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會織毛衣袖子?這個教程基本就可以教會你織袖子的技巧了

2019-06-13   有米有料

註:內容來源於網絡,如不願被轉載,請見諒 ,請聯繫刪除

我向來不喜歡照搬編織書上的圖解織袖子,覺得好費事,好麻煩.根據個人多年的編織經驗,總結出一種從下往上編織袖子的方法.

先說下片樣結果:橫向15針2寸,縱向12行一寸.已知肩寬11.6寸,袖長16.5寸,腋下平收12針

一般袖山寬度大約是肩寬的1/3,所以計算出袖山約為30針,按照2個辮子挑三針的習慣,這30針在上袖子的時候要各占去前後片的10個辮子,袖籠深一共72行36個辮子,這時袖籠還有36-10=26個辮子,我們按照收小燕子的方法每兩個辮子也就是4行收兩針,這26個辮子要收12次小燕子來完成,因此總共要收掉48針,從以上能得出袖子最寬處的針數:30(袖山)+48(收掉)+12(腋下平收)=90針

再來分析如何加針,看下圖:中間11寸是袖子加針部分,片樣12行為一寸,那麼11寸需要編織132行,老規矩,按照每6行一次,每次加兩針,這裡要加22-1=21次 ,一共42針.這時袖頭針數也出來了,90-42=48針,如果覺得48針作為緊袖口有點寬鬆,我們可以適當少起幾針,在袖頭完成以後,開始往上編織的第一圈把針數加夠就可以了.

技巧袖子的織法

要挑得好看,得做到下面幾點:

1、袖口挑起的總針數=前片針數-20至30針(即:前片針數-30≤袖口挑起的總針數≤前片針數-20)

2、先織袖山,首先挑起肩線兩邊各十幾針,先挑起的針數=(袖口挑起的總針數-腋下平收的針數)÷3

比如:前片150針,袖子要120針,腋下留了12針,則要先挑起(120-12)÷3=36針,即以肩線為中心,前後片各先挑出18針

3.邊織邊挑,如

第1行:以肩線為中心,前後片各挑出18針;(共36針)

第2行:返回編織完36針,再挑出2針;(共38針)

第3行:返回編織完38針,再挑出2針;(共40針)

第4行:返回編織完40針,再挑出2針;(共42針)

一直到袖山有2.5寸至2.7寸就整圈挑起圈織(小孩袖山不要超過2寸)

二:

不管是插肩袖還是一般袖,都可以這樣的:

一般的袖子,前後片縫好後,袖攏不就是一個圈了嗎,數下針數,就是袖子的總針數了,例如是120針,就用它的三分之一針即40針好了,袖子的中縫兩邊各20針挑起來織,織到兩邊就各挑起來一針,最後的袖窩留的平收的幾針一起挑起,就是120針了,很簡單,很平整,還有彈性,不會因為縫的松拉,或都緊拉而不舒服。

三:

最笨的袖子織法(從上往袖口織)

一般是從上往袖口片織的:首先把身子織好,織的時候計算下尺寸(也就是看1寸有多少針),用尺子量腋下到肩的長度(我一般織男式的衣服要6寸,女式的5.7寸,具體的要根據身高定),現在以6寸為例(10針1寸),那麼60針就是6寸,用織身子相同的針起120針(是腋下到肩的長度的1倍也就是1尺2寸)在1根針上(如果手鬆的就少起幾針),把這120針分成3份(A---B--C),其中B的針數和肩的針數相同(若肩留了40針,則B就是40針,剩下的80針平分給A和C各是40針。接下來就開始先織C(織到第40針的時候做個記號)和B,到A的時候只織前面2針(靠近B的),然後反回來織B,織到C的時候也是只織靠近B的2針,接著反回去織B(這時候B的針數就是40+2+2,而A和C都只有38針了),織完B(44針)後就再從A織2針,接著又返回去織B(46針),到C的時候再織2針又返回織,如此往返,直到A和C都只剩下10針(和腋下減的針數相同)。因為是先從A減起的,那麼減到A和C都只剩10針的時候一定是在C那邊,這時候返回去織B和A(還剩10針),接下來可以用4根針圈著織,也可以片織,每織6排減2針(我一般都喜歡用環行針片織,片織的時候兩邊的第一針都挑下不織,每3個辮子在2邊同時減一針),如果織的袖籠比較大的話前幾針就減急一點(每2個辮子減2針),一般來說只要減16次(32針)左右就可以夠長度了(手長的這個長度就不夠了),接下來就可以織袖口了,用小一號的針圈織(如果希望袖口緊的就要減8針左右)羅紋針,如果是織空花就不用換針。織完袖子後先把袖子縫合(片織的),袖子和衣身縫合的時候要把B的中間一針(起針的第20針)和肩縫先縫合,按順時針方向縫合到腋下的時候,把A和C各剩下的10針(共20針)與腋下兩邊各留下的10針(共20針)一一對應縫合好,再順時針縫合到肩部,這樣袖子就和衣身縫合好了。

這樣織出來的袖子一般都和織身子留出的袖籠大小相差不多,而且粗線和細線都實用,只需知道密度(1寸有幾針)和長度(腋下到肩的長度)就可以一次把袖子需要的針起好,只是在織第2排(起針算1排)的時候稍微費點心把A--B--C的針數分好(可以用其他顏色的線做記號)就可以來回織,B的針數是每排加2針,A和C則相應的減少2針,比較有規律的;而A--B--C合起來織後的減針也是有規律的。

另:

袖子(1)袖下的編織順序和方法

如果作品衣片是由下往上編織,為了花型和方向的一致,袖子也應由下往上編織。本作品袖子的編織前後沒有差別,沒有花型,左右側加減針相同。

使用5號棒針,右袖B色,左袖A色。各起頭54針(起頭方法和前後衣片相同)最後2針織正針。分別織6行1針正反針的羅紋邊,袖片換6號針織正針。

袖下加針順序是按袖下計算方法而來的,因為沒學編織製圖和計算只能簡單說明,在普通袖的作品中要把增加的針數平均在袖下的行數里,所以按編織圖所示編織至104行88針。可在一行內左右同時加針,加針方法用扭針,注意左右加針方向不同。

袖山的減針順序和方法在下一節。

袖子(2)袖山的減針順序和方法

這時袖寬正面的針數是88針(54針+17針x 2)線在右側。

袖山的減針順序是按弧線計算方法而來的。因為沒學編織製圖和計算,所以按編織圖所示編織袖山。

第1行從右往左正面編織第一針要織起立針,平收3針。左側2針以上無法收針,要在反面第2行施行以此類推至36行。最後正面從右往左平收剩餘的24針(88針—32針x2),結束的殘線在正面的左側。

確定袖山中心位置:在24針的中心處用記號環或另線作記號。

袖籠的織法

套衫胸圍90厘米,袖籠6寸(20厘米),袖山的垂直高度是4.5寸,而袖子的最寬處最窄5寸,最寬6寸.理想袖寬是5.5寸.

袖山4.5寸我分為二份收針,下3寸,上1.5寸,可以按照袖寬來調整,一般只需要調整上面.

照片上因為袖寬5.5寸,所以我只分了二份收針,平收幾針後,每行收一針收至3寸高,然後每行收二針收至1.2左右,最後的三四行每行收4針收完.

如果袖寬5寸的話,每行收一針就收到2寸左右,不收不加織1寸,然後每行收二針織1.5寸只是最後的二行每行收4針

如果袖寬6寸,每行收一針收至3寸,每行收2針收1寸,剩0.5寸每行收4針收完.

這裡平收的最後一行建議也收針後再平收,這樣出來是圓弧.而且第一針和最後一針全織下針,這樣4.5寸的袖山很輕鬆就和6寸的袖籠縫合,縫合時可以用記號圈固定幾個點.用倒回針縫合.

男士袖籠7寸,袖寬5.5-6.5,袖山高度4.5-4.8

袖子起針和加針的規律

袖子從上往下。先起10針,織單片,然後第一行兩邊各加5針,第二行兩邊各加4針,第三行兩邊各加3針,然後每行兩邊各加2針,織的時候和袖籠比較,在最後8行左右的時候每行兩邊各加一針,最後一次加8到10針,圈起來織,和織袖籠時收針相吻合。織出來的袖子相當漂亮。

還有一個簡單點的方法,袖子是從下往上織的,不用算比例看的你織緊口還是鬆口,一般人也就是50多針左右吧(看線的粗細定),鬆緊用細針,上面換粗一號針,6-8行兩側各加1針,長短合適就可以收針啦,你要是再織身的時候袖攏留了幾針就先鎖幾針,之後每隔一行兩側各收一針,和袖攏對上就可以了。

一種袖子的簡易織法

邊針的種類和織法

這裡說的邊針,是指每行的第1針和最後1針。

無論織什麼花樣 (包括加針或減針),邊針永遠只織邊針的針法。

邊針是不是織得平整,會直接影響到織物的外觀和縫邊時的順利與否。

以下的例子都是片織。除去第五個,正面都是下針。

(一) 這是織蕾絲 (鏤空) 花樣的理想邊針。

這種邊針,每兩行形成一個辮子。

但如果你的針腳織得較松,最好避免用這個法子。

1) 法國式

正面:用下針織法滑第1針。最後1針織下針。

反面:用上針織法滑第1針。最後1針織上針。

2) 英美式

正面:用下針織法滑第1針和最後1針。

反面:用上針織法織第1針和最後1針。

3) 德國式

正面:第1針織下針。最後1針,把線放到後面,用上針織法滑這針。

反面:用上針織法織第1針。最後1針,把線放到前面,用上針織法滑這針。

(二)

這種邊針最容易織,且有利於縫邊。

正面:第1針和最後1針都織下針。

反面:第1針和最後1針都織上針。

縮圖縮了好久,明天再繼續。。。呼呼。。。

今天又加了一些,打中文好累,還沒寫完....

(三) 這種邊針,用在平針織物,可以防止卷邊。

正面/反面:用下針織法滑第1針,第2針永遠織下針。

(四) 這種邊針很容易織,且可防止卷邊。

正面/反面:第1針和最後1針都織下針。

(五) 這種邊針只用於片織時每行都織下針的那種織物。

正面/反面:線放到織物前面,用下針織法滑第1針,

然後把線放到織物後面,織下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