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歲小伙當「吃播」一年傻眼了!上周體檢查出老年病……

2020-08-11   青年時報

原標題:23歲小伙當「吃播」一年傻眼了!上周體檢查出老年病……

今年23歲的小劉,在同事眼裡是個「大胃王」。去年初,他還加入了「吃播」的行列:每到夜深人靜時,他就會點上幾分外賣,開直播吃 宵。

這一年多下來,小劉體重漲了30斤,達到了220斤上周,在單位組織的體檢中,他被醫生告知:他的骨密度已經達到了骨質疏鬆的程度。

「骨質疏鬆不是老年病嗎?我這麼年輕……而且我一點感覺都沒有啊!」小劉大為不解。

碳酸飲料中的磷是「禍首」

杭州市紅會醫院特檢科骨密度室醫生徐帥介紹,骨質疏鬆是由於多種原因導致的骨密度和骨質量下降,骨微結構破壞,造成骨脆性增加,從而容易發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多發於中老年人。

至於年輕人出現骨質疏鬆,往往和肥胖、碳酸飲料喝太多有關;另外,剛懷孕以及處於哺乳期的女性也可能會出現骨質疏鬆。

「小劉身高185厘米,BMI指數已經達到了肥胖的程度。有研究表明,BMI指數一旦達到肥胖,骨質疏鬆的風險將大大提高。

這主要和肥胖導致的一些激素分泌出現異常有關,妨礙了骨質吸收,最終導致骨質疏鬆。」徐帥說。

除了胖,徐帥還發現導致小劉出現骨質疏鬆的原因——特別愛喝碳酸和各類含糖飲料,一天至少喝上三四罐。

浙江醫院骨科(一)主任茹選良解釋,這主要是碳酸飲料中含有大量的磷酸。「磷是人體必需的常量元素,它與鈣一樣,都是構成骨骼和牙齒的重要成分。對於18-49歲的成人來說,每天磷的推薦攝入量是720毫克,最高不超過3500毫克

目前主流研究認為,如果長期攝入過多的磷,會損害人體鈣、磷的平衡機制,影響鈣的吸收,導致鈣的丟失,從而導致骨代謝異常,出現骨質疏鬆。」

網絡圖

另外,由於碳酸飲料往往含有大量的糖分,會影響到人體正常的飲食。長期習慣於喝碳酸飲料的人會無形中減少牛奶、豆漿、酸奶、礦物質水等飲品和正常飯食的攝入,減少了鈣質、益生菌、胺基酸、蛋白質和礦質微量元素的攝入,間接影響骨量積累,從而導致骨質疏鬆。

浙江省中山醫院內分泌風濕腎病科主任徐英英提到,除了骨質疏鬆,碳酸飲料還會導致其他許多疾病。比如說血糖高。時間長了,會出現胰島功能下降,極易患2型糖尿病。同時,糖分攝入過多,還會造成肥胖、齲齒等多種問題。

另外,由於碳酸飲料中的碳酸分解產生二氧化碳,進入胃腸道會造成腹脹、噯氣,還會導致腸道菌落失調

因此,徐英英不建議兒童喝碳酸飲料,因為兒童本身胃腸道沒有發育成熟,加上正是骨骼發育的時候,喝碳酸飲料不僅會導致肥胖,還會影響生長發育。

喝多少量的碳酸飲料會對人體骨骼健康產生危害,雖然目前研究尚未量化,但是這些科學事實卻鐵般存在,醫生建議成年人都要儘量少喝或不喝

普通的無糖飲料也不建議喝

既然碳酸飲料糖分高又含有碳酸磷酸不能多喝,那麼無糖的非碳酸飲料就能開懷暢飲嗎?事實上,無糖並不等於健康

網絡圖

與糖相比,甜味劑化學性質穩定、甜度較高、不參與機體代謝。也就是說,大多數高倍甜味劑通過嘴巴攝入體內後又原原本本地排出體外,不提供能量。看上去,特別適合糖尿病人、肥胖人群和老年人等需要控制能量和碳水化合物攝入的特殊人群使用。

「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明,人工甜味劑的危害也不小,在導致增加2型糖尿病的發病風險方面,和『含糖』幾乎是差不多的。」浙江醫院中—美糖尿病中心主任吳天鳳說。

美國糖尿病學會曾公布一份「黑名單」:通過對數項大型隊列研究分析,常見的含糖飲料可增高28%的2型糖尿病發生風險,而不含糖但含有人工甜味劑的飲料,增高糖尿病風險29%

網絡圖,圖文無關

不含糖為何還會增加患糖尿病的風險?

吳天鳳解釋了三種原因:

  • 甜味劑沒有熱量, 身體沒有獲得能量會有飢餓感 ,就需要靠進食其他食物補充能量;
  • 人們被「沒有熱量」「0卡」等字眼所迷惑, 沒有了食用含糖飲料的負罪感,就會吃更多東西;
  • 甜味劑的甜度比真正的糖要高得多, 雖然沒有進食糖分大腦卻命令身體分泌出對應的激素,導致了糖尿病相關的激素髮生紊亂 ,從而提高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

此外,也有研究指出,人工甜味劑會擾亂腸道菌群,會引發消化腺體的錯亂和糖代謝的異常,導致糖尿病風險升高。

任何飲料都不能代替白開水

那麼,我們到底該怎么喝飲品才更健康?幾位專家表示,其實最健康和最推薦的飲料,還是白開水。

網絡圖

可能很多人會想到天然的果汁是不是也更為健康,事實上並不是。吳天鳳解釋:「水果打成汁,雖然保留了大部分維生素,但丟失了有益的纖維素、抗氧化的植物多酚;果汁製品的含糖量更是高於鮮果數倍。因此,飲用果汁依然會提升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

別用喝果汁代替吃水果,儘量選擇更健康的水果。」吳天鳳建議,市民日常可以多喝點低脂乳製品,多吃不含糖不含甜味劑的酸奶,少吃芝士。乳製品攝入不足,會導致發生糖尿病的風險增高。

吳天鳳說,可能有的人會問,那麼,實在忍不住想要喝飲料怎麼辦?那麼,就喝無甜味的咖啡、茶等。當然,任何飲料都不能代替白開水

【新聞+1】

健康飲食才是「吃播」之義

無獨有偶,

瀋陽30歲的王先生

也是一名「吃播」博主,

半年多的「吃播」生涯,

雖令他收穫了不少的粉絲和打賞,

但他的體重也從200斤飆升到了280斤

6月23日,王先生在準備直播時突然出現身體發麻、頭暈目眩等症狀。醫院連續7天的搶救,仍然沒有挽回他的生命……

從媒體披露的情況來看,當前「吃播」文化的不良現象,至少包括兩點。

首先,是暴飲暴食的問題。飲食應該依據自然與科學規律,長期暴飲暴食對身體有百害而無一利。一些「吃播」明明知道這樣對身體不好,但在流量與收益的誘惑下,還是鋌而走險,最終葬送了自己的身體健康。

再者,是一些「吃播」造假的現象。「精明」的「吃播」為了不讓身體遭到損害,在鏡頭前展示的饕餮模樣,其實是剪輯的結果。

還有一些「吃播」在狼吞虎咽下大量食材後,就跑到衛生間吐出食物,圈子裡稱之為「催吐」。長遠來看,這樣做對身體也有損害,而且實際上是在欺騙觀眾,一經發現,「人設」必然要崩塌。

最早的「吃播」崇尚健康飲食,與廣大網友分享飲食的快樂,但在流量的誘惑下,「吃播」文化逐漸變了味。從女主播生吃八爪魚時臉被咬掉一塊肉,再到主播在吃播前去世,主播們「唯流量論」的直播邏輯,部分觀眾的獵奇心理,行業平台的助推以及監管的缺位,都是推手。

醫學研究顯示,長期暴飲暴食、大量攝入油膩食物,容易導致高血脂,造成冠心病、腦梗塞、肝臟疾病,嚴重的甚至會引起猝死。

健康不該揮霍,

生命更非兒戲,

不健康的「吃播」害人害己。

來源:時報記者 潘潔 部分內容綜合共青團中央

編輯:十二

轉載須申請授權並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