賠付835萬,為什麼知名商家用鴨肉「冒充」羊肉?

2023-09-09     壹讀

原標題:賠付835萬,為什麼知名商家用鴨肉「冒充」羊肉?

愛吃羊肉卷的壹讀君|敏敏

巴奴毛肚火鍋最近又惹上麻煩了,這一次,是因為真假純羊肉卷。

此前,博主@猴大腕舉報稱,巴奴毛肚火鍋的子品牌超島自選火鍋賣的羊肉卷,被檢測出鴨肉成分,而博主在購買羊肉卷的時候,還問了工作人員是否為真羊肉,對方明確回答「那必須的」。

巴奴毛肚火鍋很快做出回應,表示已經要求超島團隊將羊肉卷主動送檢,結果顯示確實含有鴨肉成分。對此,巴奴將對在超島門店消費過羊肉卷的顧客賠償現金1000元,涉及共8354桌,總金額高達835.4萬元。此外,巴奴還對超島相關店鋪、相關責任人、外部合作商採取相應舉措。

檢測結果|圖源:微博@巴奴毛肚火鍋

這不是「含鴨羊肉卷」第一次引起爭議了。

就在一個月前,張亮麻辣燙也被曝出賣「假羊肉」,稱其羊肉中檢測出了豬成分和鴨成分。更近一點的,8月20日,青島國際啤酒節閉幕,有記者在啤酒節現場等地買了8家店的羊肉串,結果送檢後發現其中2家被檢測出鴨肉或豬肉。

為什麼商家總用鴨肉「冒充」羊肉?

為什麼是鴨肉?

在羊肉里混點兒鴨肉,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

連鎖經營專家文志宏曾對媒體表示,在火鍋行業,尤其是一些低端的、不知名的品牌,用鴨肉冒充羊肉由來已久。

至於為什麼是鴨肉,食品工程博士雲無心分析道,羊肉的特徵由「口感+風味」構成,涮羊肉所用的羔羊肉口感是「嫩」,而速成鴨的肉質口感與之類似。羊肉的風味特徵主要來源於脂肪中的中鏈脂肪酸,所以,只要用適當的羊油與鴨肉混拌,就能夠「山寨」羊肉。

除了口感相近,價格是另一個重要原因。相比於羊肉,鴨肉要便宜得多。根據農業農村部的數據,9月7日全國羊肉平均批發價為31.86元/斤,但在各大電商購物平台上,買上半隻鴨子(重約1.5斤)也才15元左右,二者價格差了兩三倍。

此外,上海市食品安全研究會理事劉少偉表示,外觀上,鴨肉和羊肉更相似,用鴨肉能做出更逼真的假羊肉。

當然,要說造「假羊肉」是否必須用鴨肉,答案是否定的。劉少偉表示,價格是主要的考慮因素,此外沒有什麼「造假羊肉專用肉」的選擇標準,鴨肉可以,別的肉也可以,不過基本上都是用紅肉做,白色的肉不太行,比如雞肉,色白且紋理特別,硬要做也可以,但成本可能會升高,有違「初衷」。

「以前還有曝出來用鼠肉做假羊肉的,但是,某些網友說遇到有店家用羊尿浸泡豬肉,最後拿來冒充羊肉,這不完全可信,尿液的味道跟羊肉味相差很大。即使是造假羊肉,也應該是還原羊肉的香味,而非腥臊味、尿味等。」科信食品與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副研究館員阮光鋒補充道。

做假羊肉的過程也不算難,以鴨肉為例,只需將羊油(即羊的油脂、肥肉等)、鴨肉、肉味香精等在一起混拌,然後壓制、冷凍,最後切片即可。這一過程甚至可以不需要機器操作,手動壓制也可以。

其中比較重要的步驟是冷凍,這起到固定形狀的作用,做假羊肉主要追求的還是「形似」,只要將混有鴨肉的羊肉調整到與整塊純羊肉的紋理、外觀類似,凍好切片後就能以假亂真。也是因此,「假羊肉」主要集中在凍品。

那麼,我們如何才能鑑別出面對的是純羊肉,還是混有鴨肉或其他肉的羊肉?

網上流傳的看化凍後肉是會分散開,還是仍然保持一整片,以及將羊肉卷下鍋煮,如果散開就是有問題,劉少偉表示,這些方法有一定可靠性,但不完全靠譜。

最精確的方法就是驗DNA,只看肉的外觀或檢測肉的蛋白質等,很難檢測出來。且DNA檢測不僅可以檢測生肉的成分,「即使已經下鍋煮了,也能檢測出來,因為DNA是不會變化的」。

但,檢測出全部是羊肉成分的羊肉卷,就一定是好羊肉卷嗎?

五花八門的羊肉卷

在超市裡逛一逛,你可能會發現十來種羊肉卷,它們的名字也看起來十分相近,羊肉卷、純羊肉卷、調理羊肉卷、羊肉風味卷……

如果從原料上來分,這些羊肉卷可以分為兩大類:只含羊肉,除了羊肉還有其他肉。

只含羊肉的羊肉卷,又可以細分為兩種。

一種是羊肉僅經過物理分割,沒有進行其他處理原切羊肉卷。此類羊肉卷執行的是GB 2707《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凍)畜、禽產品》。在購買時,可翻看相應產品包裝上的產品執行標準代號,如果是GB 2707,且配料表只有羊肉,說明這確實是原切羊肉卷。

在≤-18℃條件下冷凍處理,是GB 2707對凍畜、禽肉的規定|圖源:美團買菜截圖

還有一種羊肉卷是用碎羊肉壓制後切片製成的,過程中是否會有其他添加劑不一定。雖然僅就含肉情況來說它是純羊肉的,但從口感和質量上來說,可比原切羊肉片差遠了。

對於此類羊肉片,劉少偉表示,很多是個人開的餐館等自己做的,跟不跟顧客說這是什麼樣的羊肉片,全看老闆自己。相關部門也難以對此進行監管。

羊肉風味卷則屬於含有其他肉,只是整體肉片是羊肉味兒的。

對消費者來說,這更像一場文字遊戲,這只是有羊肉風味的卷,至於商家是用鴨肉、豬肉還是其他肉,使其具有羊肉風味,那是另一回事。要辨別此類產品,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看配料表,當你看到某「羊肉卷」只要9塊9一大盒,但配料表top3里有鴨肉,嗯不用多說了吧。

圖源:參考資料[2]

和羊肉風味卷一樣,名字比較迷惑人的,還有調理羊肉卷。

根據北京消費者協會的解釋,調理牛羊肉製品是以牛羊肉或其可食副產品為主要原料,經過分割、修正等初加工後,添加其他輔料、食品添加劑等製作,未經完全熟制的非即食肉製品。調理牛羊肉製品分冷藏和冷凍兩大類,調理羊肉卷就屬於後者。

調理羊肉卷執行的標準多為SB/T 10379《速凍調製食品》和SB/T 10482《預製肉類食品質量安全標準》,配料表也要「豐富」許多,除了羊肉外,還會有多種添加劑,有時還可能有其他原料肉。

牛肉也有類似的套路|圖源:淘寶

目前,對於調理牛羊肉製品中的原料肉含量,並沒有相關標準,這也給了生產企業很大的「發揮空間」。

在購買時,可以參考配料表,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預包裝食品標籤通則》規定,預包裝食品的配料表中,各種原輔料應按製造或加工食品時加入量的遞減順序一一排列。

但這只在產品有包裝的情況下有用,在線下餐館裡,面對直接一盤子端上來的羊肉卷,消費者不僅難以分辨是否為原切羊肉片,就算髮現不是,商家也可能會通過文字遊戲來逃避責任,「我們沒說自己是純羊肉、原切羊肉」。

包括用鴨肉混進羊肉中的各類食品「造假」,究其原因還是利益問題,此類經濟利益驅動型摻假(economically motivated adulteration,EMA)在全球範圍內都時有發生,解決之路道阻且長。

與其希望消費者煉就「火眼金睛」,完善、合理的監管鏈,或許是更好的選擇。

參考資料:

[1]北京消協:關於選購牛羊肉的消費提示

[2]中國畜牧業:原料肉含量超兩成就行?消費者看不懂的「調理肉」

點擊圖片閱讀 | 吃薯條會讓人抑鬱

點擊圖片閱讀 | 咖啡加酒,誰的後勁更大

如果你覺得今天的文章還不錯

動動手指給壹讀君點個在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80127848559dcb8885e9aaa28164967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