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電子競技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尤其是英雄聯盟的關注度更是遠超大部分體育賽事,然而電競行業卻並真正被人們接受,更是被冠以「不務正業」的標籤。不過根據數據顯示中國電競人才缺口達50萬,這本身是就業前景非常好的項目。
目前為止在中國從事電子競技員的人口數僅有5萬餘人,電子競技的從業人員包括從事各種類型電子競技項目比賽之外,還有陪練、解說、以及新遊戲體驗,還有現場活動表演等人員。
他們不僅需要參加電子競技項目比賽,而且還要進行專業系統的陪練以及代打等項目,此外收集和研究戰隊動態,以及專業的比賽數據分析,甚至競技教練,以及遊戲的設計還有比賽活動的策劃,諸多事宜之下,五萬人口的確很難撐起中國電競的場面。
但是即便擁有如此廣泛關注,還良好的就業前景之下,究竟是什麼原因讓電子競技如此不受待見呢?主要還要從電子競技,目前的現狀說起。
首先就是對這個行業的認同點極低,在目前社會的主流認識里,電競仍然被認為是網遊同類,父母長輩更是聞風色變,甚至被掛上不務正業的標籤,在多數人眼裡,遊戲是玩物喪志的一種典型案例,甚至與「網癮」等同,因此缺乏社會的廣泛認同感,這樣成為了電子競技發展的主要原因。
其次,大部分競技選手的年齡都在15-18歲之間,這個時候恰恰是學習的黃金年齡,而此時由於參加競技比賽,導致不少電競選手的學歷普遍偏低,甚至有不少職業選手爆出毀三觀的行為,因此也受到了抵制。值得一提的這些職業選手大部分在20歲左右就退役,退役之後由於學業方面的荒廢,再尋找適合的工作變得格外艱難。如今的電子競技選手在退役之後,面臨沒有生存下去的能力,更有不少職業競技選手表示,退役之後就「養老」,如此狀態也的確讓人難以認同。
第三,目前的電子競技沒有系統的培訓,大部分職業玩家都是私下裡進行訓練,但是由於無人監管,整體隊伍毫無章法、既無准入門檻也無退出機制,隊員的招募與辭退格外隨意,電競這項職業漏洞重重,並沒有實現真正的職業化標準,也成為了吃青春飯的典型。
不過關於以上問題,國家已經逐漸出台政策,作為全新的職業,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機構,也給出了職業選手的全新定位,更是推出了職業資格考核來驗證職業標準,這不僅讓電競人員選拔更合理,也能讓職業電競人員得到更多的保障。
電子競技作為新生的社會產物,雖然還沒有被廣泛接受,但卻是涉及體育、智力、文化甚至旅遊多維的全新產業,要知道英雄聯盟也成為了亞運會的參賽項目,就足以證明這項「運動」得到了國際的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已經全國已經有多所高校開設了電子競技專業,這也證明了電子競技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新生事物總是會遭到排除,或許不久的將來,電子競技也能成為高大上的職業,而50萬人才的缺口,也將迎來更多的就業機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7gPtuW8BUQOea5OwniX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