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共赴一場微小的,具象的英雄主義

2022-05-20     科技觀

原標題:2022,共赴一場微小的,具象的英雄主義

2022年,不管是國際環境還是國內形勢,都比2020年更難。

對於習慣了穩定高增長的中國人來說,這可能是1992年以來最困難的一年。投資下降,消費萎縮,預期悲觀,產業鏈轉移……經濟基本面全線遭遇狙擊。

企業,家庭,個體的命運,在巨大的衝擊下,顯得孱弱而無力。

前段時間莫言說,最近總有年輕朋友問他,如果人生中遇到艱難時刻,怎麼辦?

大師的答案是,站立起來啊,朋友,不要被大風吹倒。

是啊,像釘子一樣釘住自己,不要被大風吹倒。可我還是陷入了沉思——

遇到的這些艱難時刻,是寬闊河道上的一小段激流,還是險峻峽谷里的常態?

碰上的這些狂烈大風,是間歇的颶風,交替的季候風,還是持續的信風?

這航路還有多遠?將通向哪裡?

這風,又將往哪個方向吹?

2022年1月,在新著《原則2:應對變化中的世界秩序》開篇,73歲的瑞·達利歐用巨大的黑體字寫到:「未來的時代將與我們有生之年所經歷的時代完全不同,但與歷史上的許多時代有著相似之處」。

早在上個世紀末,經濟學家查爾斯·P·金德爾伯格和政治學家羅伯特·吉爾平就曾經告訴我們,歷史總是在「小時代」和「大時代」中輪迴轉動——

所謂小時代,就是全球具有相對穩定的安全,貿易,和金融秩序,對抗會被限制在較低的烈度下,所以會逐步構建一個全球化的分工和貿易體系。各個經濟體也有機會集中發展經濟,企業和個人會有一個長期的穩定預期,大家都集中精力提升效率,創造價值。

大時代,就是全球秩序開始失衡,貿易,金融,和安全的原有機制都被衝擊甚至破壞,對抗頻發,不斷升級,國家,企業,個人都越來越難建立長期穩定預期的時代。

所謂「小」,意思是結構穩定,大家解決各自小問題就好。而「大」,則是指系統性的失衡,個體命運必然會被系統性震盪所影響。

從1945年的布雷頓森林體系開始,美元先後掛鉤黃金,石油,逐步成為世界貨幣;美國倡議或者領導下的聯合國,北約,關貿總協定GATT,巴塞爾委員會等國際組織,逐漸形成了相對穩定的全球安全機制,貿易格局,和金融秩序。全球進入了一個相對溫和平穩增長的「小時代」。

到20世紀的80-90年代,隨著冷戰格局結束,金融管制放鬆,信息技術突破,產業鏈東移,「小時代」迎來了最風和日麗的成熟期。

而這個時期,恰逢中國1978年三中全會,1992年南巡兩次改革開放的重要節點:中國製造,世界工廠,珠三角,長三角,萬元美金社會,移動網際網路獨角獸,大數據,新物種,我們每個腳步幾乎都完美踩中了世界的旋律,從而開啟了人類歷史上最波瀾壯闊的一次增長奇蹟。

這次奇蹟如此持久,久得我們都感覺,大江奔流將永不停息。

然而,增長從來不是單行道。隨著時間推移,全球化,數字化的副作用開始顯現:

社會貧富分化加劇,後發國出現產能過剩,要承受經濟轉型的痛苦;先發國則出現國內生產萎縮,貧富差距拉大的局面,開始出現孤立主義傾向。全球化共識開始變得脆弱,緊接著對抗升級,貿易爭端、經濟與金融危機甚至戰爭相繼出現,小時代的公共品出現「嚴重的失修風險」

小時代隱退,大時代捲軸展開。

再沒有寬闊水面的行穩致遠,到處都是險峻峽谷里的洶湧起伏。

面對歷史劇變,一個家庭,企業,機構,甚至一個國家的存亡都無足輕重。任何選擇都可能站錯隊,成為犧牲品。更令人沮喪的是,我們在小時代的有限「經驗」,無法解釋和預測大時代的現象。

很多人還不知道,我們將面對的是一個迥然的世界。這個新世界會迎來新的公共秩序,新的財富創造和財富分配方式。我們既有的財富觀,投資觀,職業觀,甚至價值觀,都會遭遇重大的挑戰。

朋友跟我說,小時代是關乎理想主義的時代。因為風和日麗,你需要宏大願景來刺激多巴胺。

大時代不一樣,風狂浪急,你更需要堅韌靈魂來抵抗時刻來襲的危機。

某種意義上,動盪大時代,就是一場關於英雄主義的較量。但這場較量不需要空泛的,宏大的願景,而需要在具體行動中去創造確定性。

在充滿不確定和高風險的大時代,最難,也最匱缺的產品,將是「如何給出穩定的長期預期」。

理性預期的經濟學告訴我,一個學者在不確定性的時代,試圖給出確定性,這是個體的不理性。

但是,我轉念想,在這樣一個不安的時刻,如果每個人都絕對理性,我們的世界會怎樣呢?

「等一切確定了再說,等別人行動了再說,其他人怎麼做我怎麼做,不折騰,不動彈……」

結果是囚徒困境出現,個體最優導致社會的次優解。

每個人都躺平一點,可能導致集體恐慌和崩塌,而每個人用一點對抗的力,世界可能就會從負向轉向正向螺旋。

所以,2022年,我想做一件堂吉訶德般的事——啟動「香帥年度財富展望」項目。

這是一個嚴肅的研究項目,我會基於文獻和數據分析,理論建模,和田野調研,圍繞資產配置,行業賽道,企業篩選,和職業選擇幾個具體議題,給出邏輯演繹,分析判斷,和預測。

當然,我不會給出一個個枯燥無味的「報告」,而是每年年中以大型劇場秀的方式,將這些研究成果用鮮活的案例,故事,簡明的公式和邏輯闡述一一講給你聽。

我給這個「年度展望」取了一個名字,叫「共潮生」,取自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的開篇: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這是最具中國古典意境的場景:

人生百年,潮湧潮落。大道若水,生生不息!

2022年7月30日

「共潮生丨香帥年度財富展望」

正式啟程

2022年,首場「共潮生丨香帥年度財富展望」,將回答關於大時代的最基本問題:

- 全球化將被什麼樣的格局所取代?

- 這個格局下,全球秩序會發生什麼變化?

- 社會組織形態和風險偏好會發生什麼改變?

- 財富創造的邏輯會怎麼變動?

- 資產配置和財富管理的工具,模式,和準則會發生哪些變化?

- 創業守成的底層邏輯會產生什麼演進?

- 技術變遷,哪些職業和行業會消失?哪些會興起?年輕人的機會在哪裡?

2005年,托馬斯·弗里德曼說,世界是平的。

近20年後,我們驀然發現,世界不一定是平的。

在不平坦的世界裡,面對不確定性,竭盡全力提供確定性,在無數的問號中創造一個句號。這是我能想到的,最英雄主義的事。

無需宏大,但求具象。

最後,我還面臨著另一個選擇,2022年首場「香帥年度財富展望」放在哪個城市?

北京?深圳?上海?廣州?杭州?成都?昆明?

我一直舉棋不定。

2022年4月中旬,所有人都勸我不要再考慮上海了。解封遙遙無期,即使解封后,也面臨著很多問題:如小微企業破產,失業人數陡增,居民心理創傷,等等,等等。正常的城市生活,也許還需要漫長的癒合期。

然而我想起了3月初的一個夜晚,驅車經過外灘。古老的建築林立,人潮湧動,黃浦江兩岸華燈初上,倒影在粼粼江水上,閃爍得旖旎瑰麗。那一瞬間,我明白了為什麼所有美得驚心的城市都要冠以「夜」之名——夜巴黎,夜上海。

我決定,一定要將首場「香帥年度財富展望」放在上海。不管是在線下劇場,會議中心,酒店,還是只能線上,在攝影棚拍攝。

因為我相信,這個城市不僅僅是浪漫主義的,更是英雄主義的——在認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它。

是,我相信,上海會快速修復和重啟,我想陪她修復和重啟。

這也是一個普通人能想到的,最英雄主義的事,無需宏大,但求具象。

所以我想邀請你,和我一起,去奔赴這樣一場微小的,具象的英雄主義。

看清生活,依然生猛!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2022年7月30日,上海,首場「共潮生丨香帥年度財富展望」,

陪你一起,向未知世界去遠行。

共潮生丨香帥年度財富展望2022

新世界·新秩序·新財富

2022年7月30日 · 上海

合作支持

主辦:香帥數字經濟工作室

特約合作夥伴:楓葉租車

特約傳媒傳播:華君傳媒集團

特約梯媒傳播:梯影傳媒

媒體戰略合作夥伴:第一財經

網絡媒體戰略合作夥伴:騰訊新聞 騰訊財經

知識戰略合作夥伴:得到APP

深度支持合作夥伴:中信出版集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80bd64e4e2b4360e8582780e7fb087a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