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該不該立遺囑?成都90後女孩完成遺囑登記:「意外發生我們無法預測」

2019-12-11     天府早報

紀錄片《人間世》有這樣一句話:中國人總是很避諱生死。但對於80、90後來說,他們對待生死似乎更加洒脫。前不久,一位在北京工作的25歲姑娘,在生日當天立下遺囑,引發外界關於「年輕人該不該立遺囑」的眾多討論。

12月11日,天府早報記者在中華遺囑庫成都服務中心,見到了在成都工作的90後姑娘潘晴(化名),24歲的她1個月前為自己立下遺囑,花費約萬元。談及原因,她坦言自己身體健康,因從事保險相關行業,風險意識比較強。而一次身邊人遭遇的不測也讓她有了立遺囑的想法,「對於意外發生,我們都無法預測」。

立下遺囑財產歸父母

微信、支付寶帳號都包含在內

潘晴是個甘肅姑娘,大學畢業後來到成都工作,目前在保險行業從事內勤工作。今年11月12日,她為自己立下了一份遺囑。也成為中華遺囑庫成都服務中心的首位90後立遺囑人。

潘晴說,自己的身體很健康,工作強度也並不高。之所以會選擇立下遺囑,跟自己從事的工作和一次朋友遭遇的不測有關,「因為工作原因,所以處理工作時了解到的各種意外情況也比較多,所以風險意識比較強。」除了工作原因外,去年發生的一件事情,讓她有了想立遺囑的想法。「是我一個同事的朋友,在等紅綠燈的時候,不小心被車撞了後去世。」聯想到自己也會經常外出、跑動,讓她決定提前規劃好自己的財產,「對於意外發生,我們都無法預測」。

在查閱立遺囑相關資料,前後了解了約八個月後,潘晴在一個月前立下遺囑。「我的財產主要就是一套房子、一些積蓄、保險還有支付寶微信等帳戶里的餘額。」而她的意願,是想把這些財產全部留給父母。「因為房子是父母全款幫我買的,他們愛我,所以給我買房子。我也想他們以後的生活能更好一些。」

立遺囑花費約萬元

「希望大眾對90後立遺囑有改觀」

立遺囑前,潘晴把這個決定告訴了父母,「他們剛開始會說,你這麼年紀輕輕,立遺囑幹嘛?」而跟父母溝通後,潘晴父母最終默許了她的決定。潘晴說,「我也不知道他們有沒有當回事,我自己的事情一般都是我自己做主。」

而過不久,潘晴也準備跟男朋友結婚。對於未來丈夫的態度,她坦言其沒有意見。「我想著以後我們有能力再買,這套房子是父母買給我的,我還是想留給父母。」

中華遺囑庫成都服務中心的相關工作人員告訴天府早報記者,目前訂立遺囑的商業的收費為9000元起。對於經常自嘲吃土、也愛及時行樂的90後來說,這筆費用並不像買一杯奶茶、一個口紅這麼簡單。潘晴透露,她此次立遺囑費用剛超過萬元,「我想著我就交這一次,反正錢留在這還不是被我花了,還不如做點有意義的事情。」而立遺囑這件事給她帶來的改變是,「我平常放假也喜歡到處玩,辦好了內心就放下一件事,現在就會很安心。」

目前,立遺囑這件事,她只告訴給親人和幾個閨蜜。而當問及為什麼會願意接受採訪時,她坦言,「之前在了解立遺囑這件事的時候,也看到很多人對90後立遺囑在質疑,覺得90後沒有收入或跟風。我覺得90後立遺囑也不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我不是跟風也有存款,雖然不多。希望用我的經歷能讓大家有所改觀。」

目前老年人立遺囑數量較多

70、80後多為白領、IT、金融人士

據中華遺囑庫成都服務中心副主任李穎介紹,截止2019年11月30日,中華遺囑庫成都服務中心已為379名市民提供遺囑諮詢服務,共為52名市民提供遺囑登記保管服務。其中,有3名90後的年輕人也前來進行了預約諮詢訂立遺囑事宜,1人完成登記。在52名市民中,以老年人為主。也有70後,80後等。工作領域包括白領、IT、金融人士等。

如何保障遺囑效力呢?李穎介紹稱,簽訂遺囑時,會通過錄音錄像、指紋採集、人臉識別、現場見證、文件存檔以及司法電子證據云平台等技術手段,來保障遺囑效力。「遺囑生效是在立遺囑人去世的時候」,李穎表示,目前中華遺囑庫成都服務中心暫還未有遺囑生效。

網友熱議:年輕人該不該立遺囑?

社會學專家:這是個人自由

前不久,一位在北京工作的25歲姑娘,在生日當天立下遺囑,引發外界關於「年輕人該不該立遺囑」的眾多討論。此前,92年的電競大神若風在熱播綜藝《我家小兩口》中,也為自己訂立遺囑。對此,有網友認為,年輕人立遺囑太早,「未雨綢繆是好的,但是一般人25歲有多少遺產需要交代呢?」也有網友尊重這一行為,表示,「永遠把今天當成生命最後一天,活得才最有意義吧。」

在四川省社科院社會學專家胡光偉看來,以往對於訂立遺囑,很多人會比較忌諱,覺得不吉利。而現在出現的90後開始立遺囑,「也說明90後活得很現代和洒脫。」至於年輕人該不該立遺囑,他坦言這屬於個人自由,跟年齡也並無太大關係,「哪怕有一分錢,想立遺囑也是他的自由。」

天府早報記者 周琴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7nA69m4BMH2_cNUgO4e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