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九派新聞特約評論員 伍里川
日前,有人發文稱,在「張家界景區價格表」中,列有19個景區,收費價格多為一兩百元。發文者用感性的語言描述稱:「一個大景區,硬生生被拆成十幾個小景區。」「拆分景區」之說讓人驚詫。假如真的把單個景區拆成多個景區,那豈不是在玩一魚多吃?豈不是誘導遊客多掏門票錢?於是,「張家界景區被拆分收費」相關話題引發強烈爭議。批評者認為,「拆分法」唯利是圖,但也有人提醒,「拆分法」並不準確。
圖源:新京報
對此,權威說法顯得格外重要。10日,張家界市委旅遊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發文回應稱,將張家界市11個獨立景區理解為一個「張家界景區」,實屬誤解。梳理該文意思,其一,「張家界景區價格表」一圖系某旅行社營銷展示所用。圖中「張家界景區」系指張家界市轄區內的部分景區,涉及分布全市的11個獨立景區(含3個旅遊演藝)以及武陵源景區(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內的5個交通工具和1個觀光點;其二,張家界旅遊資源豐富,僅武陵源景區就有上百個觀光點(除景區門票外,觀光點均無另行收費);其三,圖中所示數個景點的市場調節價景區價格有誤,已下調了40%—80%。
應該說,這一回應直面了基本收費機制,釐清了一些模糊點和誤區。事實上,根據實際地理方位可知,有些景區之間相距甚遠,且本就獨立,「拆分賣票」並不存在。
然而,有意思的是,在說清景點本就獨立存在、沒有拆分景點行為等事實之後,依然有網友「不依不饒」,認為到張家界旅遊「費錢包」。有人總結說,一個張家界玩下來,光門票錢就得掏3000多元。儘管這是理論上的情形——實際上一般遊客不太可能把所有景點都逛遍,但值得注意的是,持有「異見」者普遍懷有一種「門票憂懼」心理。
一方面,雖然有關方面說,有些景點在降價,但普遍一兩百元、極少幾十元規格的門票,還是讓普通人感覺很不便宜;另一方面,旅遊資源豐富、景點星羅棋布的背面,是該不該有所「合併」的考問。換言之,一些相鄰的、有同質化意味的景區,能不能實行「一票制」並且將票價維持在一個合理範圍內?假如經過「合併」後,景區售票點大為「減少」,遊客的門票支出明顯減少,那麼,「拆分感」自然就會消失,而「旅遊資源豐富」就可能指向一個更宜人、更動人的場景:價廉物美。
所以說,有關部門實在應該透過「拆分景區」爭議,看到真正的問題,體察到遊客的真情緒,繼而多站在遊客的角度進行統籌治理。
事實上,「一票制」並非不可實現。正如前述回應所言,天子山索道、黃石寨索道、楊家界索道、百龍天梯並非獨立景區,均為武陵源景區內交通工具,為方便遊客購票並降低遊覽成本,2023年底開始實施「一票制」,遊客可選擇便捷省力的交通工具購買優惠組合通票,或根據需要單獨購買景區門票徒步遊覽。這一機制值得鼓勵。但顯然,在張家界,「一票制」推行的力度還不夠,還有繼續發力推行、為遊客多謀福利的空間。
值得提醒的是,「一票制」不是終點。畢竟有些地方的「一票制」帶有票價高居不下、一些冷門景點大蹭「一票制」、遊客自感吃虧等問題。這就需要地方站在優化景點遊覽體驗和旅遊消費環境的高度,真真切切為遊客著想,為群眾解憂。
《「十四五」旅遊業發展規劃》提出,鼓勵制定實施旅遊景區門票減免、淡季免費開放等補助政策,優化旅遊體驗和旅遊消費環境。這一要求應該在地方無障礙落實。說到底,收費「景點多」不值得驕傲。因為景點多很可能是人為開發多的結果,也意味著「天然」的、免費的優質旅遊資源有所減少。若要在景點規劃和遊客意願、門票壓力和消費能力之間展現平衡,既需要地方勇於直面和打破「景區分治」狀態,也需要地方逐步消除「門票經濟」依賴,從打造宜居、宜游城市等角度出發,創新治理模式,改善景區運營生態,真心實意為群眾多辦實事。
【來源:九派新聞】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