甥,當年劉備投靠荊州刺史劉表,暫居於荊州時,劉備尚且沒有子嗣,並且劉皇叔的名聲頗高,於是收其為養子,也就改姓劉。後來,劉封跟隨趙雲征戰四方,頗有戰功,深得劉備的器重,只可惜後來在關羽敗走荊州時出現大失誤,最終被劉備賜死。

劉禪是劉備的親兒子,當年趙雲於萬軍從中救回的就是他,後來又截江救回劉禪。劉禪乃是劉備之妾甘夫人所生,劉備在自立為漢中王時立劉禪為太子,稱帝後進為皇太子。蜀漢滅亡後,劉禪受封安樂公,「此間樂,不思蜀也」淪為後世笑柄。

除此之外,劉備還有兩個兒子,一個叫劉理,另一個叫劉永。劉永先為魯王,後又被封為甘陵王,因與劉禪寵臣黃皓不和,被劉禪疏遠,封為鄉侯。劉理先為梁王,後又封為安平王,去世時年僅29歲。

將劉備的四個兒子的名字連起來便是「封禪永理」,(封禪是中國古代帝王的最高大典,而且只有改朝換代、江山易主,或者在久亂之後致使天下太平,才可以封禪天地,向天地報告重整乾坤的偉大功業,同時表示接受天命而治理人世)劉備在寄居荊州之時就已經想好如何為自己的兒子們取名,從養子劉封到劉禪只是第一步,古代帝王都希望帝業能夠千秋萬代,劉備也是如此。「永理」則寄託了子孫後代永遠統治天下的希望。

劉備一生為漢室征戰四方,無數次的死裡逃生,無數次被敵人打的丟妻棄子,天下人都心知肚明,東漢王朝已經是名存實亡,但劉備不是直接點破,與其扶起傀儡皇帝,不如自己建立王朝,為子孫後代建立其基業。身處亂世之中,有野心也是人之常情,並不能說劉備內心是陰暗的,東漢末年哪一路諸侯沒有稱霸天下的野心?曹操、孫權又何嘗不是如此。

若將劉備的4個兒子的名字連起來看,足以可見其野心,若要說劉備是否真心匡扶漢室,或許在早年間有過真心,只不過現實太過於殘酷,與其匡扶漢室,輔佐昏庸之人,不如建立自己的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