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龍呼籲西方國家停止向以色列運送武器,英國拒絕

2024-10-08     觀察者網

【文/觀察者網 阮佳琪】

加沙衝突一周年之際,儘管遭到以色列方面的強烈不滿,法國總統馬克龍仍在呼籲西方國家停止為以色列在加薩走廊的軍事行動提供武器。不過,他的親密軍事盟友似乎並不打算配合。

據英國「天空新聞網」(sky news)7日報道,當地時間周一,英國國防大臣約翰·希利受訪時表示,英國不會支持馬克龍提出的對以色列實施全面武器禁運的要求,因為英國在供武方面採用「不同的系統」。

他說,「英國政府不會直接向以色列提供任何東西,但如果出口許可證明顯存在違反國際法的風險,那麼我們就會暫停那些可能影響加沙人民生活的出口許可證。」

不過,希利在受訪時對馬克龍關於政治解決衝突的呼籲表示贊同,並敦促國際社會「加倍努力,降低爆發更大規模戰爭的風險」。他承認通過外交途徑解決衝突是「困難的」,但表示倫敦決心努力「領導推動更好的和平」,最終實現「兩國方案」。

同日,當被問及過去的一年裡,以色列在加沙的行動是否表明英國、美國和聯合國對這場衝突都「沒有任何影響力」時,希利對英國廣播公司(BBC)早間新聞表示,他已經與以國防部長加蘭特進行了交談,並告訴對方以色列必須採取更多措施來減少加薩走廊的平民傷亡,因為這些平民的死亡人數已經到了無法容忍的地步。但同時英方認為以色列有權利進行自衛,並抵禦中東地區的恐怖襲擊。

英國國防大臣約翰·希利。天空新聞網視頻截圖

據「今日俄羅斯」(RT)報道,英國本月初暫停了對以色列全部350項武器出口許可中的30項,涉及F-16戰鬥機、直升機、無人機和海軍系統所含部件以及輔助打擊地面目標的軍事產品。以色列外交部長卡茨和國防部長對此表示「失望」和「沮喪」。

英國外交大臣戴維·拉米2日曾解釋稱,英國政府經評估認定,向以色列出口的含英制部件武器可能被用於加薩走廊軍事行動,進而存在嚴重違反國際人道主義法的風險,因此中止部分對以供武的出口許可證效力。

拉米當時還強調,這一決定不等同於武器禁運,只涉及可能被用於新一輪巴以衝突的相關武器,不會對以色列的安全造成實質性影響。同時他特別提到,英方參與製造的F-35戰鬥機部件只要不直接運往以色列,就不受許可暫停的影響。而由於F-35戰鬥機在加薩走廊廣泛使用,英方此舉也被指責力度不夠。

綜合彭博社介紹,英國並未以國家名義直接向以色列供應武器,防務企業經英國政府許可才能向以色列出售軍事產品。英國向以色列出售的軍事產品不足以色列進口武器總量的1%。

路透社依據英國政府提供的信息分析稱,自新一輪巴以衝突去年10月爆發以來,英國向以色列發放的武器出口許可證所涉產品總值暴跌95%至13年來最低點,其中不少是「商用」或非致命性產品,如頭盔或防彈車等。一些外媒認為,雖然英國對以軍售量不及美國和德國,但作為以色列最親密盟友之一,英國暫停軍售許可具有一定的象徵意義。如果以色列其他盟友效仿,可能會對以方造成更嚴重影響。

當地時間7月8日,北約軍演在美國艾爾森空軍基地舉行,德國國防部長皮斯托里烏斯觀看F-35戰鬥機。視覺中國

英媒指出,法國同樣不是以色列的主要武器供應國,根據以色列國防部的年度武器出口報告,法國在過去一年向以色列運送了價值3000萬歐元的軍事裝備。

當地時間10月5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呼籲停止向以色列提供用於加沙衝突的武器,他表示當前要緊的是重返政治解決方案,停止為以色列在加薩走廊作戰提供武器,且強調法國不提供此類武器。

這番呼籲引發法以互嗆,以總理怒斥其「可恥」。隔天(6日),兩人互通電話時,馬克龍重申反對在非停火狀態下對以供武的態度。而內塔尼亞胡則表示,希望得到以盟友的支持,而非限制。

馬克龍發表上述言論之際,法國外交部長巴羅正對中東進行為期四天的訪問。當地時間7日,巴羅在耶路撒冷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重申馬克龍的呼籲,稱此舉旨在「保障以色列安全」。

然而,「政客新聞網」歐洲版(politico.eu)援引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以色列官員的話稱,對以色列來說,最重要的關係是與其主要武器供應國美國的關係,而不是歐洲。

他補充道,歐洲人的批評並不能阻止內塔尼亞胡。「這實際上有助於他(內塔尼亞胡)與核心支持者的關係——這凸顯出他是以色列的擁護者。這就是為什麼他如此有力地反擊馬克龍或其他人,並將永遠如此。」

報道提到,作為以色列最大的武器供應商,美國在5月份曾暫停了一批向以色列運送的重型炸彈,但其他軍事裝備的運送仍在繼續。柏林今年則悄悄放慢了軍事武器出口的審批速度。

上個月,英媒援引一名消息人士的消息報道稱,由於一些訴訟案件帶來的法律和政治壓力,德國實際上已經暫停發放向以色列出口武器的許可證。包括在國際法院正在進行的這些訴訟,主張德國此類武器出口違反了國際人道法。德國政府隨後否認正對以色列實施武器禁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7ff9cdc050e1561139463b83bd97bbaa.html














中日最新對話

2024-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