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命令」領導員工,是老闆的無能!(值得所有管理者深思)

2019-09-21   股權研究商學院

導讀:很多老闆都對員工的執行力問題頭疼。明明交待了很多遍,但是就是忘記做。老闆們總想妄圖以自己的權威,用命令的方式,讓員工產生「害怕」的心理。可是,這樣做效果並不明顯。

員工執行力是什麼?員工的執行力其實就是領導的領導力,如果你的領導力有問題,你會發現,你的員工執行力總是有問題。

我們發現大部分的傳統企業的老闆,最常說的話是什麼?

「不要讓我再說第二遍」、「我們這個地方小,不像大城市有人才」、「有點才的員工,他很難滿足,有點想法他就走了」、「我們的員工沒有什麼見識,他思考不出怎麼解決問題,你不告訴他,他就給你出問題」.....甚至很多老闆,他希望員工有眼色,一個眼神,就得明白他的意思。

我有時真的很心疼這些老闆,辛辛苦苦做事,可能要被員工牽著鼻子走,造成一種惡性循環不說,還將自己陷於不仁不義:如果你開除一個不勝任的員工,人家卻會說「跟了你這麼多年了,沒功勞還有苦勞」。一個企業被這樣的理念左右著,結果怎麼能好?

所以,有很多的企業想要轉型、升級,卻還在延續過去一廂情願的領導觀念,然後失敗於特別糟糕的領導力。

尤其是在當下網際網路主導的新商業時代,如果你再延續過去那種用「怕」的心理去驅動員工為你幹活,將越來越困難。

為什麼現在的人越來越不怕老闆了?各位要記住一個非常重要的趨勢:網際網路放大了每一個個人的能力,取而代之的是,一個人只有具備超強的尊敬和信任時,能通過營造氛圍來提升績效的人,你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領導者。

所以,這篇文我們就用一些簡單明了的舉例,為大家總結出一套清晰明確的「改變別人」的規則。當你有了這些規則時,你會發現所有的東西都能自動運轉。你的工作會收到非同凡響的效果。

「這個事情和你說了多少遍!!!」

領導一次又一次告訴下屬要重視某件事、要執行到位,甚至投入聘請培訓師開「提升講座」,員工鬥志昂揚。但是到了周一,還是發現大家沒有按照領導意願交出周報。

你不停地勸解自己的親人要早睡早起,他也暗下決心,但是還是不管用。

「跟你說了多少遍了!!!」

妻子一遍又一遍抱怨丈夫亂脫鞋的習慣,丈夫也一再答應。但是一下班,他還是亂脫鞋。

為什麼說理和命令總是不管用?

因為這些方法最多讓別人「贊同」,但是難以真正改變一個人的行為。

為什麼呢?

人的大腦運行實際包含兩個系統:

系統1:情緒、情感、本能、衝動,渴望立刻獲得滿足……

系統2:理智、意識、自控力、判斷,能夠推遲享受……

如果把人行為的過程比作「騎大象」,那麼:

系統2相當於騎手,它負責掌管方向;

系統1相當於大象,它負責提供動力。

更多的時候,騎手難以控制大象,就好像理智很難控制本能。

比如你自己的「騎手」告訴你:

我要有一個高效的工作習慣,必須養成早起的習慣。於是「騎手」就把韁繩向「早起」的方向拉了一下。但是「大象」(你的本能)卻並不喜歡這個決定,不管早上6點鐘你怎麼拉動「韁繩」,「大象」還是一動不動。

這個時候,所有人都想做出改變,但是他們都是在改變這個「騎手」—告訴自己一定要早起,再不早起剁手!而不是聚焦改變這個「大象」—比如設置一種不能關掉的鬧鐘。

同樣的過程也發生在你想改變他人的情形下—不論是工作還是生活。管理者一遍遍重申自己的意願和觀點,員工也很認同,但是這隻改變了員工的「騎手」(理智),沒有改變員工的「大象」(驅動力)—比如他有一個好想法,就讓他去做,有結果就獲得高獎勵。

於是我們看到了公司管理者經常做這樣的錯誤行為:重複相同的行為(開會罵員工)並期望得到不同的結果。

那麼如果想真正改變別人,應該怎麼辦呢?

你需要知道下面的幾大原則,把改變的重點從對方的「騎手」(理智)轉移成對方的「大象」(驅動力):

1.無意識重複

很多人認為人是很理智的——他們一旦發現什麼東西不符合自己的利益,自然就會改變。但實際情況並不是這樣,人經常無意識地重複明知道是錯誤的東西。

有這樣一個場景實驗:一群心理學家在芝加哥的一家電影院門口像前來觀影的觀眾發放免費的爆米花,所有人都拿到了免費的爆米花然後興高采烈進入了影院。

但是這些觀眾們拿到的爆米花有一些不同:都是開封5天以上的爆米花,完全受潮,非常難吃。甚至有人在觀影后抱怨:這些爆米花就像用泡沫塑料包裹起來的花生仁一樣。

在電影結束後,心理學家們在門口等著做調查,發現幾乎所有人都把爆米花吃了大部分。要知道,為了做實驗,他們給每個人的爆米花都是超大份的。

也就是說,即使所有的觀影人都覺得爆米花非常難吃,每吃一口都是難受,但是仍然被習慣所驅使,吃了大部分爆米花。

因為:他們養成了邊看電影邊用手掏爆米花的習慣,即使他們知道這樣的習慣面對難吃的爆米花毫無意義,但是仍然無意識地重複了這個習慣。

所以,如果你想改變別人,永遠不要指望僅僅不停地說「吸煙是有危害的」就可以完成改變,這僅僅改變了他的「騎手」(理智),但是並沒有改變「大象」。他往往還是會重複過去明智不合理的行為。

2.使用環境線索

在上面的例子中,如果你想讓拿到受潮爆米花的人少吃爆米花,你會怎麼做呢?

最簡單的辦法當然是告訴每個人:「這個爆米花受潮了,最好少吃點!」但是這僅僅改變了「騎手」,還是沒有改變「大象」—記住,「大象」(驅動力)聽不懂人類語言!

怎麼辦呢?研究者發現,在爆米花的試驗中,雖然所有的人都沒有吃完爆米花,但是拿到較小包裝袋的人吃了更少的爆米花。

在這個例子中,既然「大象」聽不懂人類語言,就要先通過環境的改變來做到。

無數的商業和政治活動中都用到了這一點:通過環境線索來改變「大象」(驅動力),從而真正改變一個人的行為。

比如我們很熟悉的火鍋連鎖店呷哺呷哺,他們想讓客人吃得更快,翻台率提升,這樣就能提升幾倍的營業額。傳統針對「騎手」的做法是—告訴客人:「請您快點吃,別人還等著呢!」但是這樣不僅會得罪客人,更重要的是可能不會有任何效果。

那他們怎麼做呢?很簡單,呷哺呷哺使用了很高的凳子,而心理研究發現,更高的凳子可以讓人不自覺地加快吃飯的速度,並且在吃完後更快地選擇離開而不是閒聊。

再比如:上世紀90年代前紐約層面臨嚴重的暴力犯罪問題,市長採取了很多策略都作用不大,而且帶來了很高的成本:增加了警察數量、提高巡邏次數等。

但是後來有一個簡單的策略極大地改變了這個現狀:市長下令大力清除各種地鐵、街頭塗鴉。更少的塗鴉讓人產生了「這個城市很規範」的感覺,從而不自然地減少了做壞的動機。

所以,如果想改變別人,先考慮他所處的環境,看看環境上有什麼可以改變的,這往往比說理有效的多。

3.創造短期激勵

就像前面提到的,「大象」是衝動的、本能的,渴望立刻滿足。所以如果你想真正改變一個人,一定要創建短期激勵。

就拿我們自己來說,我和我的搭檔是如何激勵自己不斷地學習、思考和自我提升呢?一種方法是不斷告誡自己:我要實現自己的夢想,我需要不斷提高認知能力和行動方法,這對我們很重要,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幫助別人去做好一件事!

但是光有這樣的長期願景有時候是不奏效的,比如我們經常忙著去做項目時,結果幾個月都沒有碰什麼書,也沒有靜下來思考和總結各種理論和方法。每天都是在做「急事」而不是「重要」的事。

我們想要改變自己的行為,對於「大象」來說,長期激勵是沒有用的,它需要短期激勵,需要立刻獲得滿足。

比如,做自媒體每周輸出一篇有價值的「商業分析文」,而每次更新之後,看到後台很多朋友們表達受益多多,我們的「大象」(驅動力)也得到了滿足,從而讓「騎手」(理智)輕鬆地拉動韁繩,驅動大象。

我們知道有一個良好的學習和整理知識的習慣,最終會改變我們的生活。但是如果沒有「自媒體」這個驅動力,我們可能會把這件事做的很碎片化甚至拖延更長的時間,永遠不會像現在這樣每周必定拿出一定的時間,集中精力去總結和完成價值梳理。

所以,如果你想促成改變,不論是改變自己還是別人,一定要注重短期激勵,而不是只有長期願景。

再比如有職場人問我:「將來我想提高專業能力,因此計劃學營銷管理,可是怎麼也堅持不下來,應該怎麼辦呢?」

我的答案是,長期激勵作用有限,如果你想有效學營銷,應該先創造一種「在日常工作中有目的地用「營銷」解決問題的環境,比如定期的客戶分享會、設定月主題的推廣活動等。

這樣你每周或每月都會為自己的能力積累,每次做了以後就立馬看到效果(比如得到領導的讚許、比如得到客戶的認可)。這樣的短期激勵會真正刺激你的「大象」,讓你自然地主動每天學營銷知識。

同樣,如果想改變別人,往往要提供短期激勵,創造一個短期內他不得不完成某些改變的環境。

4.降低改變的門檻

習慣的力量很可怕,「習慣了」的力量更可怕。人本能上都是懶惰並且不願意改變的,他們已經習慣了過去的生活和工作,不願意輕易轉變。

因此如果想要改變別人,要降低他們改變的門檻,讓他們從輕鬆地開始一步步完成改變。

比如說有一個家庭債務壓身,面臨家庭破產的困擾。假設你是這個家庭的金融顧問,你會怎麼做?

我想對學過金融的人來說解決方案貌似很簡單:先從利率最高的債務開始還起,這是最經濟的做法。

但是事實證明,這樣做並不奏效,因為金融顧問們仍然在解決一個「騎手」的問題,而不是「大象」的問題。

這個家庭真正需要改變的,是首先建立起對還債的自信心。

比如剛剛賺了1000元用於還債,去還一個10萬元的高利息率的債務仍然讓人覺得絕望。但是如果去還了一個1000元的無息債務,雖然並不是最經濟的做法,卻讓這個家庭可以在還債清單中劃掉一項,從而增加了繼續做下去的信心。

同樣,如果你想帶領團隊完成一個艱巨的轉變:往往並不是從最緊急的轉變開始,而是從最容易的轉變開始——降低改變的門檻,讓成員們看到一點點進步,不要灰心。

所以,如果你想讓人產生改變,就要向你想要的改變方向進行勸導,而不是相反。

如果你整天說一個人是「胖子」,那麼「胖子」的形象就會在他內心固化,他就會變得越來越胖。而如果你常說「咦,我發現你沒有那麼胖的。」他就會更加容易變瘦。

請當心:你為了發泄情緒,而說出下面的話時,就別再指望對方產生什麼實質性改變了:

你怎麼這麼笨!

你怎麼這麼懶!

你怎麼這麼慢!

改變別人,僅僅理智說服往往沒有用,因為你只改變了他的「騎手」,而沒有改變他的「大象」(驅動力)。就連你自己都很難說改變自己就改變自己,怎麼又能要求別人這麼做?

如果你想要真正地改變行為,你需要先放一放邏輯世界裡的「騎手」,看一看心理世界裡的「大象」。

文章來源於:網絡,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內容為原作者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繫小編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